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囗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2014-08-10刘仁辉

淮海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儿科学口服液黄疸

刘仁辉

茵栀黄囗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刘仁辉

黄疸,新生儿;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和其他器官的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问题。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特点和疾病因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高,可见于50%以上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1],部分患儿病程进展迅速,引发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而死亡。本研究对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进行了观察,旨在探讨其疗效,以帮临床把握治疗时机,改善疾病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共51例,男26例,女25例,胎龄37~41周,体重>2 500 g,Apgar评分>8分,日龄1~28 d。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2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6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在入院后即给予光疗、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茵栀黄囗服液3~5 ml∕次,每日3次,连服5~7 d。每日对2组患儿行经皮测定胆红素(TCB)监控,检测黄疸程度,黄疸持续时间,同时记录每天大便次数,服药情况,精神状况,住院天数。

1.3 治疗结果 治疗组TCB值,黄疸持续天数,胎便排空时间,每日便次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儿精神状态及喂养无变化。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 讨论

新生儿期,多数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红细胞经网状內皮系统破坏后所产生的血红素约占75%,它与其他来源的血红素(约占25%)在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经胆绿素还原酶的作用转变成胆红素[3]。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与年长儿及成人不同,其特点为:(1)胆红素生成量增加。(2)结合和转运胆红素能力低下。(3)肝脏的转换和排泄能力差。(4)肠肝循环增加了胆红素的再吸收。因此,高胆红素血症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病理过程,量变时期称新生儿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性脑病,其对脑组织损伤,为可逆性损害,早期干预可以修复。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及治疗的不及时脑组织持续性损伤加重,转为不可逆性脑损害,使患儿因神经系统损伤而引发终身残疾[4]。因而,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已被儿科临床广泛重视。

茵栀黄囗服液主要成份有茵陈、黄岑苷、栀子、金银花等成份,其作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提高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性,诱导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加促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2]。其较好的杀菌、抑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加速黄疸消退。

综上所述,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联合治疗可缩短患儿住院日,减少相应的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该方法简便、适用、安全,未发现不良反应及毒付作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张亚京,张爱平.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其预后的影响[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5):199-202.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7.

[3] 薛幸东,杜立忠,毛 萌.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3.

[4] 李三珠,夏振伟.新生儿黄疸及胆红素脑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2):73-75.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233000

刘仁辉(1969-),男,安徽怀远县人,医师,大学。

R722.17

A

1008-7044(2014)04-0391-02

2014-03-11)

猜你喜欢

儿科学口服液黄疸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鲁晓岚:黄疸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