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钾疼痛前、后外涂山莨菪碱的观察

2014-08-11黄丽蒋玲俐卢敏张辉

关键词:山莨菪碱氯化钾疼痛

黄丽++蒋玲俐++卢敏++张辉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静脉滴注含钾溶液疼痛的方法,对出现疼痛的87例滴注含钾溶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方法:第一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二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三天在患者右手,方法同第一天;第四天在患者右手,方法同第二天。结果:不同浓度含钾液采用输钾前涂山莨菪的治疗方法明显好于输钾出现疼痛后再外涂山莨菪碱的治疗方法(P0.20<0.05和P0.30<0.05)。结论:静脉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的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氯化钾;山莨菪碱;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

氯化钾是临床常用的药物,静脉滴注含钾药液的患者常出现穿刺部位或沿静脉走向的疼痛、红肿,使患者对输液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是恐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耽误救治时机。目前山莨菪碱用于外涂治疗由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常常是在输钾出现疼痛后采用[1],虽然取得较好的效果,却还是有一定的弊端。我们对2011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科需静脉滴注含钾药液且出现疼痛的87例患者,分别采用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法和输钾出现疼痛后外涂山莨菪碱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科静脉补钾且出现疼痛的87例患者中,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9.0岁,均意识清楚,反应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其中静脉滴注0.20%含钾液42例,0.30%含钾液45例。(0.20%含钾液即在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10%的氯化钾注射液1g;0.30%含钾液即在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10%的氯化钾注射液1.5g)。

方法:对静脉补钾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第一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二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三天在患者右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四天在患者右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两手穿刺部位、操作方法和操作人员固定,均采用7号头皮针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恒定滴速为50gtt/min。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部位的情况,询问疼痛反应及其程度,并进行评定和记录。

疼痛评定标准:采用词语评定量表法,即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语言描述,将疼痛分为3度,0度为完全无痛,Ⅰ度为轻微疼痛,Ⅱ度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结果

表1和表2中的结果显示,静脉输注不同浓度的含钾液,在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缓解疼痛的效果要明显好于输钾后出现疼痛再外涂山莨菪碱(P0.20<0.05,P0.30<0.05)。

护理:①输液前的护理:事先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输钾为什么会出现疼痛,以及涂抹山莨菪碱的作用,涂抹的方法。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配合,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输液治疗,缓解因以前输钾疼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②输液时的护理:适当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嘱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并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询问有无疼痛感觉,以及疼痛的程度。

讨论

输钾引起疼痛的机制:血清钾在体内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影响到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神经传导、骨骼肌的应急性以及心肌的舒缩功能,还与体液的酸碱平衡有着重要的关系[2]。因此,临床上为了纠正血钾失调,常采用静脉补充氯化钾,但由于钾离子对血管壁的强烈刺激,使支配血管的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甚至痉挛[3],致血流速度减慢,局部含钾浓度相对过高,而引起局部疼痛[4],给患者带来不适。

山莨菪缓解疼痛的机制:山莨菪碱为胆碱受体阻滞剂,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采用山莨菪碱局部外涂,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扩张毛细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本实验比较的结论:静脉滴注含钾药液的患者常出现穿刺部位或沿静脉走向的疼痛、红肿,在减慢滴速的情况下,患者仍觉得疼痛,使患者对输钾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是恐惧,即使是在出现疼痛后马上给患者外涂山莨菪碱来减轻疼痛,但是对难以忍受的疼痛还是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拒绝输液治疗。而病例中在输含钾药液前就外涂山莨菪碱从开始就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即使出现疼痛,疼痛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下降,不再是那么难以忍受,从心理上就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其次,在输钾前就外涂山莨菪碱可以使山莨菪提前发挥作用,不再忍受刚进行输钾时产生的疼痛,为患者减少了痛苦。静脉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方法简便,容易操作,适合在临床上有静脉输钾疼痛史的患者。

对未来缓解静脉输钾疼痛方法的展望: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贴剂是中药中常见的剂型之一。在中草药中有很多天然植物都具有类似于山莨菪碱的作用,可以设计一种特殊的贴剂取代现有的用于固定针柄的医用胶贴,这种贴剂中含有类似于山莨菪碱作用的物质,当针穿刺入血管后,用该贴剂贴于穿刺部位,这样即可以代替胶贴用于固定针柄,又可以使静脉输液前就作用于穿刺部位,缓解疼痛,达到治疗效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周光玉,潘宜.氢溴酸山莨菪碱外涂治疗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J].山西护理杂志,2011,13(2):90.

[2]朱敏天.病理生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25.

[3]李子瑜,于志铭.医用生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2.

[4]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6.

[5]王幼林,张银娣.药理学[M].武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7.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静脉滴注含钾溶液疼痛的方法,对出现疼痛的87例滴注含钾溶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方法:第一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二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三天在患者右手,方法同第一天;第四天在患者右手,方法同第二天。结果:不同浓度含钾液采用输钾前涂山莨菪的治疗方法明显好于输钾出现疼痛后再外涂山莨菪碱的治疗方法(P0.20<0.05和P0.30<0.05)。结论:静脉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的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氯化钾;山莨菪碱;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

氯化钾是临床常用的药物,静脉滴注含钾药液的患者常出现穿刺部位或沿静脉走向的疼痛、红肿,使患者对输液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是恐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耽误救治时机。目前山莨菪碱用于外涂治疗由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常常是在输钾出现疼痛后采用[1],虽然取得较好的效果,却还是有一定的弊端。我们对2011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科需静脉滴注含钾药液且出现疼痛的87例患者,分别采用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法和输钾出现疼痛后外涂山莨菪碱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科静脉补钾且出现疼痛的87例患者中,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9.0岁,均意识清楚,反应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其中静脉滴注0.20%含钾液42例,0.30%含钾液45例。(0.20%含钾液即在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10%的氯化钾注射液1g;0.30%含钾液即在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10%的氯化钾注射液1.5g)。

方法:对静脉补钾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第一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二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三天在患者右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四天在患者右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两手穿刺部位、操作方法和操作人员固定,均采用7号头皮针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恒定滴速为50gtt/min。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部位的情况,询问疼痛反应及其程度,并进行评定和记录。

疼痛评定标准:采用词语评定量表法,即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语言描述,将疼痛分为3度,0度为完全无痛,Ⅰ度为轻微疼痛,Ⅱ度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结果

表1和表2中的结果显示,静脉输注不同浓度的含钾液,在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缓解疼痛的效果要明显好于输钾后出现疼痛再外涂山莨菪碱(P0.20<0.05,P0.30<0.05)。

护理:①输液前的护理:事先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输钾为什么会出现疼痛,以及涂抹山莨菪碱的作用,涂抹的方法。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配合,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输液治疗,缓解因以前输钾疼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②输液时的护理:适当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嘱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并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询问有无疼痛感觉,以及疼痛的程度。

讨论

输钾引起疼痛的机制:血清钾在体内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影响到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神经传导、骨骼肌的应急性以及心肌的舒缩功能,还与体液的酸碱平衡有着重要的关系[2]。因此,临床上为了纠正血钾失调,常采用静脉补充氯化钾,但由于钾离子对血管壁的强烈刺激,使支配血管的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甚至痉挛[3],致血流速度减慢,局部含钾浓度相对过高,而引起局部疼痛[4],给患者带来不适。

山莨菪缓解疼痛的机制:山莨菪碱为胆碱受体阻滞剂,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采用山莨菪碱局部外涂,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扩张毛细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本实验比较的结论:静脉滴注含钾药液的患者常出现穿刺部位或沿静脉走向的疼痛、红肿,在减慢滴速的情况下,患者仍觉得疼痛,使患者对输钾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是恐惧,即使是在出现疼痛后马上给患者外涂山莨菪碱来减轻疼痛,但是对难以忍受的疼痛还是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拒绝输液治疗。而病例中在输含钾药液前就外涂山莨菪碱从开始就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即使出现疼痛,疼痛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下降,不再是那么难以忍受,从心理上就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其次,在输钾前就外涂山莨菪碱可以使山莨菪提前发挥作用,不再忍受刚进行输钾时产生的疼痛,为患者减少了痛苦。静脉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方法简便,容易操作,适合在临床上有静脉输钾疼痛史的患者。

对未来缓解静脉输钾疼痛方法的展望: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贴剂是中药中常见的剂型之一。在中草药中有很多天然植物都具有类似于山莨菪碱的作用,可以设计一种特殊的贴剂取代现有的用于固定针柄的医用胶贴,这种贴剂中含有类似于山莨菪碱作用的物质,当针穿刺入血管后,用该贴剂贴于穿刺部位,这样即可以代替胶贴用于固定针柄,又可以使静脉输液前就作用于穿刺部位,缓解疼痛,达到治疗效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周光玉,潘宜.氢溴酸山莨菪碱外涂治疗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J].山西护理杂志,2011,13(2):90.

[2]朱敏天.病理生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25.

[3]李子瑜,于志铭.医用生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2.

[4]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6.

[5]王幼林,张银娣.药理学[M].武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7.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静脉滴注含钾溶液疼痛的方法,对出现疼痛的87例滴注含钾溶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方法:第一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二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三天在患者右手,方法同第一天;第四天在患者右手,方法同第二天。结果:不同浓度含钾液采用输钾前涂山莨菪的治疗方法明显好于输钾出现疼痛后再外涂山莨菪碱的治疗方法(P0.20<0.05和P0.30<0.05)。结论:静脉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的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氯化钾;山莨菪碱;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

氯化钾是临床常用的药物,静脉滴注含钾药液的患者常出现穿刺部位或沿静脉走向的疼痛、红肿,使患者对输液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是恐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耽误救治时机。目前山莨菪碱用于外涂治疗由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常常是在输钾出现疼痛后采用[1],虽然取得较好的效果,却还是有一定的弊端。我们对2011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科需静脉滴注含钾药液且出现疼痛的87例患者,分别采用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法和输钾出现疼痛后外涂山莨菪碱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科静脉补钾且出现疼痛的87例患者中,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9.0岁,均意识清楚,反应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其中静脉滴注0.20%含钾液42例,0.30%含钾液45例。(0.20%含钾液即在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10%的氯化钾注射液1g;0.30%含钾液即在5%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10%的氯化钾注射液1.5g)。

方法:对静脉补钾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第一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二天在患者左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三天在患者右手,静脉输钾出现疼痛后,以进针点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第四天在患者右手,静脉输钾前10分钟,外涂的部位即以第一天输液部位为中心,沿着血管的走向均匀涂抹山莨菪碱,范围为20cm。两手穿刺部位、操作方法和操作人员固定,均采用7号头皮针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恒定滴速为50gtt/min。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部位的情况,询问疼痛反应及其程度,并进行评定和记录。

疼痛评定标准:采用词语评定量表法,即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语言描述,将疼痛分为3度,0度为完全无痛,Ⅰ度为轻微疼痛,Ⅱ度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结果

表1和表2中的结果显示,静脉输注不同浓度的含钾液,在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缓解疼痛的效果要明显好于输钾后出现疼痛再外涂山莨菪碱(P0.20<0.05,P0.30<0.05)。

护理:①输液前的护理:事先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输钾为什么会出现疼痛,以及涂抹山莨菪碱的作用,涂抹的方法。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配合,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输液治疗,缓解因以前输钾疼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②输液时的护理:适当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嘱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并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询问有无疼痛感觉,以及疼痛的程度。

讨论

输钾引起疼痛的机制:血清钾在体内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影响到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神经传导、骨骼肌的应急性以及心肌的舒缩功能,还与体液的酸碱平衡有着重要的关系[2]。因此,临床上为了纠正血钾失调,常采用静脉补充氯化钾,但由于钾离子对血管壁的强烈刺激,使支配血管的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甚至痉挛[3],致血流速度减慢,局部含钾浓度相对过高,而引起局部疼痛[4],给患者带来不适。

山莨菪缓解疼痛的机制:山莨菪碱为胆碱受体阻滞剂,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采用山莨菪碱局部外涂,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扩张毛细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本实验比较的结论:静脉滴注含钾药液的患者常出现穿刺部位或沿静脉走向的疼痛、红肿,在减慢滴速的情况下,患者仍觉得疼痛,使患者对输钾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是恐惧,即使是在出现疼痛后马上给患者外涂山莨菪碱来减轻疼痛,但是对难以忍受的疼痛还是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拒绝输液治疗。而病例中在输含钾药液前就外涂山莨菪碱从开始就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即使出现疼痛,疼痛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下降,不再是那么难以忍受,从心理上就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其次,在输钾前就外涂山莨菪碱可以使山莨菪提前发挥作用,不再忍受刚进行输钾时产生的疼痛,为患者减少了痛苦。静脉输钾前外涂山莨菪碱,方法简便,容易操作,适合在临床上有静脉输钾疼痛史的患者。

对未来缓解静脉输钾疼痛方法的展望: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贴剂是中药中常见的剂型之一。在中草药中有很多天然植物都具有类似于山莨菪碱的作用,可以设计一种特殊的贴剂取代现有的用于固定针柄的医用胶贴,这种贴剂中含有类似于山莨菪碱作用的物质,当针穿刺入血管后,用该贴剂贴于穿刺部位,这样即可以代替胶贴用于固定针柄,又可以使静脉输液前就作用于穿刺部位,缓解疼痛,达到治疗效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周光玉,潘宜.氢溴酸山莨菪碱外涂治疗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J].山西护理杂志,2011,13(2):90.

[2]朱敏天.病理生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25.

[3]李子瑜,于志铭.医用生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2.

[4]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6.

[5]王幼林,张银娣.药理学[M].武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7.

猜你喜欢

山莨菪碱氯化钾疼痛
约旦APC与印度IPL签署氯化钾合同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不简单
氯化钾2018年上行明显2019年涨势或将放缓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一次氯化钾滚镀锌故障处理
氯化钾市场成交寡淡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