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2014-08-08巴振辉
巴振辉
目前我省已形成了适合本地区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品种及技术规范,与传统种植相比可省去起垄和中耕作业,生产成本减少 15 %左右,增产10 %以上。
1选茬与整地
1.1选茬要选择玉米、小麦稻谷类作物或经济作物为佳,实行3年以上不同作物的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实行麦-麦-豆、米-麦-豆、麦-豆-改三区轮作方式。
1.2整地实行以深松为主的松旋翻耙,深浅交替的整地方法。无深松基础地块,进行垄底深松,深度30 cm,打破犁底层。平格大豆进行伏秋平翻,翻深18~22 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翻耙相结合,做到不漏松、不泥肥、不漏耪,达到捅种状态。春整地要做到翻、耙、耪、拥、连续作业。秋翻、耙、耢后起垄,垄向要直,50 m垄长直线误差5 cm,垄距误差2 cm,垄体压实后,垄沟到垅台高度18 cm。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利用大机械集中耙茬深松。先松—遍,然后重耙两遍,先顺后斜。轻耙带刮扳耢于斜向作业两遍,达到播种状态。
2施肥
2.1底肥 底肥提倡以优质农肥为主,公顷施优肥15 m3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2.2种肥 化肥做种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中等肥力地块,以N6P9K3(市斤)为轴,折合为公顷施磷酸二铵150 kg,尿素37.5 kg,硫酸钾45 kg,种肥施于种侧下方4~5 cm及7~14 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3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的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深窄密”、“大垄密”选择品种必须以“不产生严重倒伏”为前提,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要减产。因此“深窄密”“大垄密”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
4种子处理
4.1种子精选 种子播种前要做到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挑选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及杂粒。净度达到99 %,纯度达到98 %,发芽率达到95 %。
4.2种子处理
4.2.1药剂处理 ①种子包衣。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择大豆种衣4号、恩地2号、生物表面活化剂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止孢囊线虫病、根腐病、根蛆等地下病虫害。②药剂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50 %多苗灵,或50 %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3 %进行拌种。
4.2.2微肥及菌肥拌种 硼钼微肥拌种,公顷用 200 g溶于400 g热水中,全溶后与种子拌匀,稍加阴干后播种。生物钾肥拌种,按菌液与豆种 1∶50的比例进行拌种,阴干后进行种子包衣,同时必须保证菌肥的生物活性不受影响。
4.2.3ABT生根粉拌种 把ABT生根粉4号用酒精溶解后,按药液与豆种1∶50的比例进行拌种,阴干后撒种。阴干后还可进行种子包衣。
5播种
5.1播期气温稳定通过7 ℃~8 ℃,南部地区通常在4月25日-5月10日,北部地区5月1-15日。
5.2播种要求播量准确,分布均匀,匀速作业,播量与行间误差不超过2 %;镇压后播深3~4 cm,要求深浅一致,不漏种、防深、防下窖。①双条精量点播的,垄上双条行距12 cm。②大播种机平播或平播后起垄的,要求行距相等,行间误差不超过1 cm,地头整齐,不重不漏、地头重播长度不超1 m,漏播不超30 cm。
5.3密度早熟、繁茂性差、主茎类型品种适当密,保苗30万株/公顷左右;反之,保苗在25~30万株/公顷。各地可根据实际与品种特性适当确定密度。
6田间管理
6.1及时间苗等距条播的地块,在两片对生真叶展开至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前,按要求的株距进行间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杂苗,一次定苗。当发现缺苗断条时,要及时补种。在缺苗断条处开沟,按原有的株距(穴距)点籽,覆土踩实,以利出苗。
6.2喷灌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时旱情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进行喷灌,喷水量:分支至开花期30 mm,开花至结荚期30~40 mm,结荚鼓粒期30~35 mm。喷灌强度应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地表不产生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
6.3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根据当年土壤墒情而定,一般墒情好的地块要以苗前土壤处理为好,墒情不好要在苗后用药。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水分大用低量,反之用高量。
6.4中耕
6.4.1铲前趟—犁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犁,达到灭草、松土、提温放寒的目的。
6.4.2铲趟及时铲趟,作到三铲四趟,铲趟不脱节、于大豆封垄前结束,秋后拿—遍大草。伤苗小于3 %。后期拔净大草。
6.5病虫防治
6.5.1蚜虫和红蜘蛛用36真比朗乳油600 mL或10 %的吡虫啉300 g或1.8 %的网锥菌素500 mL,兑水300~400 kg叶喷。
6.5.2食心虫根据虫情测报,在防治适期内用m6敌敌畏乳油,每公顷用量1.5~2.0 kg,制成毒杆熏蒸。
6.5.3灰斑病在大豆花荚盛期,当叶片有 30 %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 %多苗灵可湿性粉剂,或40 %多菌灵胶悬剂,每公顷用量1.5 kg,兑水450 kg喷施。
7收获
7.1收获时期 人工收割,有10 %叶片尚未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机械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7.2收获质量 人工收割,割茬低,不丢枝,不掉荚,放铺规整,及时拉打,损失率小于2 %;机械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5~6 cm,损失率不超过3 %。质量要求:按不同品种单收、单打、单放。破碎率不超过2 %,杂质不超过1 %,虫食率不超过1 %,青眼率不超过2 %,含水量在 14 %以下。■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