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链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创新探讨
2014-08-08张岚
张岚
【摘 要】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企业为提升企业价值而采取的一种监督手段,它的存在价值反映在审计绩效上。我国企业目前多在进行的浅层次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从根本上发现并解决阻碍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内在问题。文章打破传统的审计模式,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作业环节入手,提出一套基于企业作业链分析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关键词】 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绩效; 作业链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7-0089-02引 言
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企业价值。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运行中的一种内部监督控制手段,其审计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终极目标的实现。如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们不断探索、寻求解决的管理难题。
我国的绩效审计受长期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停留在审核财务收支的传统模式上,不能从影响经济效益的直接环节入手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最有效的审计意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模式相对于企业发展需求的严重脱节,导致经济效益审计未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促进企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因此,如何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审核财务账目的“表象”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本质”,从直接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各个本源环节入手,层层监督评价、逐一控制调整,成为解决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关键。
一、作业链经济效益内部审计
作业链,是由企业为实现经营目的而进行的各项前后联系的有序作业活动相互连接而成的活动链。企业在本质上是联结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最终消费者的一组契约工具,而监督和促进合约的顺利履行正是会计和审计的价值所在。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投入产出功效的度量为整个履约过程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并对之进行监督、协调、优化。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作为“管理者的耳目”在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督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参与减少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利益摩擦,作为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的媒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现代社会不断出现的新的公司治理问题把内部审计成功地推到了价值增值的新阶段。增值价值就是通过所能提供的保证和咨询服务来增加实现企业目标的机会,并识别改善运营过程,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把内部审计看成企业作业链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一项作业活动,在整个企业系统里,内部审计是作业链中的一个增值环节。对于企业运营中的任何作业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其有效监督控制职能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供增值服务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出贡献。因此,基于作业链的价值活动原理,我们可以把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看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一项作业活动。
二、作业管理
作业是企业为实现其生产经营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根据是否能够最终增加价值,可以分为增值作业与不增值作业。作业管理方法从企业管理本源出发,以尽量减少资源消耗来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最大价值。
(一)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贯穿于企业动态生产经营全过程,以消除不必要作业、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持续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必须首先明确各个作业环节对企业价值实现的贡献,因此开展作业管理,明确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是前提。
(二)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即驱动成本的作业,是指能引起一个成本发生变化的任何作业因素,主要从有效性和增值性两方面分析。有效性分析侧重优化资源配置,最终为确定降低作业成本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增值性分析则揭示产出耗用作业的因果,进而为整体成本的有效改善创造条件。
(三)作业综合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对各项作业间的关联程度分析来评估相关作业绩效,进而评价企业运营效果。作业管理中,以作业作为业绩计量与评价的起点,利用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成果,动态审视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成本和销售管理,为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无限潜力。
三、基于作业链原理的内部审计新思考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启动的新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框架”(PPF),将增加价值、改进组织经营效率以协同组织实现目标界定为新的内部审计职能。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效,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重点主线、审计风险和治理流程四个方面提出基于作业链的内部审计新思路。
(一)转换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审计范围
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以查错防弊为工作目标,忽略了价值增值的重要性,故并不能有效发挥审计应有的职能效用,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项价值创造活动,应通过优化协调企业作业链中的每个链节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另外,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给企业带来了多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只有相应地将内部审计范围随之扩大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从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到公司战略层面,同时将无形的影响因素,如领导者管理决策能力、员工素质等包含在审计工作范围之内。
(二)突出审计重点
企业内部审计包含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为发挥其应有的增值作用,无重点的工作只会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在“成本—效益”原则下,内部审计应突出关注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高风险环节。现代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脱离过去单一的财务角度审计模式,开始关注企业的生产实践,资金流与信息、价值流同时纳入关注范围之内,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提高审计效率,优化企业作业链。
(三)优化审计风险模型
有效防范风险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内部审计的价值所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仅注重账户和交易层次风险,无法有效规避复杂多样的企业风险。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以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高效利用内部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从而有效促进审计作业价值的增加。
(四)审核组织治理流程
审计的主要作用在于监督与控制,在已有的对企业风险评估结果基础上,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及公司治理流程的合规性、有效性进行系统评审,找出控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将其改善,以协同组织实现各项治理目标。内部审计信息一旦作为组织经营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可有效地控制减值因素对企业价值实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增值因素的积极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这样,内部审计对于组织发展的增值价值便很好地体现出来。
内部审计向增值职能方向的转变,要求我们对审计作业理念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审计工作任务进行全新调整,将审计工作重心从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合规性的事后审计转向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绩效的事前、事中经济效益审计。基于作业链价值分析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就其要求而进行的一种积极尝试,直入问题的本源,使工作人员针对前期出现的偏差可以通过有效的业绩计量来明确职责,进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正。这种基于作业价值分析理念的内部审计方法体系的创立,使内部审计的增值效用得到更好发挥。
四、内部审计有效实施的平台
以作业链思想为指导,我们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新的运作思维,但它的最终有效实施仍需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
首先,要健全内部审计体制,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将会影响其职能的充分发挥。而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动因、完善内部审计治理体系等健全体制的一系列措施是实现其独立性的有效保障。其次,要完善内部审计责任结构,争取管理层的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整条价值链中的一项作业活动,其增值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企业从上到下各级人员的积极配合。只有将作业链思想深入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明确各级责任,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增值目标的实现。最后,要积极进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增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人员是任何作业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从精神、制度、组织和物质等角度开展审计文化建设,排除审计时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应积极培养审计人员鉴别、分析、设计、人际、组织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工作职能。
总之,作业链思想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此为指导思想将更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开展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黎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J].财经论丛,2005(4).
[2] 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3] 张红垒.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吴岳.价值链导向下的企业效益审计方法体系构建[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刘慧.基于作业链及价值链的作业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07(8).
[6] 吴清华.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J].审计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