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主体专业校企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4-08-10刘玉峰李建楠陆继锋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订单式煤炭校企

刘玉峰,李建楠,陆继锋

(山东科技大学 教务处,山东 青岛 266590)

煤炭主体专业校企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刘玉峰,李建楠,陆继锋

(山东科技大学 教务处,山东 青岛 266590)

培养适应煤炭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煤炭高校的重要任务。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调动校企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校企教学资源共享,是实现煤炭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与目标的可靠途径。为满足企业需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山东科技大学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构建了“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订单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是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教学基地;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但仍然面对生产压力持续加大、开采难度不断增加、生产成本日趋提高、生产过程事故频发,以及煤炭勘探、开采、深加工、运输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必然需要大批的煤炭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998年教育部再次修订专业目录后,部分煤炭主体专业被更加“宽泛化”的专业取代,再加上“重基础,宽口径,淡专业”的思想影响,涉煤专业相关课程学时减少,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没有实质性的加强,煤炭专业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煤炭生产的需要。

2006年4月,教育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鼓励煤炭高校制定招生政策,修订培养计划,改革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着力培养煤炭事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1 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

传统的煤炭主体专业包括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井建设、煤矿机电、煤炭地质、煤炭测绘、煤化工等与煤炭事业息息相关的专业。煤炭主体专业实行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是适应当今煤炭企业人才需求,全面落实“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全力培养热爱煤炭事业、品德优良、人文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最佳选择。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煤炭企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装备先进,生产管理复杂,需要什么类型、什么专业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能够掌握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共性需求,但鉴于校内教学装备水平、教师知识范围与工程素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现代化生产企业的需求。煤炭企业虽然拥有培训中心和工程经验较为丰富的技术人员,但其学历层次普遍低,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差,培训过程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校企联合订单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既能解决企业的共性需求问题,也能解决企业的个性需求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缓解高校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来,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过程,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短板。为此,企业不得不加大包括新进大学生在内的职工培训力度,弥补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的问题。实际上,众多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实习实训中心的设备数量、现代化装备水平已超过一般煤炭院校的装备水平,但其利用率较低。校企联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实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另外,鉴于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双重身份,企业免收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相关费用,缓解了学校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有利于调动校企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校企共赢。从学校方面,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经费问题、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企业方面,学生是企业未来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将从自身利益出发,提供便利条件和培养资源,积极参与培养过程,着力培养企业自身的人才。另外,在校企联合实现大学生培养、教职工培训、科技服务等过程中,通过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交流,增加了解与互信,利于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校企共赢。

2 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1-7]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诸多重要文件,均突出强调了实践教学问题,彰显了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统一认识,转变理念,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运行机制。

2.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

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现代化煤炭生产和发展所需要,以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程素质和工程应用、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利于校企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与共享为重点,校企联合创建与时俱进、高效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以煤炭主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为依据,结合校企实际和发展需要,构建“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层次”是指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三个教学层次。基础实践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本技能训练,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综合实践主要是指学科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是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相结合的训练过程,体现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要求;实践创新是指应用创新和综合创新,是在综合实践基础上的升华,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现代化煤炭企业人才培养宗旨,满足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大工程教育背景下的人文性、综合性、社会性和系统性培养过程,体现了“强化基础、突出专业、重视创新” 学校煤炭主体专业办学优势特色发展。

为落实“三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了包括社会实践、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设计、实践创新活动共“五板块”的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期间学生在校外进行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旨在促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融合,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操作能力、实验方法和科研素质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在校内实验中心完成,分基础实验、综合试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三个实验层次;实习实训由校企共同完成。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内实习矿井主要完成学生的基本训练内容,企业主要承担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工作;工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创新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以及校级、省级、国家级科技竞赛活动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和综合创新能力。

“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安排上按照“3+1”模式进行组织,即累计3年课堂理论教学和1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坚持四年不间断,教学内容顺序渐进,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稳步提高;在教学过程方面,校企联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效果,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加强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融合。在课程性质方面,在精简必修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大选修教学内容,使学有余力、兴趣广泛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爱好,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效果,校企在总结分析传统的实践教学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包括组织实施机构、规章制度建设、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建设,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等内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煤炭主体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3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

3.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不能纸上谈兵,需要有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针对煤炭主体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学校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包括实验室建设规划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并付诸实施。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近年来,学校自筹、争取专项资金2亿余元,加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与校内实习矿井建设,在仪器设备装备、实践教学空间、实验室开放与资源共享等方面,成绩斐然,不仅能够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基于与煤炭企业在人才培养、教职工培训、科技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理顺管理程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彻底解决了煤炭专业学生实习困难的突出问题。

3.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名师出高徒。“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居多,学历层次、理论水平较高,但教学阅历不够,教学水平不高,尤其在实践教学经验方面,相差较远。为此,学校重点从两个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计划”“春蕾计划”“群星计划”、国内外访学、煤炭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在费用资助、待遇提高、职称评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青年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和横向科研项目,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并对其进行短期的较为系统的教学培训,使之能够参与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弥补目前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

3.3 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是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否顺利实施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为此,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在企业设置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办公室。中心办公室是联系校企的桥梁,具体负责培养方案制定、教师聘任、基地建设、教学任务落实、师生考评、教职工培训等事宜,并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及时沟通、交流相关信息,协调校企各方面的关系,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设置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中心管理委员会基本构架如图1所示,分决策、协调、执行、监督四个层次。

图1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构成

中心管理委员会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人和职责:主任全面领导、决策、协调中心的各方工作,解决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副主任领导中心管理委员具体负责、协调实践教学工作,包括计划落实、单位协调、指导教师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等工作,以保障中心工程实践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还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书的编写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管理人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聘请学校资深教授和公司资深专家组成实践教学督导委员会,全方位、全过程检查、督导实践教学工作,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提出及时、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4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效果

自2006年起,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山东能源集团、兖州矿业集团合作,每年在8个专业单独招收500~800名学生,“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为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双方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级等高校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单独制定了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其次,加强校内、企业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与整合工作,使之能够满足实践教学任务的需要;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在校内配备“以老带新”的教师队伍,在企业聘请了50余名相关专业技术、管理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实质性地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第四,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做好大学生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第五,及时沟通交流教学信息,协调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探索改革与发展之路。

目前,已有四届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学生顺利毕业,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并在工作中展示了应有的水平和能力。该培养模式得到了校企双方的一致肯定。

鉴于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尤其是在共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表现出的明显优势和示范作用,学校已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并围绕煤炭主体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功申报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3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对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束语

煤炭主体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是适应煤炭企业生产和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可靠途径。该模式有利于调动校企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校企教学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培养热爱煤炭事业、吃苦耐劳、人文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的“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体现了以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应当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建。

[1]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7-79.

[2]李惠,廖炼忠,郭磊.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规范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17-119.

[3]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40-142.

[4]张菁,王超.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11):100-102.

[5]祝木伟.论煤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8(11):48-49.

[6]许晓革,王兴芬.构建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41-42.

[7]杨征,魏迎梅,蒋杰,等.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16-1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underOrder-based Cultivating Mode

LIU Yufeng, LI Jiannan, LU Jifeng

(Teaching Affairs Office,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ed and innovativ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talent is the primary mission of the coal mining colleges. Practice of the order-based cultivating mode is good for the mobilizing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enterprise and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is the reliable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a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ree levels and five modul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Cultivation Plan”, which aims at meeting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key problems of construc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hich i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excellent engineer.

cultivating mode;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base; operating mechanism

2013-12-25;

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与实践”(qx2013371)

刘玉峰(1965-),工学博士,教授,山东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从事供热、空气净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和高等教育研究。

G642.423;TD82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4.06.023

猜你喜欢

订单式煤炭校企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