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脑卒中治疗方法探讨(附4例报告)

2014-08-10陈松林梁茵颖朱荣兰刘小云张常然郑慧玲

淮海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脱水剂生理性头颅

陈松林,梁茵颖,朱荣兰,姚 璐,刘小云,张常然,郑慧玲

重症脑卒中治疗方法探讨(附4例报告)

陈松林1a,梁茵颖1a,朱荣兰1a,姚 璐1a,刘小云1b,张常然1c,郑慧玲2

目的 探讨在无法按照指南治疗的情况下,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利用人体自身生理水代谢功能,辅助脱水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例重症脑卒中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予稳定内环境、脱水剂,并利用患者自身生理水代谢功能脱水,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4~6周的综合治疗,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均缓慢度过危险期,并恢复意识。结论 保守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以生理性水代谢功能辅助脱水,不失为有效治疗手段。

重症脑卒中; 脑梗死; 脑干出血; 生理性脱水; 治疗

急性重症脑卒中主要是指大面积脑梗死、大量或危及生命中枢的脑出血,临床以突发意识丧失,颅内压明显增高及脑疝形成为特点[1]。10%-15%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明显,颅内压进行性升高,脑疝形成死亡[2]。该类病人保守治疗死亡率达76%[3]。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使死亡率降至32%以下[4]。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有机会按照指南治疗,本文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即是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保守治疗,予稳定内环境、脱水,利用患者自身生理性水代谢功能脱水等,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均缓慢度过危险期,恢复意识,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为2007年1月-2013年1月神经科诊治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3±9.3)岁。临床表现:(1)年龄≤70岁;(2)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学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5];(3)首次脑卒中发作;(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6]≥20分,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7]≥GCS评分<8分。

1.2 治疗方法 本组4例患者均予:(1)稳定内环境(血压、血糖、水电酸碱平衡)稳定。(2)减轻脑水肿,使用脱水剂,以及生理性脱水。(3)预防并发症(肺部、泌尿系感染、癫痫、上消化道出血,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尽早予以鼻饲饮食。(5)维持患者血压与其基础血压基本一致。(6)维持患者的中心静脉压6.7±0.5 mH2O水平。(7)维持患者红细胞压迹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脱水治疗时,使用较少剂量脱水剂,利用生理性脱水,即计算呼吸道、皮肤、大便等水丢失,限制水的入量,以减轻脑水肿。经过4周治疗,缓慢过度到自身水代谢平衡。

2 结果

本组4例患者症状在4~6周内,意识障碍逐步减轻,并且缓慢过度到意识清醒。继续康复治疗,遗留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治疗结束后,复查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异常变化。

3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男,6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0 d,言语困难15 d,意识不清10 d”入院。患者先因为左侧肢体无力在当地医院治疗;当天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予改善循环等治疗。2 d后症状较前加重,复查头颅CT,示右侧额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5 d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复查头颅CT:脑梗死出血转化。到第20天,患者病情不断恶化,浅昏迷,左侧肢体肌力0级,言语不能;头颅CT(图1)见大面积脑梗死并出血转化、中线移位并脑疝形成,即转入我院。患者入院诊断;重症脑梗死并出血转化。脑外科会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方案:(1)减轻脑水肿,脱水剂,利用患者生理性脱水功能。(2)稳定内环境(血压、血糖、水电酸碱平衡)稳定;维持患者血压与其基础血压基本一致(125/70±5)mmHg;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为(6.7±0.5)mH2O水平;患者红细胞压迹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3)预防并发症(肺部、泌尿系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4)予鼻饲饮食。

实施脱水治疗时,使用较少剂量脱水剂,利用患者生理水代谢功能脱水,即计算呼吸道、皮肤、大便等水丢失,限制水的入量,达到减轻脑水肿、减少脱水剂的用量,避免了脱水剂的副作用。4周后,缓慢过渡到自身水代谢平衡。具体方案如下:

第1周降颅压:予以20%甘露醇(125 ml iv drip bid)、20%人血白蛋白(50ml iv drip qd)、甘油果糖(250 ml iv drip qd),上述3种药交替使用。控制水入量=尿量。第2周降颅压:予以20%甘露醇(125ml iv drip q12h)、甘油果糖(250 ml iv drip qd),上述2种药交替使用。控制水入量=尿量+300 ml。第3周降颅压:予以20%甘露醇(125ml iv drip qd);甘油果糖(250 ml iv drip qd),上述2种药交替使用。控制水入量=尿量 +600 ml。第4周:缓慢控制水代谢平衡。严格控制出入量(每日静脉补液量不超过1000 ml,钾、钠、营养予鼻饲补充)、监测中心静脉压(超过8cmH2O时,考虑用速尿降低前负荷)。

图1 右侧额、颞、顶叶以及右基底节区大片高低混杂密度影,右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环池右缘受压、消失。右侧额、颞、顶叶以及右基底节区出血性脑梗塞;大脑镰下疝以及右 海马钩疝。

图2 右侧额、颞、顶叶以及右基底节区大片高低混杂密度影,右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环池右缘受压、消失。左侧侧脑室体积增大。右侧额、颞、顶叶以及右基底节区出血性脑梗塞;大脑镰下疝以及右 海马钩疝。

图3 水肿明显吸收,脑室受压变小。

图4 头颅CT:左侧桥脑及中脑内出血并且破入第4脑室左侧脑桥、中脑及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影。

病情变化及CT复查结果:2008年5月8日:病情继续恶化,意识状态恶化至中昏迷,左侧肢体肌张力消失,肌力0级。头颅CT见图2。2008年5月16日:病情无继续恶化,意识状态转为昏睡,左侧肢体肌张力消失,肌力0级。头颅CT:右侧额、颞、顶叶以及右基底节区仍有大片高低混杂密度影,右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但与前相比,密度减低,显示水肿有所吸收。2008年5月23日:病情无继续恶化,意识状态转为嗜睡,左侧肢体肌张力消失,肌力0级。头颅CT见图3。2008年6月4日:病情好转,意识状态转为清醒,左侧肢体肌张力消失,肌力0级。头颅CT:中线结构移位基本回复,水肿明显吸收。

例2 患者女,51岁。因“突发神志不清4 h”入院。患者在工作时突然出现剧烈、喷射性呕吐,随即神志不清,被急送入院。急诊测血压230/130 mmHg,呼吸急促、深大、不规则,中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3 mm,右侧直径约1 mm,对光反射消失。痛刺激见左侧肢体活动,肌力约3级,右侧肢体活动弱,肌力1级。左侧Babinski’s sign(+)。入院急查头颅CT示脑干出血(图4)。 请脑外科会诊,提示无手术适应症。保守治疗,予甘露醇、速尿、白蛋白脱水,纳洛酮促醒;常规控制血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同时,使用生理性脱水的辅助治疗方案;予鼻饲饮食,严格控制出静脉入量;脱水治疗原则同病例1。监测红细胞压积、血浆渗透压,使用白蛋白,4周后逐步恢复水代谢平衡。患者症状缓慢好转,意识清醒,残留双侧肢体功能严重障碍,予以康复治疗,8周后坐轮椅出院。

4 讨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多由于大脑中动脉等动脉主干闭塞,或脑干等生命中枢出血,脑组织血流中断,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广泛水肿、坏死,颅内压迅速增高、脑疝形成,累及下丘脑及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导致意识障碍[8]。

目前,重症脑卒中病人的治疗仍是难题。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康复率。手术适应证包括[9]:(1)病人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处于脑疝早期。(2)CT见大面积脑梗塞和水肿,中线结构移位≥5 mm,基底池受压。(3)颅内压≥30 mmHg。(4)年龄≤70岁。尽管如此,并非每个患者都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本文4例患者即是此类情况。

重症脑卒中治疗应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疝情况。本组患者,我们在稳定灌注压、内环境同时,利用身体自身水代谢功能脱水,使患者处于水代谢负平衡状态,既减少药物使用的副作用,又明显降低治疗费用。

重症脑卒中脑水肿、颅内高压的治疗包括抬高头位、脱水剂、脑脊液引流和外科去骨瓣减压手术等。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等是治疗颅内高压的有效药物。白蛋白半衰期约20 d,有扩张血管容量、减低血液粘滞度、维持血液中的胶体渗透压减、清除自由基作用[10]。

本文病例1患者,即脑梗死并出血、中线移位明显、脑疝形成情况,每天2次的125 ml甘露醇,1次10 g的白蛋白,1次250 ml的甘油果糖,显然脱水力度不够。所以,我们在使用药物脱水的同时,利用患者自身水代谢生理功能进行脱水,效果理想。

正常人每天水代谢保持大致平衡。正常成年人肾脏每天排出水1 000~1 500 ml;从肺呼出水蒸气,每天350 ml;室温无显性出汗时,每天皮肤蒸发约500 ml;从粪便排每天水约150 ml。正常情况下,机体肾脏肾脏以外,每天排水约1 000 ml。在入院的第1周,我们使患者的平均入量基本等于尿量,使患者每天失水1 000 ml,辅助脱水。

另外,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需要注意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注意避免高血浆渗透压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Ajay Bhalla[11]等认为高渗透压与脑卒中死亡率有关。利用生理性脱水,使液体入量小于出量,应注意减少钠摄入;白蛋白可降低颅内压,不明显升高血浆渗透压[12]。

维持有效的灌注压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很重要。脑卒中后,脑血管阻塞引起区域性低灌流或断流,加上脑水肿等原因使脑血流量下降,脑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若血压下降过快,直接影响缺血区域的血液灌注。脑卒中患者宜适度、温和降压[13]。

总之,重症脑卒中的治疗依然是临床难题,本文报道4例,利用生理性脱水有效辅助治疗脑卒中,但治疗病例数少,通过本文,希望为同道对此类病例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1] 王新德.脑血管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153-58,98-102,111-113,180-184.

[2] Uhl E,Kreth FW,Elias B,et al.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hemicraniectomy for space occupying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2):270-274.

[3] Steiner T,Ringleb P,Hacke W.Treatment options for large hemispheric stroke[J].Neurology, 2001,57(5Suppl2):61-68.

[4] Curry WT,Sethi MK,Ogilvy C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utcome after hemicraniectomy for larg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J].Neurosurgery,2005,56(4):681-692;discussion 681-692.

[5] 中华神经外科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79-380.

[6] Wityk RJ,Pessin MS,Kaplan RF,et al.Serial assessment of acute stroke using the NIH stroke scale[J].Stroke,1994,25:362-365.

[7]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8] Carhuapoma JR,Qureshi AI,Bhardwaj A,et al.Interhemispheric intracranial pressure gradients in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surg Anesthesiol,2002,14(4):299-303.

[9]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1-783.

[10]Adukauskiene D,Bivainyte A,Radaviciūte E.Cerebral edema and its treatment[J].Medicina(Kaunas),2007,43(2):170-176.

[11]Ajay Bhalla,MRCP,Suki Sankaralingam,et al.Influence of raised plasma osmolality on clinical outcome after acute stroke[J].Stroke,2000,31(9):2043-2048.

[12]Belayev L,Zhao W,Pattany PM,et al.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firms marked neuroprotective efficacy of albumin therapy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Stroke,1998,29(12):2587-2599.

[13]Adams HP,del Zoppo G,Alberts M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7,38(5):1655-1711.

欢迎订阅2015年《淮海医药》 邮发代号:26-152

New treatment strategy for serious stroke (4 case repcrts attached)

CHEN Song-lin,LIANG Yin-ying,ZHU Rong-lan,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8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strategy using physiological dehydration as a adjuvant therapy for serious stroke patients.Methods 4 patients of serious stroke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y were treated with supportiv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stable internal environment,dehydrating agent,and physiological dehydra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Results After 4 weeks' treatment,all the patients passed through crisis and regained consciousness.Conclusion The conservative therapy,combined with physiological dehydration,may be an effective way for treati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rious stroke.

Serious stroke; Mass cerebral infarction; Brainstem hemorrhage; Physiological dehydration; Treatment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引导项目(2011B090400118)

1.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神经内科;b.中医科;c.呼吸科;广东 广州 510080;2.广东医学院衰老研究所&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 东莞 523808

陈松林(1965-),男,安徽合肥市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

R743.3

A

1008-7044(2014)04-0307-03

2014-04-20)

猜你喜欢

脱水剂生理性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两性高分子脱水剂p(DMDAAC-co-IA-co-DMC)污泥脱水应用研究
油菜花
不同脱水剂对杂交水稻制种种子质量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石灰泥泥浆脱水剂及其应用
嵇康·绝响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