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学生感知度研究

2014-08-11学,

关键词:服务育人高校后勤后勤

姜 德 学, 姜 力 力

(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辽宁 大连 116024 )

一、引 言

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功能是指服务主体(高校后勤)在向服务对象(大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以丰富的物质和文化满足、熏陶、感染学生,并通过优质服务及服务者的形象,塑造一个真、善、美的育人环境,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1]。这一服务育人理念在我国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教育界形成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教育理念,后期思想政治领域又总结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德育观论证了高校后勤的重要意义。高校后勤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不仅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全局,也与学校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息息相关。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校后勤逐步推进社会化改革,实现由传统的“行政模式”向“面向市场、有偿服务、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模式转变。后勤机构运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成本核算、自负盈亏,导致商业化和功利性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服务机制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后勤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忽视了高校后勤的育人属性,削弱了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休息场所,也是学习场所,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高校后勤作为与学生接触紧密的基础性部门和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研究探讨其服务育人质量,对于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

本研究考察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后勤服务育人的感知度。主要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对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9份,回收率为97.25%;其中32份问卷由于回答项目不完全或随意填写,被视为作废问卷,即有效问卷357份,有效回收率为89.25%。其中,大连理工大学225人,占63.03%,大连海事大学132人,占36.97%;男生292人,占81.79%,女生65人,占18.21%;一年级153人,占42.86%,二年级54人,占15.13%,三年级79人,占22.13%,四年级71人,占19.88%。

2.问卷设计

本问卷设计目标是以高等学校服务育人客体即学生为对象,采用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制,通过受测者具体地指出自己对该项陈述的认同程度来考察其对服务育人相关问题的感知度,间接反映高校服务育人现状。问卷设计基于现有研究构建包含两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品格育人、学生认知4个维度;二级指标则将各个一级指标分解为多个综合性指标[2]。此外,本研究采取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现有研究及本研究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选定4个一级指标,即环境育人、行为育人、品格育人、学生认知,以及8个二级指标,并分别拟定其权重。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的方式邀请高校后勤研究学者和高校后勤管理者对拟定指标进行评价和赋分。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4个一级指标及8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构成本研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服务育人评价指标体系

3.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检验问卷题目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各维度及题目的信度系数为0.78~0.96,分半信度为0.83,达到高于0.70的使用标准,说明此问卷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可靠性。

(2)效度分析。首先,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问卷KMO和BartIett’s球形检验,通过降维因子分析,得出该问卷的KMO值为0.75,根据统计学家Kaiser标准,KMO>0.70适合因子分析;BartIett’s球形检验计算出的相伴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Iett’s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认为此数据适合因子分析。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共提取15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07%,达到惯常使用的高于60.00%的标准。再次,进行限定性归因,将主因子数目限定为4,求得题目在各因子上的旋转后载荷结果与理论结构基本符合。由此表明,该问卷调查结果较为可靠,能够实现测评目的。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针对环境育人、行为育人、品格育人及学生认知4个维度进行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每个维度分别包含不同数量的题目,且每道题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别表示在校大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感知程度。根据量表设计,均值得分在1~5之间,得分越高,则表示在校大学生对这一题目的感知度越高,其符合程度越高,建设情况越好;相反得分越低,表示大学生对其感知度越低,其符合程度越低,建设情况越差;而差异分析则表示在同一题目上,在校大学生感知度的差异性水平。

1.环境育人现状的数据结果分析

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环境的直接感受者,在与环境的信息交流中不断感受、体验和思考,改变自身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表2所示,校园绿化良好、教学楼整洁均值分别为4.20、4.13,而餐厅整洁干净均值为3.78,寝室环境舒适均值为3.83,表明校园绿化和教学楼环境建设优于餐厅和寝室环境;其标准差为0.92、0.82,小于其他题目,表明高校后勤在建设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为在校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学生的一致认可。校园设有多样标语牌的均值为3.82,大学生了解校园标志性雕塑的均值为3.89,说明高校后勤已经关注通过设置标语牌和象征意义的雕塑,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引导、警示、熏陶的作用,对于丰富高校浓厚的人文气息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学校休闲娱乐设施均值仅为3.47,大大低于教学设施均值4.13,通过与部分学生交谈,发现大部分在校学生反映校园娱乐设施存在数量不足,配套不完善;距离远,使用不方便;允许使用度低且设施管理不佳等问题。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卫生条件均值得分为3.50,标准差为1.08,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医疗卫生条件并不理想。综上所述,高校后勤在绿化花草树木、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创建优美校园环境等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却忽视了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医疗设施的建设。

表2 环境育人相关题目的统计结果

2.行为育人现状的数据结果分析

行为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者践行育人使命的最直接的育人方式,在服务的过程中,后勤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式都会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在校大学生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服务过程中的文明举止、规范语言、整洁妆容等,使大学生们时时处处耳濡目染,从而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维度具体包括规范行为、关怀行为及监督行为三个方面。表3行为育人相关题目的统计结果显示,后勤人员着装整洁、言语和蔼、服务热情均值分别为3.81、3.83、3.80,而校医职业技能水平均值为3.54、食堂饭菜质量水平均值3.43,其间的差距体现出高校后勤在餐饮和医疗方面服务质量较低,应从医疗水平到饮食搭配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完善。关怀服务方面,后勤维修人员及时维修以及食堂准备节日食物的现状较为良好,均值分别为3.87、3.89,较为符合题目的陈述,而后勤人员走访寝室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均值相较较低,得分均为3.43,学生与宿管人员交流提意见均值同样较低,为3.46,表明高校后勤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互动,影响了其对后勤服务育人的感知程度,此外其标准差均高于1.20,表明不同性别或性格的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监督教育是指后勤人员能够在服务中给予在校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学生的不良动向并进行适度的批评教育。由表3中数据可知,在校学生自觉送置餐具、按时归宿的均值均为4.31,明显高于其他题目,同时较晚归寝会被宿管人员询问的均值也较高,为4.02,且标准差较低,表明后勤人员尤其是宿管人员能够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教导。而由后勤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

表3 行为育人相关题目的统计结果

3.品格育人现状的数据结果分析

品格育人,是指用一种公正无私、富有责任感和理性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影响教育学生,具体分为责任意识、助人意识以及自省意识三个方面。所谓责任意识,即后勤工作人员以其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影响高校学生。表4中,后勤工作者能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均值为3.70,帮助解决学生间冲突的均值为3.64,责任心强的均值为3.73,与其他题目相比均值较低,表明后勤工作者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能力方面较弱,解决学生间冲突的意识较弱,严重影响了后勤人员与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在助人意识方面,后勤长期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均值为4.00,比较符合题目陈述,标准差与其他相比较低,表明与现实情况较为一致;而对于是否愿意参加勤工助学工作这一问题,大部分同学选择愿意,且认为这一工作能够使其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劳动中培养自立自强意识和能力。这些数据结果表明高校后勤在关爱弱势、搭建贫困助学平台方面的工作收获了良好的效果。自省意识,即高校后勤工作者在自身素质修养反省及提升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后勤人员文化水平的评价较低,均值仅为3.58,后勤部门虚心接受学生建议的均值同样较低,为3.58,说明后勤人员给学生的整体感觉是文化水平低,且不善于虚心接受建议、改正错误。这些数据结果表明,后勤工作者在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方面状况不佳,应该鼓励督促其在服务育人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虚心求教,勤于自省。

表4 品格育人相关题目的统计结果

4.学生认知现状的数据结果分析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学生认知的调查,主要探讨学生是否意识到高校后勤工作发挥的服务育人作用,是否能够正确地看待并尊重后勤工作及后勤工作者。学生认知情况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后勤建设的校园环境以及后勤服务带来的影响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如校园环境优雅有助于促进成长,均值为4.02,标准差为1.10,寝室卫生检查能促进自理能力养成,均值为3.90,标准差为0.99,表明学生在此方面达成共识,即良好的校园建设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成长与进步。与之相反,对于后勤工作的属性认识较为片面,各项均值不足3.35,但是标准差均大于1.24,表明目前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后勤工作是知识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后勤人员更注重个人利益、忽视对学生的关心”,“高校后勤只有服务、育人是教师的事”,这些数据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后勤工作属性的认识不全面且不一致,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认识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

表5 学生认知相关题目的统计结果

四、结论及建议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的服务特性满足育人特性的反映。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本身具有很强的潜在性、隐蔽性、间接性和多维性,即学生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质量的评价包括对多种要素的感知,有显性要素(如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和隐性要素(如后勤人员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研究表明,高校后勤在环境育人方面注重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建设,忽视学生休闲娱乐和餐饮医疗方面的建设;在行为育人方面,监督教育取得良好成效,但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品格教育上爱心教育评价最高,责任教育和自我教育评价较低,后勤工作者普遍素质偏低;在认知方面,面临着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集体无意识”状态,缺乏对高校后勤全面深刻的认识。全面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服务育人观念。后勤服务主体及学生对后勤育人功能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后勤服务与育人的割离。因此,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服务育人观念的建立。一方面,高校各部门、群体要合作共建,消除对后勤育人的偏见;另一方面,加强后勤育人的宣传及后勤和学生的沟通,使后勤工作者和学生之间能相互了解、有效反馈、缩小距离、彼此贴近、相互理解。此外,后勤工作者要端正对后勤工作的态度,充分认识后勤服务的社会价值,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尊重和爱护学生,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开展。(2)优化服务育人环境建设。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基础建设的优化,主要包括学校安全卫生的生活系统、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气息。高校后勤应该以“学生安全第一”为宗旨,科学安排健康饮食、更换老旧医疗设施、合理规划休闲娱乐设施场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此外,校园各种物质景观要充分展现历史的、传统的、文化的价值,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通过学生对各种物质景观的解读去领悟其丰富、深刻的内涵[3]。让全校师生置身于优美洁净的环境中,缓解压力、释放身心,努力营造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3)拓展服务育人沟通渠道。沟通是高校后勤开展服务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后勤在沟通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被服务者,因此应该坚持主动与大学生联系沟通,拓展互动沟通的平台和渠道。高校后勤应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广泛地宣扬后勤服务观念及后勤新动态;设立意见箱或后勤领导接待日,开办膳、宿工作座谈会,虚心听取师生对后勤服务工作的建议,解答服务对象的困惑,建立多渠道信息沟通机制,保证学生与后勤的沟通畅通无阻,让师生充分了解后勤工作,理解尊重后勤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4)提升服务育人队伍素质。高校后勤基层工作者是后勤育人的践行者。因此,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质量,应该组建一支文化水平高、思想政治素质强和技术本领硬的服务队伍,遵循组织发展、因材施教、讲求实效、激励四原则构建培训体系[4]。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才能;建立高素质服务队伍,提高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服务者自觉树立“服务育人”意识,激发服务热情,改善服务态度,关心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感受温暖,用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郑雅萍,王静. 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时代性[J]. 中国高等教育,2010,(5):61-62.

[2] 郑雅萍. 服务育人:高校后勤育人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22-24.

[3] 王艳秋,徐勇林.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99-103.

[4] 郑雅萍,王伟,王静. 高校后勤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114-118.

[5] 江波. 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现途径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46-47.

[6] 曾文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与全员育人机制探究[J]. 高校后勤研究,2011,(3):41-44.

[7] 叶小红.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如何强化服务育人的职能[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168-169.

[8] 朱元祥. 试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2):104-106.

[9] 田晓明. 高等学校服务育人工作改进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强力后勤”入职记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后勤服务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