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琵琶演奏中的情感体验

2014-08-08张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二度创作情感体验

张璇

摘要:

琵琶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演奏过程中,应该有合适的情感体验方法,能够让琵琶演奏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更好的提升演奏者的弹奏水平和演奏效果。着重分析琵琶演奏中的情感体验,发挥其在琵琶演奏中的灵魂作用,使演奏出来的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琵琶演奏;情感体验;二度创作

一、古人就认为音乐要从心而生,体现人的内在情感,进而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可以说情感体验在任何一个音乐门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演奏乐器之一,琵琶在弹奏质量和演奏效果与演奏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密切相关,它能够细致入微的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反观仅仅追求演奏技巧,而忽视演奏情感的弹奏,很难让听众产生心灵的共鸣,也无法称之为音乐艺术。琵琶演奏中的情感体验将带领演奏者和欣赏者进入到一个有情感、有特色、有意境的音乐氛围中去,进而使得琵琶的二度创作显得完美而富有艺术表现力。

二、琵琶演奏中的情感体验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琵琶演奏显然需要演奏者具有表现音乐作品内在情感的能力。这就是说琵琶演奏者要在进行具体演奏的时候,能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把琵琶这种典雅柔美的音色更好的展现出来,大大增强琵琶的音乐表现力,传达出更为细腻的情感。琵琶演奏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情感体验呢。

(一)充实理论知识,梳理流派特色。

作为琵琶演奏者来说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有关琵琶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充分演奏出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琵琶上千年的形成与发展中,受到了各种地域环境和民俗民风的巨大影响,分成了音韵、演奏技巧等多种不同的琵琶流派,比如说,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汪派等,各个流派都有特色和差异,如果演奏者不了解这些,在演奏时会受到流派差异性的制约,影响到内在情感的体验与表露。浦东派琵琶的特点是:武曲气势雄伟,音色饱满、力度强,文曲却细腻沉静。汪派的演奏特点首先在于,当时一般南派琵琶以下出轮为多,而汪氏却创造性地运用上出轮,演奏刚劲有力,感人颇深。而且,这些不同的流派都有其具有代表价值的作品,比如说无锡派《月儿高》、崇明派《昭君怨》等。演奏者只有在充实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明确区分出这些作品所代表的不同流派,就能够领悟出琵琶演奏中所应该赋予的情感体验,也才能达到琵琶演奏与情感体验之间的默契与吻合,展现出琵琶应有的艺术魅力;

(二)了解创作背景,把握创作意图。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来源于一段对生活的感悟,琵琶所演奏的乐曲也是体现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情感与态度。琵琶演奏者在进行演奏前,需要详细了解乐曲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图,根据乐曲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来激发出演奏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动态,体味其中的艺术意境,才能够挖掘出蕴含在乐曲中的情感因素。这些有利于演奏者进行琵琶演奏时,获得恰如其分的情感体验,更为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实现与创作者意图最为接近的情感表达。比如说在乐曲《渭水情》,它是以思乡为创作题材,又创新性的吸收了陕北的音阶曲调特点。乐曲开始在下属调上,奏出明亮的号角性音调,明朗而开阔。紧接着运用正调慢板,呈示出主题。这是借鉴了秦腔苦音的旋律因素,因而带有强烈的西北风格特征。演奏者在了解了这些创作背景之后,才能恰当的领悟到其中对于思乡之情的场景,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来演奏的情感,并把它巧妙的融入到演奏中去,让听众能够清晰的分辨出这首乐曲的情感方向。所以说,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是琵琶演奏中情感体验的根本所在。

(三)把握演奏技术,形成独特风格。

琵琶演奏过程中,需要掌握纯熟的演奏技能和技巧,它是琵琶演奏者展现音乐情感的必备手段和前提条件。即使琵琶演奏者在具备了一定的琵琶理论知识之后,又了解了相关作品的创作意图,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演奏技巧来具体展现出来。琵琶演奏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琵琶演奏需要通过调动演奏中的各种运动感知能力,将情感体验的活力传达到手指的末端,让情有所倾,能有所向。因而,琵琶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就需要调动身体的各个主要运动部位,比如说肩、臂、腕、指等,让这些运动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演奏者手上的基本功必须扎实熟练,做到演奏过程中心到手到、收发自如。在一定演奏技巧的保证之下,琵琶演奏者将可以有效控制音色、力度等变化,让演奏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渗透进演奏过程当中去,真正把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通过自己的演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琴音合一,琴人合一”的最高演奏境界。琵琶演奏者的身体运动尤其是手指的运动,应该以乐谱上记录的情感记号为前提,比如说渐强、渐弱记号等,然后用不同的指法来恰到好处的表现左手的“推、拉、吟、揉”表演技巧,从而让演奏者的情感与乐曲的音乐融为一体,让乐曲展现出意象之美、气质之美、情韵之美。

(四)发挥想象空间,促进情感体验。

琵琶演奏既然属于一门艺术的演奏形式,它必然离不开想象的空间发挥。而要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想象力,就需要琵琶演奏者能够富有充足的联想力,它是琵琶艺术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联想力和拓展的想象空间,将使得琵琶演奏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这是因为琵琶演奏者的想象空间越大,联想力就越丰富,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就越明确,也越能深刻的领会到这些乐曲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比如说在乐曲《十面埋伏》中,琵琶演奏者应该充分结合该首乐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身临其境。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适当的发挥出这样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就能够让自己的情感体验更为真切、顺畅,就能让自己的情感瞬间爆发出来,真实的再现出乐曲中的情感内容,引发自己对于乐曲中的情感共鸣,从而取得较好的艺术表演效果。演奏者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并熟练掌握各种音乐风格,并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到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去,从而使得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的情感体验过程。只有这样的演奏才是发自内心的,也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

(五)借助美好音色,表达情感色彩。

琵琶演奏艺术应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的这种审美功能应该首先体现在人的听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琵琶的音色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能够让听众在听到乐曲演奏的时候,产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如果音色不够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乐曲对于听众的听觉吸引力。而音色的好坏往往受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乐器本身的音色好坏,一个试演奏者对音色把握的好坏。琵琶演奏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好的音色。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弹弦式乐器之一,琵琶有着独特的构造,它弹奏出来的音色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一般来说,琵琶的音色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其中,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圆润柔和,低音区浑厚深沉。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在《琵琶行》一文中中形象而又具体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进行过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声音的效果都需要琵琶演奏者进行不同的演奏技法变换,虽然说有些是属于琵琶的自然属性音,但是,仍然有一些演奏的发力方面,需要演奏者适当的使用巧力,从而让琵琶演奏出来的音色具有明亮而富有弹性,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强而不躁。诚然,琵琶的音色把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演奏者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来逐步感知、体会和研究的,一旦获得了良好的音色,乐曲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将变得得心应手。当然,在这种音色的把握当中,还需要演奏者能够让情感与呼吸有效配合,这是因为呼吸将带动演奏中的音色美,只有具有呼吸的音色才是真正优美动听的,其收放自如的呼吸式演奏将能更好的体现出乐曲中的神韵。

三、结语

琵琶演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它的灵魂就在于演奏者的内心情感。琵琶演奏者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然后巧妙的融入自己的情感,在演奏过程中深入体会乐曲中的内在思想和情感意图,让演奏技巧与情感体验有机统一起来,借助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熟练把握琵琶乐器的音色情况,并让呼吸在演奏的情感体验中发挥出带动音色美的积极作用,才能够让琵琶演奏深入人心,让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呼唤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文献】

[1]吴慧娟.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吴艳杰.浅谈琵琶演奏中的二度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

[3]李莉.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07

[4]于亮.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

[5]程怡.琵琶的弹奏方式及其音色的特殊魅力[D].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

[6]刘芷廷.试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7]解淑红.试论和谐理念在琵琶艺术中的作[J].德州学院学报,2006

猜你喜欢

二度创作情感体验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