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2014-08-08周春滟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代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的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07-02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时代主题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富强、繁荣昌盛。“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成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的背景和中国的时代主题。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主体。习近平在会见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代表讲话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2]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送到了中国,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是普遍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适应中国的时代主题,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所有的探索都是围绕着解决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的时代主题所展开的。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3]

一、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不同的时代主题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的任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近现代的时代主题在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就是中国的时代主题。他的历程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就是要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果,实现这一个阶段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具体国情,中国的时代主题不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任务也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解决中国不同时代的具体问题的发展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其任务就是要指导中国的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及其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只是欧洲国家的革命,作为中国这样社会情况复杂的国家并没有涉及,但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了党和人民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方法,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的解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它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革命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

新中国建立以后,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实际给马克主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实际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一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的实际又有极大的差别,因此,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但是,失败的经验告诉党和人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理论,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丰富。这些理论的形成,是在不断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二、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与德国、俄国不尽相同的,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是与中国的国情分不开的,中国的时代主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与修正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思想斗争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俄国的特定环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其知识界和思想界就掀起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风。例如波格丹洛夫、车尼尔雪夫斯基等。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苏联之前没有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先例,因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在整个革命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传播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想交织,同时与国内“左”、“右”倾思想作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这一特点是中国的历史时代主题所决定的。革命的条件和环境的复杂,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不能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经验,从而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中国搞革命,不像在欧洲其他国家革命的对象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开始就是指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的时代主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前进道路。

三、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立的,同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离不开中国的时代背景。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了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3]正是中国社会的这种条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这种条件和需要就是中国的时代主题。

endprint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论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之下,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都达到了极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传入中国,是因为在十月革命之前的广大爱国志士寻求救国强国的愿望没有实现,中国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之前的探索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几次马克思主义的论战,让中国的广大爱国志士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国情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中国复杂的实际国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其是难以认识的,从而制定出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正确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都取得了胜利,而教条、机械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都使得革命和建设走了弯路。中国的时代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条件。

任何一部历史都是由进程和结果两部分构成。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又不全然只是成果,还有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到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长征,到建国以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历史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复和失败都在所难免,失败的教训比起收获理论成果更能给人民以启示。一些失败,往往让党和人民认识得更加透彻和反思得更加彻底。从离我们最近的文革算起,对于阶级斗争的狂热,让我们更加明白和清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反有理的错误口号。没有文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转变可能要迟疑几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些经验教训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得到人民群众和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党也正是在这两种经验之上不断总结自身、提升自己,最终引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且朝着人民幸福和生活富裕迈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2]习近平.在会见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代讲话[N].人民日报,2010-07-22(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责任编辑 刘娇娇]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周春滟(1982-),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初恋未必能成为学习的动力
兴和动力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