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4-08-08王玉华
王玉华
摘 要: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在逐步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巧已经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了。而且《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去了解并且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因此,通过对高职高专阶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26-02
为适应社会需求,几乎所有高职专学校都已经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设为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教师所要完成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意义上的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可以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去使用计算机的常用软件。这门课程拥有很广阔的知识覆盖面,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简单应用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实用性很强,在学习这门课以后也会为日后深入的学习打下一个十分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伴随着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计算机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高职高专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早已不是一个零基础的工作。可是因为信息技术并不是一个参加中考的科目,因此,不同的学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又因为很多地方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因此,也很难统一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水准。因此,在刚刚入学之时,学生之间计算机的水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之中提到,要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的指导理念,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在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应该更加偏向实用的方向。而在这种情况之下,高职高专院校就一定要将计算机教学进行一个新的定位以及重新认识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地位,并且借这个机会帮助教师改变他们的教学理念,重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的,借此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特殊人才。
可是眼下,高职高专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教学和使用过程之中所存在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尖锐。在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依旧存在以下的问题:
(1)虽然有很多种教育方式但是依旧略显死板。
(2)教学过程中很多部分存在和现实情况不符的情况。
(3)“示范-模仿”是教学阶段的主题,这并不利于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形成。
(4)教学过程之中重难点并不够明显也并不着重强调,涉及的知识点数量很多但是不成系统,对于教学的内容没有足够的整合思想。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学生因素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来自于以下几种:未考上本科的高中毕业生、接受了3+2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以及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受到了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家乡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干扰,有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是类似的学科,而有的学生则是并没有学习过相关的课程。那么对于情况能力不一的学生而言,因為在此之前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不相同,所以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以及使用的知识也是大不一样,这也就使得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眼下主流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就是使用大课堂进行教学,把这些学生们放在一个课堂进行教学,还想要因人而异取得对每个人而言都较为完美的效果,其难度显而易见。
(二)教学内容个性不鲜明
高职院校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基本上没有很大出入,只有少部分内容有些许的改动,在学习之后去考取证件。考证确实很重要,可是考取证件并不是我们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唯一的目的。我们着重进行对学生们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知识,为学生在日后使用计算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显而易见,我们眼下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可是并没有突出的特点。目前有大约四成的学生并不满意现在所使用的教材,这之中有五成的学生认为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自身专业并没有什么联系,实用程度很低。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眼下,绝大多数院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都是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交叉进行的授课方式,绝大多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黑板被多媒体设备替代。多媒体设备有着很多的优点,例如形象十分生动可以给学生们一种十分直观的感觉,可是使用多媒体教学,一堂课所包含的信息远远大于使用黑板进行的传统教学,这更有可能会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我们要尽快对于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良
三、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是一个入门级别的基础课程,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与计算机基础知识最为基本的使用。本门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会在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目标的指引,以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主线,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目标的指引下,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把握重点、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积极作用。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将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划分为七个模块,其分别是:基础知识模块、WindowsXP操作系统模块、文字处理Word应用模块、电子表格Excel应用模块、演示文稿PowerPoint应用模块、网页制作FrontPage应用模块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模块。
(二)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已经和目前的教学方式严重脱节,而且那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放弃传统模式之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制定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理论课、实验课以及课后自学三个方面。理论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设立一些情景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掘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对问题产生疑问是思考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也是创新的一个奠基石。将一些问题通过设立情景提出来并且解决,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他们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心,从而为真正拥有并掌握自身的思维迈出关键的一步。而通过设立情景,可以极为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无意学习到主动学习,可以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在趣味活动中发现自身创意的来源,激活学生的思想。
2.在对于目标案例进行规划之前,要先对每个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核心知识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专业对应的案例之中突出这个专业的特征,并且将这个教学案例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对案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去设计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通过他们已经遇到或者是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之后的思考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改进传统的“示范-模仿”教学方式,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培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形色各异的学生特点,使用最为恰当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无疑是教学工作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意义上的由教师进行示范的教学方法可能更适用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最为快速地掌握相关方法。可是如果只是单纯地使用这样的教学手段,会造成学生不乐于思考的问题,如果在未来遇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提示,他们就会不知道如何着手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这一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应该将这一教学方式进行如下的修改。例如,在讲解示范过程之中,从教师进行示范到让一些有良好基础的学生去进行相关示范,而后让他帮助其他学生解除困惑,而这时教师所扮演的并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一个引领学生们去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4.改革旧有的考试方法,利用全新的考试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考试是可以最为直观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映的环节,计算机课程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这一环节。可是由于计算机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并不能僅仅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检验方法,还要使用具有计算机特色的考试方法进行检验,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出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以及真实地反映出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进行考试的时候不仅需要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一个测验,还要注意上机考试这一个环节,不仅如此,考试的重点也应该在上机实践环节之中。所以计算机学科的考试应当进行多次考试,而后取平均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总而言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教学理念,使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过程之中的主要环节,并且辅以“以问题情境”的教学手段,借此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发现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现如今新型社会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水龙,李莹,刘小星等.虚拟团队与远程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0(4):65-69.
[2]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3]万德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9):148-149.
[4]田枫.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商业经济,2009(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