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

2014-08-10张晓红

淮海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三阳胶原乙型肝炎

卢 燕,张晓红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

卢 燕1,张晓红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与甲胎蛋白,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肿瘤坏死因子ɑ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92例不同血清标志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与AFP、CTx、TNF的含量,并对相关性及这些指标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reS1阳性率,89例“大三阳”组患者血清ALT、CTx显著高于89例“小三阳”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小三阳”组LHBs、AFP、TNF显著高于“大三阳”组,2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LHBs比PreS1更灵敏,其含量显著升高,与AFP、CTx、TNF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能动态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发展趋势。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 甲胎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乙肝病毒S基因编码的表面抗原大蛋白包括前S1区和前S2区,在空间上具有两种不同的跨膜构象,作为HBV的包膜蛋白,内侧可以和HBV核壳体膜结合,是HBV成熟包装的关键因为大蛋白包括PreS1,而PreS1是不能单独游离于血液中,检测PreS1无法阐述大蛋白的临床意义,而且PreS1所用抗原为简单多肽线性表位而LHBs用的是立体构象型抗原,使得单独用PreS1检出率偏低。目前血清中III型前胶原肽(PCIII),IV型胶原(CIV),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及层粘蛋白(LN)的测定在肝硬化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有较多的报道。关于LHBs在乙型肝病患者肝硬化指标中的研究较少,为了解LHBs在乙型肝病患者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测定的意义,我们对182例乙型肝病患者血清中LHBs、AFP、CTx、TNF及ALT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乙型肝炎患者182例,其中“大三阳”91例,年龄3~67岁,平均年龄25.36岁;“小三阳”91例,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30.82岁。

1.2 方法 试剂: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试剂盒;LHBs定量检测试剂盒;CTx TNF试剂盒;AFP定量试剂盒。ALT采用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各组数据均用±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相关分析,四格表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HB与PreS1阳性率比较 91例乙型肝炎“大三阳”血清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41例,LHBs阳性89例,差异有显著性(χ2=46.02>3.84,P<0.05)。见表1;91例乙型肝炎“小三阳”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23例,LHBs阳性86例,差异有显著性(χ2=61.06>3.84,P<0.05)。见表1。

2.2 “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各指标比较 89例“大三阳”组患者ALT、CTx含量分别为(28.132±16.435)ng/L,(239±0.387)ng/L;显著高于“小三阳”组1(4.588±6.171)ng/L,(0.866±0.303)ng/L;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 “小三阳”组,LHBs、AFP、TNF含量分别为(19.295±6.741)、(7.495±1.536)、(14.454±3.252);显著高于“大三阳”组(11.740±1.378)、(4.973±2.154)、(5.889±1.14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见表3。

表1 大三阳组LHBs与PreS1阳性率比较

表2 小三阳组LHBs与 PreS1阳性率比较

表3 “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各指标比较

2.3 ALT正常组与ALT异常组乙型肝炎患者各指标之间的比较 ALT正常组与ALT异常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AFP, TNF及ALT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中CTx含量2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

2.4 AFP正常组与AFP异常组乙型肝炎患者各指标比较 2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FP,TNF及ALT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LHBs、CTx 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5。

2.5 “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中LHBs含量升高与AFP,TNF含量相关性比较 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399;AFP与TNF含量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93。

表4 ALT正常组与ALT异常组各指标比较

表5 AFP正常组与AFP异常组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肝硬化患者中,80%-90%的患者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故此类患者血清中肝硬化指标的联合检测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临床上常以两对半模式结合前S1检测判断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而乙型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在乙肝患者病情判断及肝硬化中的报道尚少。

本研究显示,在19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在乙型肝炎“大三阳”和“小三阳”血清模式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别,“小三阳”组含量明显高于“大三阳”组,P值<0.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LHBs的阳性率和这两组PreS1阳性率相比较也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含前S区的LHBs更能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情,是一个较PreS1敏感且更有意义的指标。

本研究还显示,在47例ALT正常组与29例ALT异常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5),提示在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不同的发展时期,LHBs含量有所不同,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更利于我们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向肝硬化发展的趋势。

现有研究显示,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的HBV表达抗原中,只有LHBs有直接的肝细胞毒性。毛玻璃样变是感染HBV晚期非复制状态肝细胞典型形态学特征,Hsieh等发现,PreS1和PreS2区突变导致HBsAg在内质网滞留并诱导内质网应激。LHBs对HBV复制过程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调节有关。过量LHBs在肝细胞内质网积聚是导致内质网应激的关键因素。Ngee-Chih Foo证明LHBs是导致肝细胞损失,死亡和纤维化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测LHBs对于反映病毒持续复制和肝纤维化趋势有重要意义。

在乙型肝炎病程中,如肝纤维化时,伴随肝脏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可产生和分泌AFP,血清中AFP亦会升高。在肝炎及肝硬化组织中,AFP存在于具有卵圆细胞或者过度增生的细胞浆内,血清AFP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的程度。但是当AFP持续阳性且血清中浓度居高不降者,肝损害程度较轻时,则要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许多报道显示,AFP在病毒性肝炎中可以升高,尤其在明显坏死性炎症的慢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时而出现较高滴度的AFP。因此AFP不仅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指标,还可以作为了解病毒性乙型肝炎肝脏损害和硬化的程度,并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尤其是动态测定AFP对于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在我们测定的89 例“大三阳”组与89“小三阳”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F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以上观点相符合。

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是成骨细胞合成胶原时的中间产物,是反映肝细胞活动状态的敏感指标。近来的研究发现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主要是I型和III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血清CTx含量显著升高 。 CTx形成粗大的纤维束分布于门脉及肝静脉管壁,III型胶原则构成网质纤维普遍分布于肝小叶内。由于CTx在检测中受干扰因素少,测定CTx能减少与其他胶原的交叉反应,准确的反映体内CTx的量从而有助于了解肝硬化的情况。

I型胶原在胶原形成细胞内产生,然后分泌到外基质。此后在内切肽酶作用下成为原胶原继而形成胶原纤维,再在单安氧化酶作用下成为稳定的不溶性胶原。CTx可随体液到达全身,其血清浓度增加反映了胶原代谢的增强。有肝功能减退的患者,血清CTx浓度会相应升高,该研究发现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血清较正常对照组CTx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慢性肝炎血清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期,CTx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含量显著高于“小三阳”组,与报道结果相符。说明了血清CTx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和乙型肝病的活动度,是临床上判断肝病进展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1] 闵福援,孙桂珍,王 健,等.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4):224-226.

[2] 郝建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测定[J].中国国际医学杂志,2001,1(4):310.

[3] 韩丽红,龚守军,李光明,等.病毒性肝炎患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表皮生长因子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1,8(4):193-194.

1.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233000;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检验科, 518052

卢 燕(1970-),女,安徽蚌埠市人,检验师,大专。

R512.62

A

1008-7044(2014)04-0353-02

2014-03-31)

猜你喜欢

小三阳胶原乙型肝炎
牛跟腱胶原与草鱼皮胶原的结构表征及自组装行为比较
乙肝“小三阳” 可以哺乳吗
乙肝检查认识误区:大三阳严重,小三阳就没事,错啦!
乙肝过早停药易引起复发吗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