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游泳奥运冠军教练访谈录III
——金炜教练访谈

2014-08-10刘小溪

游泳 2014年5期
关键词:蝶泳教练员频率

文|程 燕 刘小溪

第一重要的还是心理素质

问:作为一名奥运会冠军的教练,您在选拔和训练运动员时最关注哪些素质?

答:我觉得第一重要的还是心理素质,因为身体条件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作为游泳教练很难找到一个具有特别完美的身体条件的运动员,只要基本的条件满足了,他的意志品质好,比赛的心理素质好,就比较好带。一些身体条件的缺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加以改变的,但是心理,特别是比赛心理素质不好的话,是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的,将来也很难承受大型比赛的压力。

问:就蝶泳项目而言,除了心理素质之外,您还看重哪些身体方面的素质?

答:蝶泳项目从身体上说当然身高高一点的比较好,但不能绝对,运动员的素质都是综合的,比如腰长、臂长、水感特别好,手脚也大,但身高不是特别高,也没关系。就像我原来带的石峰,破过亚洲纪录,他在身体条件上除了身高矮一点,其他条件上,臂展,腰腹背肌的力量,包括腿都比较好,所以选材要综合来看,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改变的。

问:关于一些社会方面的,比如父母、教练员等对运动员的影响重要吗?

答:如果是早期进入运动队,我可以影响他,要是太晚了, 15、16岁就很难改变了。情商因素往往会被教练员忽视,但其实它很重要,尤其是后期,接近成功或已经成功,进入比较高的水平以后,这个因素就越发重要了。

问:您觉得什么样的运动员更适合练蝶泳?哪些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躯干力量好一点比较好练蝶泳。从形态上来看,腰长、胳膊长好,腿不需要太长,我只是经验感觉马刀腿对蝶泳有利,刘子歌、石峰都是典型的马刀腿。这主要还是天生的,与长期练蝶泳也有关系,比方说陈静怡,她来的时候大家都说她是鹿腿,跟我练3年了,原来她腿站不直,现在变直了。这跟训练有关系,但我不是搞科研的,只是通过实践观察到的。

问:其实马刀腿是大腿前后肌群不均衡导致的,这会不会影响下肢整体力量的发挥?

答:我认为这不影响大腿后侧肌肉的力量,那些肌肉可以单独练,而后背、臀部和腰部的力量才是关键。腿部力量对于蝶泳来说不是特别重要。

每个教练根据经验都应该对自己手里的队员,在包括游距、身材特点等基本框架内设计出个性的技术,然后再不断地完善。

运动成绩的提高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问:您觉得近几年世界纪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训练手段等都在不断进步,另外,我们回头看几十年来世界游泳的发展历程,总体都是在向前发展的。

问:但是这几年发展的很快,破纪录好像更频繁了。

答:对,我认为训练方法有了突破,而训练方法的突破是在包括运动营养,科学的进步,社会的进步等因素的综合的作用的结果。包括一些普通的东西,像训练器械器材、科研手段,各种科技保障都能推动你整个训练方式方法的向前发展。

“走出去”的关键在于教练员是否用心

问:您是最早去澳大利亚训练的教练,您觉得澳大利亚训练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在哪儿?

答:我们与澳大利亚已经交流这么多年了,吸取了澳大利亚很多很多的训练理念,对我国国家队的影响很大。我早期在国家队的时候,感觉我们的训练还是很传统,中国式的训练,但现在更国际化了。以前的模式是练一练、冲冲强度,现在更看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总是在不同的角度和环节上进行训练。我觉得现在澳大利亚的训练是注重把运动员训练状态的整体平台拉起来,与过去我们训练仅拉几个高强度的练法完全不同。比如摸高,我们是让运动员尽力跳几下,以达到一个最高点,训练的出发点是看谁的弹跳力好,而澳大利亚的做法是先在运动员的脚底下垫上东西,站在高处再向上跳,这就不需要跳得太高,也能达到目的了。

问:更接近专项的需求是吧?

答:对,澳大利亚更注重平台的提高。过去我们只看谁练得好,跳得高,但弹跳力是有极限的,而平台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多垫几层,不说是无极限,但可以变高。那其实就是说更注重各方面的补充,有了这个基础,然后再往上走,就像搭金字塔一样,一点点往上上。

问:国内有一些地方教练,水平相对薄弱,但也想尝试去澳大利亚训练,您给他们提点什么建议?

答:关键在于教练自己是不是很用心。你不要指望澳大利亚的教练会手把手地教运动员。另外,你提的问题是不是已经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一定的见解以后才与他们讨论的,要不然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关键还在于你教练员自己的悟性,慢慢地深入。语言能力倒是其次。我觉得游泳是世界性语言,是可以连手势带感觉,有可能你蹦两个单词他都会明白。

教练员是运动员技术的镜子

问:技术训练在哪个阶段对运动员来说是最重要的?

答:越早越好。

问:像北岛康介,他拿了一届奥运会冠军以后,还在改技术,经历了4年准备,最后又获得了冠军,这种坚持是不容易做到的,对吗?

答:教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技术的理解,虽然可以按教科书照本宣科,但每个教练根据经验都应该对自己手里的队员,在包括游距、身材特点等基本框架内设计出个性的技术,然后再不断地完善。比如刘子歌,根据每天的能力、身体状况,技术每天有变化,教练要看着她,有一点变化但不大影响成绩的时候没问题,一旦出现重要变化就要及时提醒了。比如真要是一个月以上不训练,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丢技术。因为队员自己不知道,他一天丢一点是感觉不到的,而教练才是他的镜子,技术是一个从头到尾不断控制的过程。

问:那在技术方面您最关注哪些内容?

答:身体位置、节奏比较重要。因为运动员动作定型以后主要看他的身体位置。有些训练是为了保护运动员的技术。

腿好才是真的好

问:您对打腿能力有什么要求?

答:打腿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我带的是200米以下的运动员,200米以下对腿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腿好,把能力练好用到配合里对运动员的重心控制有帮助。我跟很多教练沟通过,这是一个共识,腿好确实好。因为过去水平低,没腿也还行。但现在不行。现在游泳水平越来越高,你想达到一个高水平,你不能有明显的短板。

问:那腿的训练的比重是多少?

答:1/5~1/6吧。

问:是有强度的腿吗?

答:都有计时,基本除了调整以外,包干、强度游都有,原则上10~20%。

问:运动员不同发展时期,腿的训练比重是多少?

答:小的时候腿多一点。13岁之前占到30-40%都没关系,总量的1/3。

划水频率与划水效果

问:划水频率和划水效果之间的矛盾,您是怎么解决的?

答:这是教练员要掌握的一个比较高难度的问题,不是频率越快越好,也不是时效越高越好,那样我可以让刘子歌10个动作游完50米蝶泳,那时效是好,但是35秒,这就是教练员对技术的一个认识。是要根据队员的身高、划水质量、腿的水平、技术均衡性等综合设计出的频率。这是个很难量化的东西,但这就是教练员要做的工作,恰到好处,要不断地模索,而且还得根据他游的姿势和距离。比如刘子歌的100米、50米、25米就是随着距离越短频率要求越高。

频率应该在12岁以前就解决掉,后天很难让频率增加,年龄越大可以让划水时效提高,很难让频率提高,这个本身跟心肺功能有关系,小的时候就是练快频率,他习惯了,让他慢容易,但你让他心脏带不动,很难练上去,我是这么看的。

体能训练与专项速度能力训练

问: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目前有了哪些变化?

答:核心力量的增加。过去的训练好像很注重专项,现在你看丹尼斯专项拉力基本上没了,他主要就是核心训练。过去我们总是想把胳膊腿练粗,但是很多运动员躯干没有力量,带不动身体。现在看重核心,基本没有拉力,拉等动,而是更看重运动员对专项信号的感觉。我经常做一下橡皮拉力,节奏比较好控制。

核心力量练习手段很多,有器械就用器械,没器械就用小器械,比如几个哑铃、杠铃片,杠铃杆这样的负重基本上都可以做。包括瑞士球、实心球,这些都可以做核心力量。甚至跑跳都可以。

问:像力量敏感期,女孩14-15岁,男孩16-18岁,您主要抓哪些细节?

答:刘子歌小时候练得力量比较多,陈欣怡现在练得不多,她比刘子歌同期的水平低。因为我感觉每个运动员是不一样的,刘子歌从小是“豆芽菜”,身高没问题,长得高特别瘦但没力气,所以早期多给她加力量,而陈欣怡从骨骼上看将来不会在力量上出现太大问题,爆发力也没问题,现在就是希望她能长得更高一点,所以没必要练太多力量。因此,力量训练要灵活掌握。

问:如何提高专项的速度能力?

答:要说蝶泳的话,我认为小池训练比较有效。因为蝶泳长时间游自己就会放慢节奏,而小池游整个节奏就快,对神经的调动有帮助,对运动员的心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阴影。再一个我还是觉得要配合在陆上的训练,做一些对神经快速应激有作用的训练。

问:那水中的专项速度能力怎么进行?

答:主要是牵引,包括反牵、正牵。比如正牵,我要求最后10米、5米的加速,开始15米没有劲儿,但要慢慢加速,快频率顶5米,顶不动了拽回来。我经常用这种手段,每周都有。此外,阻力游像拉泡沫的训练,只是增加负重,跟穿阻力裤是一个道理。练速度的话,在增加阻力的同时强调最短距离高速的坚持,抗阻对专项速度能起点作用。牵引和拖泡沫、拖大桶这些都是根据训练的要求来应用的。

猜你喜欢

蝶泳教练员频率
处理器频率天梯
振动与频率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游泳吧,姐妹!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