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斟低唱” 考释

2014-08-08胥洪泉

文史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太尉长编大辞典

胥洪泉

“浅斟低唱”一词,在宋词中较为常见,但几种辞书的解释却颇有不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解释云:

斟,筛酒。缓缓喝酒,听人曼声歌唱。形容悠闲享乐的情态。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辞源》(修订本)解释云:

慢慢地喝酒,听人曼声歌唱。宋柳永《乐章集·鹤冲天》:“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参见“偎红倚翠”。

《汉语大词典》解释云: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宋陶穀《清异录·释族》:“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浅斟低唱,觥筹交举。”清黄景仁《虞美人·闺中初春》词:“问春何处最多些,只在浅斟低唱那人家。”

《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1968年版)的解释是:

斟,谓斟酒。唱,谓唱歌。示嬉游者狎昵之状也。《事文类聚》:“于销金帐下,饮羊羔酒,浅斟低唱耳。陶愧之。”《宋长编》:“宋陶穀为学士,得党太尉家姬,遇雪,陶取雪水烹茶,曰:党家有此风味否?对曰:彼粗人,安有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儿酒耳。”

仔细斟酌以上四种辞书的解释,都不太准确。首先,《中文大辞典》的书证就不妥当。《中文大辞典》谓第二条书证出自《宋长编》,《宋长编》是南宋李焘(1115—1184)《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简称(也简称为《长编》)。如果此书记载有党太尉“浅斟低唱”之事,应是较早的文献;然而笔者用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反复检索,却没有在此书中找到这条记载。可见,这条书证不是出自《宋长编》。那么,这条书证出自何处呢?笔者经过多方查阅,在《佩文韵府》(编成于康熙五十年)卷八十二的“销金帐”条和《骈字类编》(编成于雍正四年)卷十三的“雪水”条找到了这条记载。两处的记载与《中文大辞典》所举《宋长编》全同,并且都注明出自“《长编》”。可知《中文大辞典》是沿袭了《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的错误,而《骈字类编》大约又是沿袭了《佩文韵府》之误。《佩文韵府》注明出自《长编》的党太尉“浅斟低唱”之事,大约出自明人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五“取水烹茶”条,只是《佩文韵府》的编者删去了开头“宋陶穀”之后的“字秀实”三字以及末句“陶默然惭其言”,而且记错了书名。南宋祝穆(1189—1253)《古今事文类聚》(《中文大辞典》简称《事文类聚》)前集卷四的“雪水烹茶”条也记载了党太尉“浅斟低唱”之事,只是文字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的记载略有不同。由此看来,《中文大辞典》所用两条书证,其实只是一条。

其次,各种辞书对“浅斟低唱”的解释都不够全面,“浅斟低唱”的含义应为:慢慢饮酒,低声唱歌,形容饮酒唱曲的游冶享乐,也用来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浅斟”指斟酒不多,也就是慢慢地喝酒。然而“斟”既可指用壶倒酒,也可指用壶倒茶,但在“浅斟低唱”一词中不是指饮茶。请看出现“浅斟低唱”一词的最早文献:

北宋陶穀(903—970)《清异录·释族门》云:

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见煜明俊酝藉,契合相爱重。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久之,僧拥妓入屏帷,煜徐步而出,僧、妓竟不知煜为谁也。[1]

党太尉“浅斟低唱”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胡仔(1110—1170)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

陶穀买得党太尉故妓,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儿酒耳。”陶愧其言。[2]

根据这两则文献,结合以上辞书所举其他例 句,对于“浅斟低唱”的解释,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三点:

第一,“浅斟”都是饮酒,似与茶无关。《清异录·释族门》所记僧在娼家且善酒令而李煜又是“乘醉大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所记 党太尉则是与家妓同饮“羊羔儿酒”,饮的都是酒而不是茶。柳永(987?—1055?)《鹤冲天》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说的是狎妓寻欢时的饮酒唱曲,因为柳永此词中还有“烟花巷陌”、“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的描写,而且柳永“日与獧子纵游娼馆酒楼间”[3],好为浮艳淫冶之词,不可能是饮茶。《汉语大词典》所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的“浅斟低唱,觥筹交举”,仍是指斟酒而不是斟茶,因为“觥筹”就是指酒器和酒令筹;所举黄景仁《虞美人·闺中初春》上阕谓“绣罢频呵拈线手,昨夜交完九。问春何处最多些,只在浅斟低唱那人家”[4],词中把“闺中”和“那人家”对比来说,“那人家”似指青楼,故“浅斟低唱”应还是指饮酒唱曲。可见《汉语大词典》把“浅斟”解释为“斟着茶酒”,是不准确的。

第二,“低唱”,既指歌妓,也可包括饮酒听曲者。古人运用“浅斟低唱”一词,常有“偎红倚翠”相照应,故“低唱”常指歌妓,但也有饮酒听曲者能歌或者兴发而随唱的。《清异录·释族门》所记 “低唱”,就包括僧和妓,因为“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所记 “低唱”,也当指党太尉随着家妓一起哼唱。至于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则应包括柳永唱,因为柳永精通音律,不但能倚声填词,而且还能唱曲。所以,《辞海》《辞源》解释“低唱”为“听人曼声歌唱”,就不够准确,而且使用“曼声”一词也不妥,所谓“曼声”是“拉长声音”、“舒缓的长声”的意思,不是指“低声”。

第三,这些书证中的“浅斟低唱”,当指冶游享乐,即追求声色,寻欢作乐。因为《清异录·释族门》所记僧有娼妓陪饮唱歌,《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所记党太尉有家妓同饮同唱,柳永《鹤冲天》中的“换了浅斟低唱”也应是与歌妓同乐。所以《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也是欠妥的。因为“悠然自得”指神态从容,心情闲适;“遣兴消闲”指抒怀散心,消磨空闲时间,与“冶游享乐”是有明显区别的。

下面 两首词中的“浅斟低唱”才是“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

北宋末南宋初的蔡伸(1088—1156)《满庭芳》云:

风卷龙沙,云垂平野,晚来密雪交飞。坐看阑槛,琼蕊遍寒枝。妆点兰房景致,金铺掩、帘幕低垂。红炉畔,浅斟低唱,天色正相宜。[5]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任芜湖丞的沈端节(生卒年不详)的《洞仙歌》云:

江南春意动,梅竹潜通,醉帽冲风自来往。慨念故人疏,便理扁舟,须信道、吾曹清旷。待石鼎煎茶洗馀醺,更依旧归来,浅斟低唱。[6]

蔡伸《满庭芳》中的“兰房”指高雅的居室,“金铺”是门户的美称。词写他在风雪交加的傍晚,在火炉边慢慢饮酒,轻声唱歌。沈端节《洞仙歌》所谓“待石鼎煎茶洗馀醺,更依旧归来,浅斟低唱”,更是说自己喝茶洗去馀醉,归来后又慢 慢饮酒,轻声唱歌。这两处的“浅斟低唱”都是自饮自唱,没有歌妓陪酒唱曲,才是“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

注释:

[1]陶穀:《清异录》,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一编第二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5页。

[3]严有翼:《艺苑雌黄》,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79页。

[4]黄景仁:《两当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94页。

[5]唐圭璋编,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第二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305页。

[6]唐圭璋编,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第三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175页。

作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重庆)

猜你喜欢

太尉长编大辞典
A knowledge-guid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ed approach for herb recommendation∗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赵振铎先生学术年表长编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高俅,一脚绝活踢出个太尉
元丰五年宋朝进筑横山杂考——兼论《种太尉传》中的一些问题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建国以来关于秦汉三公制度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