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蚕种生产技术(一)
——种茧保护
2014-08-10周祥军,秦利
·栽桑养蚕·
柞蚕蚕种生产技术(一)
——种茧保护
种茧是柞蚕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有了数量充足的优质种茧,才能发展柞蚕生产。春用种茧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春柞蚕种卵的生产,还直接影响到幼虫生命力,并影响到秋柞蚕生产及一化性地区翌年的春柞蚕生产。因此,准备好优质种茧,才能为下一季的种茧生产和原料茧生产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1 春期柞蚕种茧保护
1.1春用种茧备种时期、方法和数量
1.1.1 春用种茧备种时期 我国各柞蚕区的气候条件及柞蚕化性不同,种茧的准备时期也不同。辽宁省等二化性柞蚕生产地区一般在11月上、中旬准备种茧;河南省等一化性柞蚕生产地区一般在11月中下旬准备种茧。由于种茧必须经过蚕种管理部门组织的质量检验,只有经检验合格的种茧才能制种;因此,种茧准备工作应在种茧检验之后进行。
1.1.2 春用种茧备种方法 ①自繁种茧。有繁种条件的地方可按《柞蚕良种繁育规程》繁育柞蚕种。自繁种茧既不需要长途运输,又能保证蚕种质量,还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②购买种茧。不具备繁种条件或自繁种茧不能满足生产用种需要的蚕种场,需到优良种茧产地购买种茧。选购种茧时,应根据本地区的生态条件及饲养技术条件,购买适合本地区的柞蚕品种的种茧。1.1.3 春用种茧备种数量 根据柞蚕的生产计划,来确定春用种茧的备种数量。一般情况下,辽宁省春柞蚕每人的备种数量:单蛾母种的备种数量为1000粒种茧,种茧应用繁育母种,从中选出符合标准的优良蛾区和个体;原种的备种数量为1500粒种茧,种茧应用双蛾母种;普通种的备种数量为3 000粒种茧,种茧应用原种。
各柞蚕区应根据气候、土壤、饲料、天敌和饲养技术等条件准备相应数量的种茧。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种茧的质量,有足够数量的种茧供制种选择,又要考虑到经济效益。
1.2种茧运输与入库
1.2.1 种茧包装 根据运输种茧的数量、品种、级别准备包装用具,一般用蚕筐、纸箱或茧床等装茧,每个蚕筐或纸箱装茧1000粒(约10 kg)左右,每个茧床装茧2 000粒(约20 kg)左右,种茧四周用苫布覆盖,防止运输途中受冻害。早运或高温地区,应在蚕筐中央插入高粱秸或竹制空心圆筒以利于通气,装茧后包装结实,挂上表明品种、级别和数量的标签。
1.2.2 种茧运输时期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别较大,种茧运输时期各不相同。辽宁省多在11月至12月上旬运输;种茧南运,可适当偏晚;种茧向北及寒冷地区运输,应适当提早运输并注意防寒。山东省一般在11月中下旬或12月上旬运输种茧,“小雪封笼,大雪起运”。如运输过晚,天气寒冷,蛹体容易遭受冻害。河南省一般在11月中旬以后开始运输种茧。贵州省、安徽省在大雪(12月7日)后即可运输种茧。1.2.3 种茧运输注意事项与入库 种茧包装后应及时起运,防止种茧因呼吸受热。装卸种茧时要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禁止种茧堆积、挤压。种茧运输途中应加强保护工作,防止影响种茧质量的事情发生。
种茧运输到目的地后,打开装茧容器摊放在茧床上,排除运输途中产生的潮气,选出被损伤的种茧,最后再将种茧装入茧床,入库保护。夏季运输种茧时,种茧包装多采用茧床或蚕筐,注意防止高温天气,尽量在夜间低温时运输。
1.3春期柞蚕种茧保护
春期柞蚕种茧保护是指人工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保护蛹体,使之安全度过越冬期。优良的柞蚕种茧必须在合理的环境条件下保护,才能发挥其优良性状。
柞蚕以蛹滞育越冬,即使滞育蛹代谢水平降到最低点时,仍需要一定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由于柞蚕种茧要度过漫长的寒冷冬季,如果种茧保护不适当,会导致蛹、蛾体质变弱,生命力下降;表现为羽化率低、羽化不齐、交配能力下降、蚕卵孵化不良、幼虫生命力降低等,养蚕产量低,容易失败。因此,应采用科学方法合理保护种茧。
1.3.1 保种时期 种茧保护时期是从种茧摘下开始到暖茧为止。河南等一化性地区柞蚕种茧的保护时期是从6月上旬摘茧到翌年2月下旬暖茧为止,保种期长达8个多月,经历夏、秋、冬、春4个季节;辽宁省等地的二化性种茧的保护时期是从10月上旬摘茧开始至翌年3月上旬暖茧为止,保种期长达5个多月,经历秋、冬、春3个季节。
1.3.2 保种准备 根据种茧数量、品种、级别等制定保种计划,准备好保种用房、用具、设备等。①保种房屋。根据保种数量、品种、级别准备保种室。一般按50 kg/m2种茧计算;种茧数量多、又分不同品种与级别的,保种时要分不同的房间进行保护,防止品种间混杂。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对保种室的要求也不一致。河南、贵州等省因夏、秋季高温多湿,应选择地势高燥、环境整洁、高大宽敞、座北朝南、通风良好的房屋,以保证夏秋季室内凉爽、冬季容易保温。辽宁省等二化性地区因冬季寒冷,保种室以保温为主,应选择背风向阳、座北朝南、保温效果好的房屋。②保种用具。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冬季保种多采用木制茧床盛茧(图1-A、B),少数使用茧箔或蛾筐装茧(图1-C)。茧床规格:长180 cm,宽85 cm,高7 cm,床腿高约25 cm,每个茧床装茧约30 kg。河南、贵州等省多数采用茧箔或蛾筐装茧,需要搭设保种架。③保种设备。冬季寒冷地区种茧保护需要准备补温等设备,如火墙、火炉、暖气、电暖气等,还应准备测量温湿度用的干湿球温度计、自记温度计等。
图1 春柞蚕种茧(A)、茧床保种(B)和蛾筐保种(C)
1.3.3 保种标准 ①秋季保种标准。进入秋季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但一般不会超出蛹体发育要求的适温范围,种茧可在自然温湿度中保护。山东省等以南蚕区,白天有时出现20 ℃左右的高温,应注意防止种茧伤热并做好排湿工作。辽宁、吉林省以北的低温地区,9月末至10月初采摘种茧时,常有一部分还未化蛹,应将种茧薄摊于茧床内,夜间温度低时补温至15~18 ℃,促使其化蛹进入滞育期。11月下旬至12月初,气温已降到5~10 ℃,此时大部分蛹已解除滞育而成为活性蛹,活性蛹遇有效温度即开始发育。此时种茧保护温度标准为0~5 ℃,该温度既有利于抑制已解除滞育蛹的发育,又有利于少数未解除滞育蛹继续解除滞育。②冬、春季保种标准。冬、春季种茧保护正值寒冷季节,必须做好防寒和保温工作。秋柞蚕蛹进入11月份以后即进入滞育状态,冬季低温对解除柞蚕蛹滞育虽有重要作用,但温度过低,又会冻伤蛹体,造成蛹、蛾生命力下降、羽化率低、产卵量减少。研究表明,柞蚕蛹长期接触-3 ℃的低温,蛹的死亡率增加,畸形蛾增加,子代生命力下降。柞蚕种茧冬季保种温度标准为(0±2) ℃。因茧床中间的温度比室内温度约高0.5 ℃,建议保种温度保持在-2~0 ℃。越冬蛹在10 ℃低温下经20 d左右即可解除滞育,解除滞育后的柞蚕蛹接触有效温度就要开始发育,因此暖茧开始前,保种温度不要过高,更不要超过发育的有效温度。保种期的相对湿度为50%~75%;光线为自然明暗,避免阳光直射。此外,光照对柞蚕蛹解除滞育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温度条件适当的情况下,长光照促进滞育的解除,短光照则起抑制作用。
1.3.4 保种方法 ①秋季保种方法。在保种初期,一部分柞蚕仍然在变态中,体内代谢强度较大,呼吸强度高,种茧不宜堆积过厚,以2~3粒茧的厚度摊放在茧床或茧箔上,经常通风换气,尤其是刚摘回的种茧湿度比较大,更应注意通风排湿,防止蛹体呼吸产生呼吸热,造成蛹体伤热。保种容器距地面和墙壁应有0.5 m左右的距离,防止种茧受潮和受冻。保种室要采用遮光等措施,防止直射阳光照射种茧。辽宁省等北部寒冷地区或气温偏低的年份,种茧内嫩蛹较多时,保种初期应短期补温至18 ℃,待蛹体壁正常、消化管收缩成较硬的“塔”形时停止补温。一化性种茧在自然温湿度中保护即可,及时剔除死笼茧及虫鼠害茧,防止污染。②冬、春季保种方法。保种标准温度为(0±2) ℃,相对湿度为50%~75%。如果外温过低,室温下降至-3 ℃以下时,应加温至0 ℃左右,一般在17:00—18:00加温。种茧保护期间,每隔30 d倒茧1次,即将茧床的位置按上、下、左、右更换1次,使蛹体感温均匀。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或隔日换气1次,室内要保持卫生清洁,防止农药、化学药品和煤烟等有害气体接触种茧,并注意防冻、防热、防潮、防鼠。
2 夏秋期柞蚕种茧保护
夏秋期柞蚕种茧的合理保护是二化二放秋柞蚕丰产的关键,也关系到二化一放秋柞蚕及一化二放秋柞蚕能否成功。
2.1 种茧准备
二化二放秋柞蚕种是利用当年春季饲养繁育的种茧制种的,春柞蚕一般在6月25日到7月10日结束,春柞蚕茧摘下后即进入夏秋期保种。秋季用种一般以种茧粒数计算,繁育种茧的备种数量参考“1.1.3春用种茧备种数量”中的相关内容;二化二放或二化一放秋柞蚕农村生产每个农户(把)放养2 kg或1000个蛾的卵量,购买种茧则需按每个农户购买4 000粒种茧计算;一化二放秋柞蚕每个农户一般放养1kg卵量,需购买2 000粒种茧,或根据当年制种计划卵量来准备种茧。
秋用种茧运输途中的保护是秋柞蚕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最好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运输种茧,以防止运输途中受高温闷热的危害。夏季运输种茧,盛茧容器尽量少装,防止种茧互相挤压及呼吸伤热;防止和减少因车辆震动损伤蛹体。还要防止日晒、雨淋、高温、闷热等不良环境。
2.2一化性品种的夏秋期种茧保护
2.2.1 保种时期和特点 一化性品种自6月上旬化蛹,到翌年春季2至3月份暖茧,蛹期长达9个月左右,经过夏、秋、冬、春4季。夏、秋期保种时期为6~10月份。此时期天气多变,常常发生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等异常天气。研究表明,30 ℃以上的高温,尤其是在闷热的情况下,死笼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2.2 保种方法 夏秋期保种室应选用地势高燥、通风换气方便、有南走廊或南侧有遮阴棚等房屋。在寄生蜂严重的地方,应设有纱门或纱窗等防止寄生蜂危害。种茧在采茧后20 d左右进行摇选,选出不良茧,防止不良茧在保种过程中腐烂影响其它种茧;购回的种茧要选茧后再进行保护。生产上常用的种茧保护方式有2种:一是将种茧摊放在茧床内,茧的厚度以2~3粒为宜。二是将种茧用线穿成串,每串穿300粒左右,垂直或横向悬挂于保种室的茧架上(图2)。
图2 穿挂保种
2.2.3 保种期管理 夏、秋季保种,主要以防高温、闷热及排湿为主。温度如超过30 ℃时,应设法降低室内温度。湿度过大,影响蛹体健康;湿度过小,则因蛹体水分过量蒸发使蛹体失水,产生缩膛蛹甚至死亡。夏、秋季保种温度以不超过30 ℃,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为宜。
2.3二化二放秋柞蚕夏季种茧保护
二化二放秋柞蚕的夏季保种是从7月初春蚕茧采摘后开始,到7月中旬羽化时为止。此时的环境特点是高温、多雨、多湿;有时高温多湿,有时低温冷湿。由于春柞蚕刚刚结束,环境病原微生物比较多,敌害较重。这个时期保种需要注意通风排湿,遮光防热。2.3.1 保种标准 夏季保种从春蚕茧进保种室起至羽化止。种茧保护的适宜温度22~25 ℃,相对湿度75%,自然明暗,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3.2 保种方法 ①种茧临时薄摊。夏季保种,气候炎热,种茧不能堆放。采摘后需临时摊放时,以2~3粒茧的厚度薄摊为宜,时间越短越好。注意防止蛹体呼吸伤热。②种茧穿挂保护。采摘的种茧要尽快剥掉附在上面的柞树叶,再进行逐粒摇选,选出油烂、薄皮、干涸、畸形茧等,然后把选留的种茧进行穿挂。夏季高温炎热或高温闷热,必须及时穿挂种茧,保证蛹体安全羽化。茧串长度可比春期稍长,竖挂的茧串长以1.0 ~1.4 m为宜,横挂的茧串长以2.0~2.5 m为宜。夏季挂茧,最好茧串对准门窗,有条件的地方或小区制种时,以横挂为好,既有利于通风透气、防止闷热,又可使羽化集中,便于交配制种。
2.4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种茧保护
2.4.1 二化一放秋柞蚕生产的意义及优点 二化一放秋柞蚕是指二化性柞蚕地区1年放养1次的秋柞蚕,简称二化一放或早秋蚕。这是我国柞蚕生产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气象资源、生物资源及劳动力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优点:一是不受低温霜冻的危害。蚕期7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于开发利用无霜期短的北部地区或高寒山区的柞林资源,发展柞蚕生产具有现实意义。二是有利于农、蚕结合。养蚕期间为农事操作的休闲期,摘茧后进行农作物收获,有利于农、蚕结合,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三是不受柞蚕饰腹寄蝇危害。蚕期在柞蚕饰腹寄蝇产卵结束以后,可以避免受其危害。四是产量高、茧质好。由于蚕期气温适宜、雨水适中、柞树叶质适熟,因此柞蚕生长发育良好,收蚁结茧率高、蚕茧质量好、缫丝解舒率高、回收率高。五是省工、省场有利于柞树生长发育。年放养1次柞蚕,不养春蚕,故省工、省柞园,而且避免了春柞蚕在柞树发芽初期取食而对树势的影响,也避免了饲养春蚕剪移匀蚕次数多,因剪枝对柞树的损害。六是不受柞树早烘的影响。柞树早烘一般从9月中旬开始,而二化一放秋柞蚕此时大部分已经营茧,因此能够避开柞树早烘的影响。
2.4.2 二化一放秋柞蚕的保种时期 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种茧入库时期:冬季、春季种茧按标准进行,春季当保种室温度上升到5 ℃,且不再下降时,种茧即可进入冷库。入库时期因地而异,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一般在2月中下旬入库。北部气温低的地区,可在4月初入库;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等采用1次入库,即种茧检验合格后,室温低于0 ℃时入库;气温高的地区应在2月上旬入库。冷库条件好,防潮、保温效果好的可提前至秋、冬入库。种茧入库前后既要防冻,又要防热。因为解除滞育的柞蚕蛹一旦接触发育的有效温度即可发育,而发育蛹不耐长期低温贮藏。种茧入库后,应注意观察记录保种库的温度、湿度及防止鼠害等危害。
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种茧出库时期:种茧出库时期一般在6月15日前后。无霜期为110~120 d的高寒山区,种茧应在6月10日左右出库;无霜期为130~140 d的地区,种茧应在6月下旬出库;冷库温度偏高2 ℃左右以及用南向柞园养蚕或用1~2年生幼树养蚕时,出库日期应推迟2~3 d。为了提高二化一放种卵孵化率,减少水肚蛾和胸足发育不全蛾,种茧出库时间可提早到5月25日至30日,穿茧并挂在室温较低的制种室内自然温度羽化。因雄蛹积温比雌蛹少10 ℃左右,因此雄蛹茧应晚出库2 d。种茧出库原则是既要防止秋茧再羽化,又要防止受早霜和柞树早烘的危害,还要高产优质。
二化一放秋柞蚕的饲养时期:饲养时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中旬,即在种茧出库感温后1个月左右孵化收蚁。
2.4.3 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特点 一是保种期长。种茧从10月份保护到翌年的6月份,保种期长约9个月(240~270 d),经历秋、冬、春、夏4季气候变化,要渡过冬季的严寒、夏季的炎热,因此对种茧质量要求较高,不能有嫩蛹、弱蛹、发育蛹,必须严格控制保种库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二是蚕期早。比同一地区的二化二放秋柞蚕(常规秋柞蚕)早10~15 d,小蚕期平均气温为21~22 ℃,接近发育最适温度;大蚕期特别是5龄期避免了低温冷害,因此蚕期气温适宜幼虫生长发育,营茧时间比常规秋柞蚕提早15~20 d。三是柞蚕生长发育快,必须加强管理。蚕期气温高,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快,单位时间的食叶量、消化量比常规秋柞蚕高,应及时匀蚕、移蚕,使之良叶保食。四是敌害多应做好保苗工作。因收蚁时期早,适逢高温、害虫多,特别是草蜂多;因此,要注意防治虫害,加强保苗工作。
2.4.4 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种茧低温控制 种茧入库至出库期间为低温控制期,保种温度(0±2) ℃,相对湿度50%~75%。变温控制比恒温控制效果好,表现在羽化整齐、制种成绩好。变温标准:5月上旬前为2.5 ℃,5月中、下旬为4 ℃,6月上旬为5 ℃,6月中旬为6~9 ℃。盛茧容器一般用茧床,每床盛茧4 000粒左右,茧床可摆放3~4层。种茧距冷库地面及墙壁应有0.5 m左右的距离,防止受潮和受冻;保种期间调换茧床位置2~3次,做好冷库内温度、湿度的调节工作,夜间外温低于库内温度时,可打开冷库门和气孔通风换气、排湿、降温,同时进行茧床调位(2~3次)。
2.4.5 种茧出库后的保护 种茧在6月中旬出库,此时冷库温度5~9 ℃,而外温已达25~30 ℃,冷库内外温度相差较大。为了防止温度急剧变化影响蛹体发育,应在出库前1~2 d打开冷库门,使蛹感受中间温度,并增加冷库内氧气防止缺氧。种茧出库和运输应在早晚外温低时进行,运输途中要防止日晒、雨淋、挤压等。
出库后的种茧要薄摊,并立即穿挂种茧,注意通风换气。保种的适温为22 ℃,相对湿度为75%。如果温度低,则补温到18~25 ℃,但要防止25 ℃以上的高温。
2.5 一化二放秋柞蚕的种茧保护
2.5.1 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的意义 一化二放秋柞蚕是指一化性地区一年放养春、秋2次蚕中的秋柞蚕。四川、广西等一化性地区,因春蚕易窜枝跑坡难养,一人能放养管理的卵量少、产量低、茧丝质量差、出丝率低;而在大蚕期温度较高,蚕的生长发育期短、种茧质量差、保种期长,尤其是7、8月间的高温炎热,对滞育蛹的生理极为不利,致使呼吸强度大、营养消耗多,导致体质弱、保种留种困难。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率先在一化性地区进行一年放养春、秋2次蚕,即增加秋柞蚕生产,这一举措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省工、好养、柞叶利用率高。小蚕期温度高较难保苗,但大蚕期温度适合蚕的生长发育,饲养容易,柞叶利用率高,人均饲养量可比春蚕多1~2倍。二是高产。因气象、营养、生物因子等生态条件适合柞蚕生长发育,收蚁结茧率高,经济效益好。三是优质。秋繁春用种的保种期仅3个多月,比春繁春用种8个多月的保种期显著缩短,因此蛹体营养消耗少,健蛹率高;秋柞蚕化蛹后即进入低温环境,营养代谢消耗少,蛹、蛾体饱满,羽化率高、优蛾率高,羽化集中;生态条件适合柞蚕生长发育,种茧质量高。四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适合柞蚕的生长发育,但因春柞蚕大蚕期所处的环境条件,柞蚕蛹表现为滞育,实行一化二放生产制度,可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一化性地区进行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是解决我国南部高温地区留种保种难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的生产措施。要逐步实现春蚕以供种为主,兼生产商品茧;秋蚕以生产商品茧为主,兼顾繁育优质种茧。
2.5.2 一化二放秋柞蚕的保种时期和特点 一化二放秋柞蚕的保种时期为6月至8月。春柞蚕在6月上旬营茧,6月中旬化蛹;羽化时期为8月上中旬,这一阶段的种茧保护即是一化二放秋柞蚕的保种时期。此期的环境特点主要是高温干旱及高温闷热,高温可达35~40 ℃;干旱、湿度低,易造成蛹体失水,影响蛹的生命力并降低产卵量;同时,秋季降雨多、光照弱,影响保种期滞育蛹的解除效果。因此保种期要防止高温干旱和高温秋涝的危害。
2.5.3 一化二放秋柞蚕的种茧保护 ①低温解除滞育保种法。低温是解除柞蚕蛹滞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表明,低温能促进滞育蛹脑释放脑激素,而脑激素又通过体液进一步活化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从而解除柞蚕蛹滞育;由于低温的作用,脑神经分泌细胞开始具有分泌活性,动作电位开始活动,胆碱酯酶的活性恢复。因此,低温能解除滞育,促使滞育蛹继续发育羽化为蛾。柞蚕滞育蛹解除滞育的温度范围是0~15 ℃,最适温度约为8~10 ℃;解除滞育的时间需30 d以上。②感光解除滞育法。光周期是影响柞蚕蛹解除滞育的重要因子,人工感光能有效地解除滞育。将柞蚕茧茧柄向上摆放在保种容器(茧床或蚕匾)中,采用荧光灯感光17 h以上即可解除滞育,这是一化二放秋柞蚕感光解除蛹滞育的种茧保护方法。
(周祥军 秦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