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排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4-08-09孙爱军李国安张虚之

吉林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颈型夹脊体征

孙爱军,李国安,贾 宽,张虚之

(1.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0122;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针灸科,上海 200021)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展的初始阶段,好发于中青年,以颈部酸痛为主,表现为头、颈、肩、臂的疼痛酸胀,容易反复落枕,往往因为患者不够重视而使病情加重转变为其他型颈椎病[1]。颈型颈椎病也是颈椎病治疗中最为有利的时机[2]。笔者自2012年6月—2014年1月采用项排针治疗颈型颈椎病61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57例相比较,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8例病例均为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中心针伤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1例,男23例,女38例,平均年龄(41.4±6.86)岁,病程最短2 d,最长6月;对照组57例,男19例,女38例,平均年龄(41.7±6.76)岁,病程最短2 d,最长6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3]中关于颈型颈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风池穴,颈4~7夹脊穴(4~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及其外侧旁开1寸。患者伏坐位,常规消毒后,用0.25 mm×40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刺入皮肤。颈4~7夹脊穴,直刺0.5~1.0寸;其外侧旁开1寸处,向脊柱方向与脊柱呈15°~30°刺入0.5~1.0寸。用平补平泻捻转加小幅提插手法,使患者有酸胀得气感。

2.2 对照组 取风池穴和颈4~7夹脊穴,针刺方法同治疗组。

以上2组均每次留针20 min,隔日1次,10 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关于颈椎病的相关疗效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2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公认的测量疼痛感觉强度的评分法。2)颈痛量表评分法(NPQ):从现在颈痛的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夜间的麻木或针刺感、症状持续时间、携带重物、阅读及看电视、工作及家务之类、社交活动和驾驶等9个方面采用百分制评分来评价颈部疼痛等级,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情况越差。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61例,治愈4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对照组57例,治愈30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5%。2组比较,P<0.05。

3.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3 2组颈痛量表评分(NPQ)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4 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项排针是在“傍针刺”的基础上演进而来,也是多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灵枢·官针》:“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即正中刺1针,旁边再加1针的刺法,可以起到加强镇痛作用,多应用于压痛明显、病灶局限较小、久久不愈的痹证[7]。项排针就是利用了“傍针刺”法,先直刺颈夹脊,再在其旁外侧斜向加刺1针。据统计,颈夹脊穴是治疗颈型颈椎病最多的穴位[8]。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行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穴下分布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针刺夹脊穴对邻近的脊柱及其周围组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缺血和缺氧状态,可以矫正小关节错位,恢复颈部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9],项排针加强了颈部的针刺刺激量和效果,对颈部经脉气血的调节、颈部筋肉血运的改善[10],起着良好的治疗作用,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缓解肌肉痉挛,达到解除疼痛、通经活络、畅通气血的目的。

[1]姜曼,邵明璐.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刮痧治疗颈型颈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685-686.

[2]陶功林,程南方.针药联合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4):86-87.

[3]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S].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6]邹波.火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10-311.

[7]彭娜,刘密,李金香,等.颈夹脊穴傍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3,44(2):1-2.

[8]蔡耿喜,赵洋,梁玉珊,等.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取穴规律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4182-4186.

[9]项柏冬,韩春霞.针刺颈夹脊穴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72-1073.

[10]刘飞,瞿新明,刘辉辉.项针结合正脊分期施用治疗颈型颈椎病78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80-681.

猜你喜欢

颈型夹脊体征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颈夹脊”源流考略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