APP下载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分析

2014-08-11宋焕雷赵德辉

关键词:螺旋造影心肌

宋焕雷++赵德辉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1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心肌桥检测率以及所在部位,以此评价诊断价值。结果:通过64sCTA成像检测出MB-MCA共24例,25处,其中发病部位为左前降支的病例最多,共16处,占64.0%,其余为左回旋支3例(12.0%),左对角支4例(16.0%),右冠状动脉1例(4.0%),钝缘支1例(4.0%)。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等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64排螺旋CT;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位于心外膜脂肪中,若冠状动脉部分脉段位于心肌内,走行一段后,又部分浅露在心肌表面,则该段动脉就称为MCA壁冠状动脉,而覆盖该脉段的心肌则被称为MB心肌桥[1]。以往常规的MB-MCA诊断手段主要为冠状动脉造影,而近年来64排螺旋CT已经逐步应用于MB-MCA的临床诊断中[2]。为分析研究64sCTA对于MB-MCA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00例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医学影像资料,观察心肌桥检测率以及所在部位,以此评价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从2011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年龄在34~67岁间,平均为(53.2±4.4)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平均心理为63次/min。100例患者均排除重度心律失常,心肝肾功能损害等病例类型。症状主要为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

检查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美国GE),扫描范围在气管分叉下10mm到心脏隔面,扫描参数设置为50mAs,120KV,层厚与层间隔均为0.625mm。对于每分钟心率大于70次的患者需在扫描前给予1ml/kg倍他乐克口服。肘前设置静脉留置针,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一支为碘海醇350mgI/ml,给予剂量为体重的0.8倍(ml),注射速度为注射量/13,另外一支注射器为3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3.0ml/s。扫描前需训练患者呼吸及憋气,并先给予20ml碘海醇,延迟5s同层扫描,以CT横断面成像的左冠开口设为感兴趣区同时测量时间-密度曲线,得到峰值时间,之后加上14s,以此为冠状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通过相同速率注射患者体重0.8倍的碘海醇。

分析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面生成横断面图像,将图像输入至EBW工作站,通过心血管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CPR、MIP、VR显示MB-MCA整体形态,结合该血管的垂直方向呈现横截面。所有图像由我院至少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进行独立分析,并交流意见,给予一致结论。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心肌桥厚度与长度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

以往常规的MB-MCA诊断手段主要为CAG冠状动脉造影,而选择性CAG无法显示MB本体与其厚度,因此检测率较低,且成本高,存在并发症,因此无法得到广泛推广[3]。64排CT是近年来应用于MB-MCA的新型检测技术,该技术不但扫描速度快、且费用适中,无创准确,已得到MB-MCA临床诊断的逐步普及[4]。与CAG不同,64排CT可精确判断MB-MCA整体构造,并可以此检查出MB所在位置及其厚度与长度[5]。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通过64sCTA成像检测出MB-MCA共24例,25处,其中发病部位为左前降支的病例最多,共16处,占64.0%,其余为左回旋支3例(12.0%),左对角支4例(16.0%),右冠状动脉1例(4.0%),钝缘支1例(4.0%)。由此可见64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等特点,费用适中,副作用小,值得在MB-MCA的诊断中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杨娅,李治安.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测对照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0(7):433-436.

[2]熊龙根,陆东风,刘世明,等.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1,3(2):136-137.

[3]关计添,徐小虎,耿义群,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应用技术的初探[J].中国CT和M RI杂志.2011,6(3):34-37.

[4]Brodoefel H,Burgstahler C,Tsiflikas I,et al.Dual source CT:effect of heart rate,heart rate variability,and calcification on 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J].Radiology,2008,247(2):346-355.

[5]孙健男,刘影,王向辉,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孔壁冠状动脉[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2011,6(2):147-150.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1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心肌桥检测率以及所在部位,以此评价诊断价值。结果:通过64sCTA成像检测出MB-MCA共24例,25处,其中发病部位为左前降支的病例最多,共16处,占64.0%,其余为左回旋支3例(12.0%),左对角支4例(16.0%),右冠状动脉1例(4.0%),钝缘支1例(4.0%)。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等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64排螺旋CT;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位于心外膜脂肪中,若冠状动脉部分脉段位于心肌内,走行一段后,又部分浅露在心肌表面,则该段动脉就称为MCA壁冠状动脉,而覆盖该脉段的心肌则被称为MB心肌桥[1]。以往常规的MB-MCA诊断手段主要为冠状动脉造影,而近年来64排螺旋CT已经逐步应用于MB-MCA的临床诊断中[2]。为分析研究64sCTA对于MB-MCA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00例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医学影像资料,观察心肌桥检测率以及所在部位,以此评价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从2011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年龄在34~67岁间,平均为(53.2±4.4)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平均心理为63次/min。100例患者均排除重度心律失常,心肝肾功能损害等病例类型。症状主要为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

检查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美国GE),扫描范围在气管分叉下10mm到心脏隔面,扫描参数设置为50mAs,120KV,层厚与层间隔均为0.625mm。对于每分钟心率大于70次的患者需在扫描前给予1ml/kg倍他乐克口服。肘前设置静脉留置针,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一支为碘海醇350mgI/ml,给予剂量为体重的0.8倍(ml),注射速度为注射量/13,另外一支注射器为3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3.0ml/s。扫描前需训练患者呼吸及憋气,并先给予20ml碘海醇,延迟5s同层扫描,以CT横断面成像的左冠开口设为感兴趣区同时测量时间-密度曲线,得到峰值时间,之后加上14s,以此为冠状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通过相同速率注射患者体重0.8倍的碘海醇。

分析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面生成横断面图像,将图像输入至EBW工作站,通过心血管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CPR、MIP、VR显示MB-MCA整体形态,结合该血管的垂直方向呈现横截面。所有图像由我院至少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进行独立分析,并交流意见,给予一致结论。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心肌桥厚度与长度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

以往常规的MB-MCA诊断手段主要为CAG冠状动脉造影,而选择性CAG无法显示MB本体与其厚度,因此检测率较低,且成本高,存在并发症,因此无法得到广泛推广[3]。64排CT是近年来应用于MB-MCA的新型检测技术,该技术不但扫描速度快、且费用适中,无创准确,已得到MB-MCA临床诊断的逐步普及[4]。与CAG不同,64排CT可精确判断MB-MCA整体构造,并可以此检查出MB所在位置及其厚度与长度[5]。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通过64sCTA成像检测出MB-MCA共24例,25处,其中发病部位为左前降支的病例最多,共16处,占64.0%,其余为左回旋支3例(12.0%),左对角支4例(16.0%),右冠状动脉1例(4.0%),钝缘支1例(4.0%)。由此可见64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等特点,费用适中,副作用小,值得在MB-MCA的诊断中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杨娅,李治安.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测对照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0(7):433-436.

[2]熊龙根,陆东风,刘世明,等.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1,3(2):136-137.

[3]关计添,徐小虎,耿义群,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应用技术的初探[J].中国CT和M RI杂志.2011,6(3):34-37.

[4]Brodoefel H,Burgstahler C,Tsiflikas I,et al.Dual source CT:effect of heart rate,heart rate variability,and calcification on 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J].Radiology,2008,247(2):346-355.

[5]孙健男,刘影,王向辉,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孔壁冠状动脉[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2011,6(2):147-150.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1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心肌桥检测率以及所在部位,以此评价诊断价值。结果:通过64sCTA成像检测出MB-MCA共24例,25处,其中发病部位为左前降支的病例最多,共16处,占64.0%,其余为左回旋支3例(12.0%),左对角支4例(16.0%),右冠状动脉1例(4.0%),钝缘支1例(4.0%)。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等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64排螺旋CT;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位于心外膜脂肪中,若冠状动脉部分脉段位于心肌内,走行一段后,又部分浅露在心肌表面,则该段动脉就称为MCA壁冠状动脉,而覆盖该脉段的心肌则被称为MB心肌桥[1]。以往常规的MB-MCA诊断手段主要为冠状动脉造影,而近年来64排螺旋CT已经逐步应用于MB-MCA的临床诊断中[2]。为分析研究64sCTA对于MB-MCA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00例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医学影像资料,观察心肌桥检测率以及所在部位,以此评价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从2011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64sCTA成像的MB-MCA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年龄在34~67岁间,平均为(53.2±4.4)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平均心理为63次/min。100例患者均排除重度心律失常,心肝肾功能损害等病例类型。症状主要为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

检查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美国GE),扫描范围在气管分叉下10mm到心脏隔面,扫描参数设置为50mAs,120KV,层厚与层间隔均为0.625mm。对于每分钟心率大于70次的患者需在扫描前给予1ml/kg倍他乐克口服。肘前设置静脉留置针,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一支为碘海醇350mgI/ml,给予剂量为体重的0.8倍(ml),注射速度为注射量/13,另外一支注射器为3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3.0ml/s。扫描前需训练患者呼吸及憋气,并先给予20ml碘海醇,延迟5s同层扫描,以CT横断面成像的左冠开口设为感兴趣区同时测量时间-密度曲线,得到峰值时间,之后加上14s,以此为冠状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通过相同速率注射患者体重0.8倍的碘海醇。

分析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面生成横断面图像,将图像输入至EBW工作站,通过心血管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CPR、MIP、VR显示MB-MCA整体形态,结合该血管的垂直方向呈现横截面。所有图像由我院至少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进行独立分析,并交流意见,给予一致结论。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心肌桥厚度与长度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

以往常规的MB-MCA诊断手段主要为CAG冠状动脉造影,而选择性CAG无法显示MB本体与其厚度,因此检测率较低,且成本高,存在并发症,因此无法得到广泛推广[3]。64排CT是近年来应用于MB-MCA的新型检测技术,该技术不但扫描速度快、且费用适中,无创准确,已得到MB-MCA临床诊断的逐步普及[4]。与CAG不同,64排CT可精确判断MB-MCA整体构造,并可以此检查出MB所在位置及其厚度与长度[5]。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通过64sCTA成像检测出MB-MCA共24例,25处,其中发病部位为左前降支的病例最多,共16处,占64.0%,其余为左回旋支3例(12.0%),左对角支4例(16.0%),右冠状动脉1例(4.0%),钝缘支1例(4.0%)。由此可见64排螺旋CT对于心肌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等特点,费用适中,副作用小,值得在MB-MCA的诊断中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杨娅,李治安.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测对照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0(7):433-436.

[2]熊龙根,陆东风,刘世明,等.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1,3(2):136-137.

[3]关计添,徐小虎,耿义群,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应用技术的初探[J].中国CT和M RI杂志.2011,6(3):34-37.

[4]Brodoefel H,Burgstahler C,Tsiflikas I,et al.Dual source CT:effect of heart rate,heart rate variability,and calcification on 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J].Radiology,2008,247(2):346-355.

[5]孙健男,刘影,王向辉,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孔壁冠状动脉[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2011,6(2):147-150.

猜你喜欢

螺旋造影心肌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螺旋变变变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奇妙的螺旋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