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014-08-11袁庆东冯晓东顾永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34期
关键词:颈源针法肩周炎

袁庆东,李 佳,冯晓东,张 凤,顾永健

(1. 北京市羊坊店医院,北京 100038;2.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2;3. 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91)

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袁庆东1,李 佳2,冯晓东3,张 凤2,顾永健2

(1. 北京市羊坊店医院,北京 100038;2.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2;3. 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91)

目的 观察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使用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36例按照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使用VAS、CMS评分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1 d、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CM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巨刺运动针法;颈源性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

颈源性肩周炎是因颈椎病变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肩部慢性疼痛而出现的肩关节周围组织形成慢性炎症、组织粘连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针对该病的诊疗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且多从颈椎治疗入手,采用针灸、推拿、正骨、理疗等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采用巨刺运动针法,以随机、对照、盲法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源性肩周炎诊断标准;②对针刺研究的意义有正确认识,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或有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等神志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②不能坚持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3年9月北京市羊坊店医院、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针灸推拿科门诊患者,均符合颈源性肩周炎诊断标准[1]:患者起病前有头、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伏案工作史,颈肩部受风寒史。部分患者诱因不明,即显性与隐匿性颈椎源性病因,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肩部酸胀痛、肩关节功能受限,伴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项酸胀痛,或延及上臂后外侧胀痛;肩关节周围有压痛点,主要为喙突处的肱二头肌腱短头、喙肱肌、肱骨结节间沟处的肱二头肌腱长头、肩缝处的冈上肌腱抵止端;颈椎X线示颈曲改变、退行性改变及小关节错位等;随着颈椎病症状改善,肩部症状亦明显缓解或消失,若颈椎病症状复发,肩部症状亦会出现。使用随机表法产生随机号,采用序列编号、不透光的密封信封保存随机分配的治疗方案,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按信封上的编号顺序依次打开信封,根据信封内的分配方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合格病例72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仅给予针刺治疗。

1.3.1 试验组 予巨刺运动疗法。取穴:天鼎、条口。针具:华佗牌0.25 mm×40 mm及0.25 mm×75 mm毫针。令患者取坐位,头微仰并偏向健侧约30°,押手触及患肩侧胸锁乳突肌后的中斜角肌,刺手持40mm毫针沿胸锁乳突肌后缘直刺,缓慢进针,使针感沿患侧肩臂直达手指,提插手法,行针10 s后出针。将75 mm毫针刺入患肩对侧条口穴,深达承山穴皮下,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10 s,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令患者缓慢前后、左右活动颈部及患侧的肩关节,每周3次,共4周。

1.3.2 对照组 参照颈椎病、漏肩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施针[2]。穴位: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针具:华佗牌0.25 mm×40 mm毫针。令患者坐位,取患肩侧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周3次,共4周。

1.4 观察指标 肩关节量表由专门的医务人员评价填写,保证评价者盲。在治疗前及治疗1 d、1个疗程及结束后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CMS)。①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根据医生指导自行量化评分。②CMS评分:最高100分,其中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ADL)20分,关节活动度(ROM)40分(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活动各10分),肌力25分(徒手肌力检查0级0分,1级5分,2级10分,3级15分,4级20分,5级25分)。③针灸不良事件观察:观察晕针、肩部疼痛或活动障碍加重及针刺部位疼痛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2检验或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阶段2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阶段CM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针灸不良事件比较 试验组发生晕针、肩部疼痛或活动障碍加重及针刺部位疼痛等针灸不良事件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4。

表4 2组针灸不良事件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 论

颈源性肩周炎是由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肩综合征,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肩部肌群的神经支配来自颈5—胸1节段,颈椎的损伤、劳损、炎症刺激、骨赘或小关节错位等造成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从而刺激、牵拉或压迫颈脊神经,使神经支配的1个或多个肌肉出现痉挛和疼痛,继而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代谢失调、乳酸等物质堆积。肩关节运动出现不同程度受限,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由于运动障碍及交感神经的影响,肩关节中某些滑囊的滑液分泌异常而致肿胀,继而形成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因肩部疼痛反射性引起肩周肌肉保护性痉挛,故关节功能将进一步受限,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从中医角度看,本病以颈椎病变为本,肩关节病变为标,本病因颈部的劳损致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出现肩关节的疼痛及活动不利,正如《素问·痿论》所说“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颈源性肩周炎应注意鉴别诊断,例如颈椎病合并单纯性肩周炎患者[3],多有颈椎及肩关节的过劳病史,肩关节压痛点明显,主、被动运动都受限,颈、肩部症状轻重无明显关系。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大多无肩关节过劳病史,肩关节疼痛范围广泛,压痛点不及单纯性肩周炎明显,主动运动可由于疼痛受限,但被动运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是: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感觉障碍重而运动障碍轻,颈源性肩周炎的运动障碍明显而感觉障碍轻。

中医治疗本病多采取推拿、正骨、针灸、药物等方法,针刺方法在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方面取得较好疗效[4]。本研究结合病机实质,以疏利阳明经经气,使用巨刺运动针法,将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巧妙结合而达到治疗目的。运动针法是针刺与躯干肢体运动相结合以治疗瘫痪、疼痛等病症的一种治疗方法[5],令患者运动患肢,可以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肢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从中医角度来看,令患部运动可以激发一部分经气,与针刺所激发的在经络中运行的经气协同作用,使经气速达病所而迅速起效。临床和实验研究提示:运动引起的传入信息可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产生止痛作用[6]。行针留针时配合运动能使痉挛紧张的筋肉得到舒展,松开粘连韧带,增强弛缓肌肉的张力,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水肿、瘀血的吸收和消散,防止和剥离病损局部组织粘连。巨刺即交叉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可以调整左右气血的偏盛偏衰,治疗运动系统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疗效。《素问·缪刺论篇》亦有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

《素问·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阳明多气多血,如其平调内外得养,五脏皆安。天鼎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条口为足阳明胃经经穴。本病以颈椎为本,以肩关节为标,首先近端取穴取天鼎,该穴其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其经脉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针刺天鼎可松解消除臂丛神经的卡压和刺激,使针感沿经脉下传至手指,使经脉得以疏通。再远端取穴条口,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以利关节,巨刺条口穴,可以调整左右气血的偏盛偏衰。本研究结果显示,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等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张长江. 脊柱相关疾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98-400

[2] 王华. 针灸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2

[3] 张永超,桑志成. 颈源性肩周炎——肩关节疼痛不可忽视的原因[J]. 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1):187-189

[4] 王文远,田波,刘岚,等. 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4-5

[5] 陆寿康. 针刺手法百家集成[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250

[6] 郑集成. 巨刺配以动气针法治疗闭合性踝扭伤[D]. 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34-35

10.3969/j.issn.1008-8849.2014.34.022

R684

B

1008-8849(2014)34-3825-03

北京市海淀区属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14-03-10

猜你喜欢

颈源针法肩周炎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
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