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4-08-08张陵刘苏
张陵+刘苏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国抽样的22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中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在高校的传承,为此,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294-03
国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视野多局限于项目和技术,缺乏对它的支撑理论和宏观上的深层次探讨。十年过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体系建设仍然处在经验阶段。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主干程是武术学科,武术学科研究的内容又多为技法。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弘扬族体育精神的载体,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完善奥林匹克动的载体。必须对民族传统体育内涵、课程体系行深入研究。根据高校体育课的特点,在民族教学时,可结合套路教学,着重讲授技术动作的规格标准、基本规律、攻防含义、健身、防身的价值以及武理,武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方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讲授武术的理论知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习武能力。
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教学形式单一,缺乏项目间的融合
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中,已陆续开设了武术、太极拳、瑜伽、舞龙舞狮、跆拳道、空手道等课程。然而,大多数课程其特征往往停留在自身项目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是作为一个单项内容进行传授和练习,更多强调的是各自的特性,未能建立起一个较为科学的内容体系,更没有将不同民族不同项目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和比较,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单一,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提高也比较局限,在学习效果上往往事倍功半,课程结束后时过境迁,大多数同学很难坚持练习,也不能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如在高校武术教学课堂上,教师以及教学内容都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模仿、记忆教师所教的这课堂新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来思考所学新动作的细节、涵义。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公共武术选修课的教材,这虽然给武术老师很大的选择空间,但也造成武术老师的惰性,教师不更新知识,不结合教育部新颁发的文件上课,不按新课标的要求上课,教学不紧跟时代步伐[1]。忽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的结合,忽视攻防技击讲解和理论学习,造成学生对武术仅有肤浅的认知,影响了武术在高校校园的推广,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2.纯技术教学现象突出,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目前的教学中,较多的注重运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对其各自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和渗透未能给以适当的强调,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素质教育和人文修养的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没有体现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而是过分强调专业技术;在技术上有过多依赖竞技体育的倾向而缺乏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都是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主要形式,以技术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少甚至根本不上理论课程。片面地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锻炼身体素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其实这是很不合理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体育课教学,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不但是学习基本技术、技术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继承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水平有限,理论落后
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技术动作规范,而且还要熟知武术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2]。然而,据笔者对江苏省和安徽省的调查的22所高校可知,在各院校担任武术选项课的教师当中,有武术专业特长的教师只占63.04%,他们经过大学武术专修课的系统学习,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教学内容相对熟悉,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36.96%的教师是非武术专修的,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不足,在教学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高校体育教师面对的是认知能力、理论层次较高的大学生,突出专项理论教学的特点,这种现象反映了高校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场地、器材缺乏,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
调查表明:有25%的院校其场地、器材能勉强应付上课使用;有45%的院校其场地、器材明显不足,上课争夺场地、器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30%的院校其场地、器材严重不足,致使教学计划成为纸上谈兵。这就说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场地、器材的增加严重滞后,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场地、器材更加缺乏。
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原则是注重联系大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与相关知识信息的关联,基础知识和技能之间相互补充,加强各类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将不同的武术知识(包括网络知识)以灵活的形势加以传递,以发展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更广阔地接触现实生活和民族传统体育理论。
2.选择性原则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原则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公共课教学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选择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以显著的特色性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应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教学内容。各高等学校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武术公共课教学,不失时机地传播武术传统文化,尽一切所能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学生个性是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要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锻炼内容和相关知识信息,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方向
1.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手段,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高校应当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结合当前高校普遍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的课时情况,创编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比如在创编套路时可借鉴大家都熟悉的初级甲组、乙组规定套路,在套路创编难度也可如初级套路接近,但主要是缩短套路长度,一个套路宜由两段组成。减少缺乏联系的个别动作,增加简单的组合动作,以及漂亮的动作起式、定势、收势。
2.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公共课教学模式都是采用统一编班,统一要求,而不考虑学生体质差异和爱好,最终导致学生虽喜欢武术,却厌烦武术课的局面。重视对学生能力的挖掘,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游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都可以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来,不管教学方法怎么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变,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要注重武术教学的实效性、技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寻找最能发挥教学效果的途径。具体要求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花少量的时间教授新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教学与训练,这样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既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了相互比较、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endprint
3.加大合格师资力量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门新颖学科,其教学内容、理论传授和课程设置要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和要求。国家教育部、省市教委要依据目前高校的实际师资情况,有计划地为鼓励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教练员参加各类培训班,使他们不仅掌握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技能,还能从理论上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学术探讨,加强理论传授,从而培养一批适合于现代高校民族传统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
4.提高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给学生营造体育锻炼环境
高校的体育设施滞后,体育教学条件严重不足,也是绝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再者,少数高校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差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投入到体育教学这一块的资金太少,这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的注意。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扩建运动场馆,增添民族传统体育器材,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体育锻炼新环境。
5.以武术技术技能学习为载体,来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武术技术技能学习是人体的一种行为活动,它涉及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身体的形态和机能、学习动机、兴趣、情绪、个性,以及内外环境的刺激等。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习者掌握某些武术技术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或参加竞赛、领悟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3]。因此在针对武术公共课教学中,武术技术技能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支撑这门课的主干知识,它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武术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武术的拳法、拳理无处不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学习中国武术而不了解与武术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特别是高校武术教学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当代青少年,他们有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将武术传统文化的传播融入到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的教学中,融入到武术课的言传身教中,使得武术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得以广泛传播,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武术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出于对教学对象自身的考虑,也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6.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武术)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武德”——未曾习武先习德。要求习武者做到“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和“以武会友”等精神。武术教学同时也应加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的奋斗精神,深层次体现民族精神,这是武术文化中的最高精神。武术教学也该适应时代要求,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机械动作教学,更多的是倾注文化素养的教育,用武术的博大精深感染当代大学生,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4]。同时大学武术课要加强学生武术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武术的认识和热爱,让学生课后把武术当作锻炼身体的途径来习练,既能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最终确保选修过本课程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主要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相关技术、技能的基本训练。
参考文献:
[1]舒宗礼,夏贵霞.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趋势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98-200.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牛闽生.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6,(9):59-67.
[4]张云龙.新世纪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Consider of the Ordinary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Sports Course Reform of Ordinary University
ZHANG Ling,LIU S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This text uses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s and materials,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s,tc.,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about the public sports curriculum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development situation from the national sampling 22 ordinary university,I Fin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Ordinary University public sports nationality tradition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it has restricted our country nationality tradition sports seriously in universitys inheritance,for this,put forward some reform proposal.
Key words: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reform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4-04-09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SJD890013)
作者简介:张陵(1963-),男,江苏南京人,教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