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2455例分析

2014-08-10

淮海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聋儿杂合迟发性

李 军

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2455例分析

李 军

目的 探讨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 对2011年12月26日-2012年6月25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出生后3 d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DPOAE),足跟血采集来筛查聋病易感和常见基因。结果 2 455例新生儿中3个基因的联合筛查阳性发生率为32/1 000。结论 在广泛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融入聋病易感基因筛查,能发现部分单纯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迟发性听力损失高危患儿,可以做到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减少聋儿的出生,有效咨询耳聋基因的携带者,使他们拥有一个听力正常的后代。真正实现聋哑发病率和发病患者群大幅度降低的目标,有利于出生缺陷的干预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基因筛查; 新生儿; 聋病

据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单纯听力残疾人2004万。听力残疾现残率为2.11%。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0.3%,每年仅新出生的聋儿就高达2.3万(不包括迟发性聋以及药物性聋),且以中重度和极重度聋为主[1-3]。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60%的耳聋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4]。2007年以来,我国开始试点实施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意在早期发现迟发型耳聋患者并做到目标性随访,进一步推进“三早”的目标[5]。本文对2 455例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2011年12月-2012年6月在塘沽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2 455例,其中男1 302例,女1 153例,男女比例为1.13:1。

1.2 方法 在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3 d内监护人知情同意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采集足跟血,基因筛查实验室对常见聋病易感的3个基因4个位点进行筛查。

2 结果

2.1 新生儿基因筛查结果 12s rRNA 1 555筛查:1 555A>G突变1例(女), 1 494C>T突变2例(男1,女1); GJB2 235筛查:235delC杂合突变42例(男19,女23); SLC26A4筛查: IVS7-2A>G杂合突变34例(男19,女15); 3个基因的联合筛查阳性发现率32/1 000。见图1。

2.2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 2 455例新生儿听力初筛(DPOAE):双耳: 未通过(refer)87例(男55,女32),其中6例为235 delC杂合突变,2例为IVS7-2A>G杂合突变;左耳:refer75例(男42,女33),其中1例为235 delC杂合突变,2例为IVS7-2A>G杂合突变;右耳: refer12例(男5,女7);双耳:通过(pass)2281例,其中1例(女)为1 555 A> G阳性,2例(男女各1)为1 494 C>T阳性;36例(男15,女21)为235 delC阳性;31例(男16,女15)为SLC26A4IVS7-2阳性, 31/1 000在目前常规的筛查方法中认为通过的婴幼儿存在听力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图1 新生儿聋病常见易感基因筛查阳性分布

2.3 联合筛查的差异性分析 DPOAE初筛结果和基因筛查结果差异性分析见表2。差异性分析结果:配对χ2=38.40,P<0.05,说明两种筛查方法不能互相取代。

表2 DPOAE初筛结果和基因筛查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可预知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潜在的听障高危儿,弥补单纯听力筛查的局限性[6]这一观点基于10余年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模式的经验积累,遗传性耳聋基因学研究的快速进展。2006年,美国Norris等[7]人的一份研究报告清楚地说明,携带GJB2基因突变的儿童并非总是能够通过新生儿期传统的筛查方法来鉴别,这可能与诊断耳聋的标准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耳聋确实为迟发性。所以,除非出生后同时进行分子水平的筛查,否则很难将这两种可能鉴别开来。王秋菊认为,在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联合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可将新生儿听力缺陷风险的发现率提高20倍。

国内的研究也为我们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除了GJB2基因突变与迟发型进行性听力减退相关之外,线粒体12SrRNA1555G, 1494T以及SLC26A4基因的突变患者在出生之时未必表现出听力损失,而是在接触药物和头部震荡外伤后出现听力损失。国人大前庭水管患者SLC26A4基因研究表明,92.1%的中国患者存在该基因的突变[8]。所以,扩大和推广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是非常必要的。王秋菊认为,通过耳聋基因筛查,及早发现药物性耳聋易感者,“一针致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家有聋儿的时候,父母们则非常的希望如果早有预知,则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此, 以新生儿听力筛查为基础的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不单单是做到聋而不哑而且可以做到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减少聋儿的出生,有效咨询耳聋基因的携带者,使他们拥有一个听力正常的后代。

在进行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的筛查时,最为重要的应该强调的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聋病易感基因的普遍筛查。对于听力筛查通过而基因筛查“未通过”的个体要进行进一步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以及听力学监控和随访; 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而目前常见的易感基因筛查“通过”的则仍然要进行进一步的听力学诊断和基因诊断; 对于听力筛查和基因筛查均通过者进入目前成熟的听力筛查流程,但是不排除其他基因导致的迟发性听力减退的情况,随着科学的进步,筛查的流程还要不断的完善。

综上分析, 新生儿听力联合聋病易感基因筛查,能发现部分单纯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迟发性耳聋高危患儿, 通过临床干预和遗传咨询,若干年后将大大降低聋哑的发生率,有长远的现实意义。但目前仍有大量耳聋基因未被定位和克隆,基因筛查并不能代替新生儿听力筛查。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为基础结合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现耳聋相关人群 。

[1] 孙喜斌,于丽玫,曲成毅,等.中国听力残疾构成特点及康复对策[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2(1):21-24.

[2] 王国建,戴 朴,韩东一,等.基因芯片技术在非综合征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耳科杂志,2008,6(1):61-66.

[3] 许政敏,沈晓明,孙晓明.上海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回顾与展望[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4):277-278.

[4] 韩德民, 戚以胜, 黄丽辉.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168.

[5] 王秋菊, 赵亚丽,兰 兰,等.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实施方案与策略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809.

[6] 王秋菊.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悄然的革命[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2):83.

[7] Norris VW,Arnos KS,Hanks WD,et al.Does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dentify all children with GJB2 (Connexin 26) deafness Penetrance of GJB2 deafness[J].Ear Hear,2006,27(6):732-741

[8] 赵亚丽,李庆忠,翟所强,等.国人前庭水管扩大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2):93.

欢迎使用电子信箱与我们联系:

E-mail:bbhhyy@vip.163.com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幼保健所 五官科,300451

李 军(1973-),男,天津市人,主治医师,大学。

R764.43

A

1008-7044(2014)04-0380-02

2013-11-12)

猜你喜欢

聋儿杂合迟发性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携手聋儿 奉献爱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新兵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
雄激素可调节的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靶向杂合启动子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