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心解毒汤治疗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

2014-08-09王昃睿王晓东刘中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细胞

王昃睿,王晓东,刘中华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院 心病科,湖北 襄阳 441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改变的心肌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病毒复制、免疫功能下降和心肌细胞损伤有关。目前西医对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抗病毒、保护心肌、免疫调节以及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治疗仍存在手段有限、疗效较差等弊端。此病属中医学中心悸、怔忡、胸痹、温病等范畴,传统中医中药在抗病毒、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1]。为观察清心解毒汤治疗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2013年1月—6月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来源于本院2013年1月—6月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99例,腹泻症状者32例,无明显诱因者29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1例,频发房性早博38例,频发室性早博59例,2个以上导联S-T呈水平型下移≥0.05 mV者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中男3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8.7±3.9)岁;平均病程(7.0±1.8)d,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频发房性早博19例,频发室性早博30例,2个以上导联S-T呈水平型下移≥0.05 mV者11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27.5±0.9)岁,平均病程(7.0±0.7)d,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高血压病、中毒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炎。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抗病毒及调整免疫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清心解毒汤治疗(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黄芪、太子参、麦冬、丹参、川芎、芦根、大黄、生甘草),2次/d,200 mL/次。

1.3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超声心动仪观察患者左心室功能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变化[2-3]。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总有效为治愈和显效之和。质量控制:对实验实施及统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加大患者依从性和用药的准确性。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5%,高于对照组的75.00%,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4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n=8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SV、CO和EF均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V、CO和EF分别为(61.33±7.28) mL、(4.50±0.61) L/min和(55.01±6.64)%,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 别SV/mLCO/(L/min)EF/%对照组治疗前50.62±6.43 3.29±0.64 41.97±5.48 治疗后56.18±5.92# 4.26±0.52# 49.23±6.17△ 治疗组治疗前50.91±7.07 3.31±0.59 42.38±6.09 治疗后61.33±7.28#△4.50±0.61#△55.01±6.6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比较 2组治疗后CK、CKMB、AST和LDH均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K、CKMB、AST和LDH分别为(80.30±10.62) u/L、(18.61±5.69) u/L、(31.47±4.92) u/L和(92.42±10.73) u/L,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测量结果比较 u/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认为与病毒复制、免疫功能下降和心肌细胞损伤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特征;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患者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饮食。药物治疗主要以采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营养心肌,抗氧化治疗及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治疗。中医学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归属“胸痹”“心悸”“怔忡”“温病”等范畴。中医认为邪毒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内淫于心,侵及血脉,损害及心,使气血运行失常,心脉闭阻所致。由于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繁多,病情复杂多变,给临床的辨证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本病治疗上比较棘手,西医没有特效药,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4-5]。

中医药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法,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清心解毒汤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本病是外感邪毒,温邪病毒入侵心肌所致,患者气阴两虚,邪毒内陷。清心解毒汤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病机,立法组方以中药复方制剂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防治,其原则是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杏仁、生甘草、川芎、芦根可清降胃肠、解毒凉血;太子参、麦冬、黄芪等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麦冬养阴生津,与黄芪相伍可益气养阴,进而增强太子参功效;丹参可保护血管内皮、抗凝血,改善微循环。黄连清热解毒、清心火,对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心肌细胞有明显的治疗作用[6-7]。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SV、CO和EF均高于对照组,且CK、CKMB、AST和LDH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可以保护受感染的心肌细胞、减少病理损伤的发生,明显提高了疗效。主要由于针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以气阴两虚为本,以邪毒侵心为标的病证特点,通过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可以达到修复心肌细胞,调节心脏传导功能,改善心搏出量,提高机体应激能力,进而减轻心脏损害程度,提高心脏功能[8]。

[1]郭晓辰,张军平,朱亚萍,等.基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条目筛选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2):116-125.

[2]王建松.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76-177.

[3]刘廷贵.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6):934-935.

[4]王姣,张明雪.益气活血法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78-179.

[5]马朋,杜武勋.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9,29(5):459-460.

[6]Zhang M X.He W,Gu P.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actin.Cx43 expressions and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of myocardi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xsackie virus B 3 viral myocarditi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0,30(8):880-883.

[7]周智恩,李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1998,26(3):58-60.

[8]陈颖.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844.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细胞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