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艺术之美 与高校校园文化的景观建设

2014-08-08陈学利

文史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校园

陈学利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艺术种类,也应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景观中设置书法、书法石刻,有助于校园文化理念的形成与传达,有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一、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书法艺术是我国众多传统艺术中最能够体现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吾国书法不独为美术之一种,而且为纯美术,为艺术之最高境。”[1]“吾们还可以说,它(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故谈论中国艺术而不懂书法及其艺术的灵感是不可能的。”[2]中国书法艺术有着西方雕刻与绘画所不具有的特质。“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3]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但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创作、审美体系,也在塑造中国文化性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人们一直信奉“字如其人”的观念。一个人的金银可以不多,相貌可以不美,学问可以不高深,但是他的字必须要有骨气,要能脱俗致雅,这样一个人的所写之“字”就成了其人格品性的显现。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4]

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更有必要吸取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学习书法艺术最能让当代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文化精神,当然其他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应该值得去学习的。林语堂先生说:“书法艺术已具有二千年的历史,而每一个作家都想尽力创造独具结体与气韵上的新姿态。所以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5]

大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书法能够内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生活之中,因为只要是能认字、写字的中国人都能亲身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所追寻的“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思想能使人心境平和,去除环境所施加给人的浮躁情绪,这对个体人格建设具有直接、有效的意义。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认识中国人的性格时说:“他们(中国人)认为一个明智的人应当永远保持冷静……中国人在艺术中追求高雅,在生活中追求合理”[6]。罗素在此并未完全说透。他说的中国人所追求的艺术的高雅,并非是像西方那样富丽堂皇的建筑、绘画一样在形式上的表现,是一种由于稀少而变得珍贵的艺术;而是要在平凡的生活和人生之中体味出超凡的意味和境界,正像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所说,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并非是要做到艺术的创作和作品,而是要成就一个艺术的人生。而既有生活的广泛基础又有艺术的高度内涵的艺术当首推书法。

在中国文化宏大的体系之中,书法艺术是极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与人的现实生活(书法是实用的),还是所寓含的思想(书法是审美的)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在文化发展中,书法艺术以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能够内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即使是最一般化的书写行为,对于培养人的平静、高雅的心境和情感也是有帮助的。它能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为每一个人保有一片宁静的栖息之所,从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燃起一盏不灭的灯火。

二、书法艺术与高校文化景观建设

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艺术的众多门类中无疑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但晚清政府1905年在终结科举制的同时也终结了传承千年的书法教育,自此书法艺术再也没有正式进入教育领域,直至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这种情况方有所改观。这中断了107年的书法教育,使其由原来的官方教育成为单纯的民间、家族传承与个人爱好,以致书法越来越被边缘化。面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浮躁、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对之进行书法教育刻不容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书法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书法艺术能够美化心灵,使人保持内心的宁静的同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因此不仅仅是文科高校要学习书法,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更需要加强书法教育和普及,因为理工科学生更需要创新思想。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美育作用,是巨大的。比如颜真卿的楷书浑雄有力,给人以“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其《祭侄文稿》为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观其笔墨的流淌,能想象得到颜真卿在书写之时的悲愤之情,自然也会给大学生们以心灵的洗涤。再如张旭的草书笔走龙蛇,痛快淋漓,大学生在观赏之后会有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再如无论是古代书家还是现代书家所写岳飞的《满江红》,都能让大学生们感受到岳飞的爱国之情,亦会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思想。有位十分有名的艺术学院院长在一次讲课中说道,艺术学院的学生是不会想不开去自杀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失恋了、抑郁了都能找到自己的发泄方式:学国画的画一幅大写意山水,学书法的写一幅狂草,不良情绪就会一扫而光。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景观布置时,应当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可以传递正能量的书法作品。这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排除心理障碍,当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梅贻琦先生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或可进一步说,大学不能仅仅有高楼,更应该有文化,应该有相应的文化熏陶。书法艺术应当是建设高校人文景观、营造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我校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虽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但校园的建设却十分重视人文景观的布置,注重大学理念的传达与氛围营造。中国矿业大学校名即为邓小平所题,图书馆为近代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所题。校园中刻有华罗庚为本校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信息与电气学院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学生宿舍门前一般都是学校喜好书法的领导、老师所题,比如学生宿舍“竹苑”即为我校党委书记邹放鸣用隶书所题写。校园其他各处也都有碑刻,最为有名的即为“励志园”。励志园里立有多个方形柱子,上面或为著名学者、或为书法家、或为集古字成联的书法作品,内容都十分励志,每天早晨都有学生集中于此学习、背诵、交流。这自然营造出学校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书法艺术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有着养性怡情、提升内在修养的作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精神食粮。故而在校园文化景观中有意识地设置书法景观,无疑为大学生们增添了一条接触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

注释:

[1]邓以蛰:《书法之欣赏》,载《邓以蛰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2]林语堂:《林语堂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页。

[3]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刘熙载:《艺概》,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751页。

[5]林语堂:《中国书法》,载《林语堂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185页。

[6](英)罗素:《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第37页。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书法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3SJD710031)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宣传部(徐州)见习助理研究员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艺术种类,也应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景观中设置书法、书法石刻,有助于校园文化理念的形成与传达,有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一、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书法艺术是我国众多传统艺术中最能够体现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吾国书法不独为美术之一种,而且为纯美术,为艺术之最高境。”[1]“吾们还可以说,它(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故谈论中国艺术而不懂书法及其艺术的灵感是不可能的。”[2]中国书法艺术有着西方雕刻与绘画所不具有的特质。“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3]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但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创作、审美体系,也在塑造中国文化性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人们一直信奉“字如其人”的观念。一个人的金银可以不多,相貌可以不美,学问可以不高深,但是他的字必须要有骨气,要能脱俗致雅,这样一个人的所写之“字”就成了其人格品性的显现。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4]

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更有必要吸取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学习书法艺术最能让当代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文化精神,当然其他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应该值得去学习的。林语堂先生说:“书法艺术已具有二千年的历史,而每一个作家都想尽力创造独具结体与气韵上的新姿态。所以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5]

大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书法能够内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生活之中,因为只要是能认字、写字的中国人都能亲身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所追寻的“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思想能使人心境平和,去除环境所施加给人的浮躁情绪,这对个体人格建设具有直接、有效的意义。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认识中国人的性格时说:“他们(中国人)认为一个明智的人应当永远保持冷静……中国人在艺术中追求高雅,在生活中追求合理”[6]。罗素在此并未完全说透。他说的中国人所追求的艺术的高雅,并非是像西方那样富丽堂皇的建筑、绘画一样在形式上的表现,是一种由于稀少而变得珍贵的艺术;而是要在平凡的生活和人生之中体味出超凡的意味和境界,正像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所说,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并非是要做到艺术的创作和作品,而是要成就一个艺术的人生。而既有生活的广泛基础又有艺术的高度内涵的艺术当首推书法。

在中国文化宏大的体系之中,书法艺术是极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与人的现实生活(书法是实用的),还是所寓含的思想(书法是审美的)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在文化发展中,书法艺术以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能够内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即使是最一般化的书写行为,对于培养人的平静、高雅的心境和情感也是有帮助的。它能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为每一个人保有一片宁静的栖息之所,从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燃起一盏不灭的灯火。

二、书法艺术与高校文化景观建设

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艺术的众多门类中无疑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但晚清政府1905年在终结科举制的同时也终结了传承千年的书法教育,自此书法艺术再也没有正式进入教育领域,直至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这种情况方有所改观。这中断了107年的书法教育,使其由原来的官方教育成为单纯的民间、家族传承与个人爱好,以致书法越来越被边缘化。面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浮躁、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对之进行书法教育刻不容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书法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书法艺术能够美化心灵,使人保持内心的宁静的同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因此不仅仅是文科高校要学习书法,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更需要加强书法教育和普及,因为理工科学生更需要创新思想。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美育作用,是巨大的。比如颜真卿的楷书浑雄有力,给人以“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其《祭侄文稿》为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观其笔墨的流淌,能想象得到颜真卿在书写之时的悲愤之情,自然也会给大学生们以心灵的洗涤。再如张旭的草书笔走龙蛇,痛快淋漓,大学生在观赏之后会有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再如无论是古代书家还是现代书家所写岳飞的《满江红》,都能让大学生们感受到岳飞的爱国之情,亦会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思想。有位十分有名的艺术学院院长在一次讲课中说道,艺术学院的学生是不会想不开去自杀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失恋了、抑郁了都能找到自己的发泄方式:学国画的画一幅大写意山水,学书法的写一幅狂草,不良情绪就会一扫而光。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景观布置时,应当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可以传递正能量的书法作品。这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排除心理障碍,当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梅贻琦先生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或可进一步说,大学不能仅仅有高楼,更应该有文化,应该有相应的文化熏陶。书法艺术应当是建设高校人文景观、营造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我校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虽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但校园的建设却十分重视人文景观的布置,注重大学理念的传达与氛围营造。中国矿业大学校名即为邓小平所题,图书馆为近代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所题。校园中刻有华罗庚为本校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信息与电气学院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学生宿舍门前一般都是学校喜好书法的领导、老师所题,比如学生宿舍“竹苑”即为我校党委书记邹放鸣用隶书所题写。校园其他各处也都有碑刻,最为有名的即为“励志园”。励志园里立有多个方形柱子,上面或为著名学者、或为书法家、或为集古字成联的书法作品,内容都十分励志,每天早晨都有学生集中于此学习、背诵、交流。这自然营造出学校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书法艺术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有着养性怡情、提升内在修养的作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精神食粮。故而在校园文化景观中有意识地设置书法景观,无疑为大学生们增添了一条接触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

注释:

[1]邓以蛰:《书法之欣赏》,载《邓以蛰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2]林语堂:《林语堂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页。

[3]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刘熙载:《艺概》,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751页。

[5]林语堂:《中国书法》,载《林语堂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185页。

[6](英)罗素:《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第37页。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书法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3SJD710031)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宣传部(徐州)见习助理研究员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艺术种类,也应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景观中设置书法、书法石刻,有助于校园文化理念的形成与传达,有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一、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书法艺术是我国众多传统艺术中最能够体现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吾国书法不独为美术之一种,而且为纯美术,为艺术之最高境。”[1]“吾们还可以说,它(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故谈论中国艺术而不懂书法及其艺术的灵感是不可能的。”[2]中国书法艺术有着西方雕刻与绘画所不具有的特质。“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3]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但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创作、审美体系,也在塑造中国文化性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人们一直信奉“字如其人”的观念。一个人的金银可以不多,相貌可以不美,学问可以不高深,但是他的字必须要有骨气,要能脱俗致雅,这样一个人的所写之“字”就成了其人格品性的显现。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4]

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更有必要吸取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学习书法艺术最能让当代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得文化精神,当然其他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应该值得去学习的。林语堂先生说:“书法艺术已具有二千年的历史,而每一个作家都想尽力创造独具结体与气韵上的新姿态。所以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5]

大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书法能够内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生活之中,因为只要是能认字、写字的中国人都能亲身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所追寻的“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思想能使人心境平和,去除环境所施加给人的浮躁情绪,这对个体人格建设具有直接、有效的意义。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认识中国人的性格时说:“他们(中国人)认为一个明智的人应当永远保持冷静……中国人在艺术中追求高雅,在生活中追求合理”[6]。罗素在此并未完全说透。他说的中国人所追求的艺术的高雅,并非是像西方那样富丽堂皇的建筑、绘画一样在形式上的表现,是一种由于稀少而变得珍贵的艺术;而是要在平凡的生活和人生之中体味出超凡的意味和境界,正像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所说,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并非是要做到艺术的创作和作品,而是要成就一个艺术的人生。而既有生活的广泛基础又有艺术的高度内涵的艺术当首推书法。

在中国文化宏大的体系之中,书法艺术是极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与人的现实生活(书法是实用的),还是所寓含的思想(书法是审美的)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在文化发展中,书法艺术以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能够内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即使是最一般化的书写行为,对于培养人的平静、高雅的心境和情感也是有帮助的。它能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为每一个人保有一片宁静的栖息之所,从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燃起一盏不灭的灯火。

二、书法艺术与高校文化景观建设

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艺术的众多门类中无疑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但晚清政府1905年在终结科举制的同时也终结了传承千年的书法教育,自此书法艺术再也没有正式进入教育领域,直至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这种情况方有所改观。这中断了107年的书法教育,使其由原来的官方教育成为单纯的民间、家族传承与个人爱好,以致书法越来越被边缘化。面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浮躁、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对之进行书法教育刻不容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书法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书法艺术能够美化心灵,使人保持内心的宁静的同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因此不仅仅是文科高校要学习书法,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更需要加强书法教育和普及,因为理工科学生更需要创新思想。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美育作用,是巨大的。比如颜真卿的楷书浑雄有力,给人以“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其《祭侄文稿》为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观其笔墨的流淌,能想象得到颜真卿在书写之时的悲愤之情,自然也会给大学生们以心灵的洗涤。再如张旭的草书笔走龙蛇,痛快淋漓,大学生在观赏之后会有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再如无论是古代书家还是现代书家所写岳飞的《满江红》,都能让大学生们感受到岳飞的爱国之情,亦会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思想。有位十分有名的艺术学院院长在一次讲课中说道,艺术学院的学生是不会想不开去自杀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失恋了、抑郁了都能找到自己的发泄方式:学国画的画一幅大写意山水,学书法的写一幅狂草,不良情绪就会一扫而光。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景观布置时,应当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可以传递正能量的书法作品。这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排除心理障碍,当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梅贻琦先生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或可进一步说,大学不能仅仅有高楼,更应该有文化,应该有相应的文化熏陶。书法艺术应当是建设高校人文景观、营造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我校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虽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但校园的建设却十分重视人文景观的布置,注重大学理念的传达与氛围营造。中国矿业大学校名即为邓小平所题,图书馆为近代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所题。校园中刻有华罗庚为本校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信息与电气学院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学生宿舍门前一般都是学校喜好书法的领导、老师所题,比如学生宿舍“竹苑”即为我校党委书记邹放鸣用隶书所题写。校园其他各处也都有碑刻,最为有名的即为“励志园”。励志园里立有多个方形柱子,上面或为著名学者、或为书法家、或为集古字成联的书法作品,内容都十分励志,每天早晨都有学生集中于此学习、背诵、交流。这自然营造出学校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书法艺术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有着养性怡情、提升内在修养的作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精神食粮。故而在校园文化景观中有意识地设置书法景观,无疑为大学生们增添了一条接触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

注释:

[1]邓以蛰:《书法之欣赏》,载《邓以蛰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2]林语堂:《林语堂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页。

[3]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刘熙载:《艺概》,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751页。

[5]林语堂:《中国书法》,载《林语堂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185页。

[6](英)罗素:《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第37页。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书法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3SJD710031)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宣传部(徐州)见习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校园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