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管理问题

2014-08-08姚凤娟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地区

作者简介:姚凤娟,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是广西民族教育一种重要的办学形式。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文化传承等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发展问题;对策

一、广西寄宿制民族班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省份。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信息闭塞、交通不方便。受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居民教育观念落后,适龄儿童上学困难。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特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让各民族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促进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广西各级政府采取寄宿制民族班的特殊办学形式,即主要在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以农村、边远山区、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生源对象,以公办学校为主并由政府提供相应的助学金,学生在校食宿,享受助学金、减缴或免缴学杂费、书本费,特别困难者还发给日常生活用品、服装等,设有小学、中学、高中、中职等办学层次。

二、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的规模逐渐扩大。寄宿制民族班的创办推动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适时入学,保障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为当地的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影响寄宿制民族班管理的因素日益突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活辅助设施不完善

生活辅助设施对于寄宿制民族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活辅助设施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心学习的保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寄宿制民族生活辅助设施的落后,学校通常校园面积有限,教室、宿舍、食堂与运动场地往往比较拥挤局促,卫生条件差,辅助设施配备不齐全,如缺乏洗澡间、热水房。这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严重影响了寄宿制民族班的发展。

(二)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民族班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广西少数寄宿制民族班中,教师总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是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学历结构上,缺乏高学历老师;学科结构上,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专门负责民族课程等老师严重缺乏,生活老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年龄结构上,教师老龄化严重。

(三)学生管理难度大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外出打工成为农民获得额外收入以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此,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给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类儿童心理健康存在很大阴影,内心封闭、性格孤僻、异常敏感脆弱,给寄宿制民族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另外,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学生集体住校会产生一系列安全问题。学生安全问题贯穿于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安全设施不足的现象。安全问题是压在管理者头上的一座大山,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安全意识薄弱;二是学生”三后”的管理难度大,即课后、饭后、晚自习后的管理;三是学生交通安全缺少保障。

(四)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长久以来经济较为贫困,教育发展比较薄弱,家长让孩子受教育意识不强,“读书无用”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家长认为“供孩子花钱读书,不如回家养猪”。大部分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整天忙于工作挣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认为给学生买几本书,买点学习用品就是对孩子的学习负责了。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跟不上,有些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功能负面化。另外,隔代抚养,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大部分老人对孩子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广西寄宿制民族班文化传承形式化

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 不仅要担负起传递本国主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而且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1]但是,民族地区寄宿制民族班文化传承形式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学生所用的教材都是国家规定的统一教材,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缺乏;二是在民族班在将民族文化内容引入学校教学时,民族学校往往只整合了一些形式的东西,如舞蹈、美术及一些民间活动等,这些文化形式的深层内涵没有得到发掘;三是缺乏专门的文化传承老师;四是学生文化传承意识不足。

三、广西寄宿制民族班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生活辅助设施的投入

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国家在制定和出台民族地区寄宿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国家应加大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在经费上向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倾斜。设立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辅助设施专项经费。政府要鼓励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社会资助,增强学校自身发展能力。另外,学校切实加强寄宿制学校生活辅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大对学校食堂、宿舍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寄宿生洗浴、饮水、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建设,抓好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学习生活。

(二)多渠道,加强学生管理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人群,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精细化生活管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比如,学校通过创造清洁卫生的环境、让学生规范有序的摆放物品,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通过建立严格的洗浴、就寝、就餐、值日、物品保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宿舍制度文化。2.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学校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2]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学校要成立安全各种领导小组及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学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的有效培训是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现有教师培训力度。如,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加强对现有专任老师的培训力度。要根据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实际需要针对学校性质和学科差异,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反对一刀切,增加培训的成效。

另外,教育对口支援是中国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安排。[3]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工作,鼓励发达地区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教育教学设备、优秀骨干教师,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地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四)建立家校合作平台,强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建立家校合作有效平台,要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主动加强与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全面掌握子女心理状态,及时与教师合作解决子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性是民族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4]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发乡土教材。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把民族文化呈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2.聘请专门民族文化老师。优秀专业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学校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地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3.民族文化进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将民族文化融入课堂中,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课堂活动,注重挖掘民族文化深层次内涵。4.民族文化常态化。把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比如学校可以大型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或联谊活动。

参考文献

[1]滕星, 苏红. 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 J] . 民族教育研究, 1997, (1) .

[2]劳凯声.学校安全与學校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义务[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

[3]李延成.对口支援:对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安排[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

[4]廖可佳.乌江流域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J].教育评论,2012 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地区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