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4-08-10璐,吴寅,高

淮海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症候脏腑支气管炎

王 璐,吴 寅,高 斌

穴位贴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王 璐1,吴 寅2,高 斌1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1例,于每年的三伏三九,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连续贴敷2年。结果 连续贴敷2年后总有效率为96.72%,中医症候评分较贴敷前明显改善。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良好,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无毒副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贴敷; 中医药疗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穴位贴敷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我们选取6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穴位贴敷治疗后,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26例,女35例,年龄55~8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以上。所选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1]中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后诊断即可成立。(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是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证候分型属风寒束肺证、痰湿犯肺证进行诊断:(1)风寒束肺证。主症:咳喘痰多,恶寒肢冷。痰白清稀多泡沫,痰易咳出;次症:咽痒,不发热或低热,口不干渴,鼻塞,流清涕,尿清长;舌脉: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滑。(2)痰湿犯肺证。主症:咳声重浊,夜重日轻,痰黏量多;次症:乏力肢重,面部虚浮,纳呆腹胀,便溏;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寒束肺证和痰湿犯肺证者;(2)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3)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由结核、真菌、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2)过敏体质或对胶布和多种药物过敏者;(3)中医辨证为肺肾阴虚者。

1.5 治疗方法 (1)选穴:选取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肾俞(双)穴。(2)膏药配方及制备:将白芥子、细辛、黄芪、苏子等药按一定比例加工为细末,再配以生姜汁调匀,制成直径约1.2 cm药丸。(3)操作方法:将药丸置于所选穴位上,并以约4 cm×4 cm的胶布覆盖,每次贴敷2~6 h,皮肤敏感者酌情缩短贴敷时间;贴敷期间,若局部疼痛或起泡可随时取下,贴敷当天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每年三伏、三九天治疗,初伏、中伏、末伏及一九、二九、三九各敷贴1次,具体时间可酌情误差1~2 d,3次为1个疗程,观察周期为2年。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对咳嗽、咯痰、喘息、哮鸣、易感冒、气短等症状按轻、中、重三级分别计2、4、6分,无症状则计为0分,治疗前后分别统计各项症状积分。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1.8 治疗结果 贴敷有效率比较,见表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贴敷1年的患者与连续贴敷2年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较贴敷前均降低(P<0.05)。连续贴敷2年的患者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方面优于贴敷1年的患者。

表1 贴敷1年与连续贴敷2年后有效率 (n,%)

表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连续贴敷2年及贴敷前比较,*P<0.05;与贴敷1年比较,#P<0.05。

2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表现为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病情多进展缓慢,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年老体弱、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病多因缠绵迁延未愈,邪恋伤肺,肺脏虚弱,气阴耗伤,肺气失于宣降,日久累及脾肾,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正虚多以气虚为主或兼阴虚,痰饮停聚为实,或偏寒,或偏热,日久夹瘀,病位在肺,涉及脾、肾。治疗上应根据标本缓急,邪正虚实,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在整个治疗全程中应重视扶正祛邪,补泻兼施和标本同治。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而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到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称之为穴位,可通过针灸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特定的穴位治疗相应的疾病。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通过穴位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患处,刺激体表穴位,激发全身的精气,沟通表里,调和营卫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本研究所用贴敷药物主要为白芥子、细辛、黄芪、苏子等药。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心经,祛风解表,温肺化饮;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生姜汁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温中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之效[3]。选取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肾俞(双)等穴为主,并根据个体差异辨证取穴。大椎,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三阳、督脉之会,益气壮阳;定喘,大椎旁开0.5寸,经外奇穴,主治哮喘,咳嗽;肺俞,肺之背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感冒等肺系疾患;同时依据具体病症,辨证选取肾俞、脾俞、心俞等穴位。本研究结果显示,连续贴敷2年后,总有效率为96.72%,且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患者疗效满意,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体质,且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62,69-7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8-109.

[3] 高学敏.中药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2-73,80-81,397-398,416-417,479-481.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1.中西医结合科;2.中医内科 233000

王 璐(1963-),女,安徽蚌埠市人,副主任医师,大学。

R562.21

A

1008-7044(2014)04-0376-02

2014-03-21)

猜你喜欢

症候脏腑支气管炎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