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对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2014-08-08李巧灵王俊有王明辉

关键词:归属感校园文化维度

李巧灵,王俊有,王明辉

(河南大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

校园文化对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李巧灵,王俊有,王明辉

(河南大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

通过对河南省三所城市中学的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线性回归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校园文化人文关爱和创新活泼两个维度在班级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学生个体教师支持感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而规范有序维度则显著负向影响学生个体教师支持感对其学校归属感的预测作用。

校园文化,学校归属感,多层线性模型

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1]。《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都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广大师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心身的健康成长[2]。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多层线性分析的方法在班级层面探讨校园文化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校园文化相关内容的研究及方法的运用,而且为后续研究、探讨校园文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借鉴。

一、研究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三个地市选取学生被试,共计30个班级731名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23名,二年级学生334名,三年级学生174名。男生339名,女生392名。平均年龄为13.66岁(SD=1.032)。

教师被试为所选30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其中男性教师13名,女性教师17名。年龄在20—29之间的有10名,占33.33%;在30—39之间的有16名,占53.33%;在40—49岁之间的有4名,占13.33%。

(二)研究工具

校园文化问卷采用王俊有编制的中学校园文化问卷[3],包含五个维度20个项目。五个维度分别为:人文关爱、环境烘托、规范有序、成就目标、创新活泼。五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变异量的62.409%。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8。

学校归属感问卷采用Anderman的学校归属感问卷,共有5个项目,国内研究者使用该量表的结果表明其一致性系数为0.785,分半信度为0.714[4]。

教师支持问卷采用What Is Happening In This Class(WIHIC)问卷中的教师支持(teacher support)分量表,该分量表的一致性信度为0.88。

(三)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统计软件为SPSS15.0和HLM6.08。

二、研究结果

(一)研究所用问卷的质量分析

对学校归属感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发现该问卷呈现单维结构,共解释变异量的55.20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5,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对教师支持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发现该问卷包含一个维度,可以解释变异量的51.764%,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6。

(二)学校归属感与教师支持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系数分析

本研究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系数分析(n=731)

(三)教师校园文化水平对学生变量影响效应的多层线性分析

采用HLM进行教师校园文化对学生变量的多层线性分析。第一层变量为学生变量,探讨学生性别及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第二层变量为班主任老师变量,考察教师校园文化变量在班级水平上对第一层学生变量的影响。

1.个体水平上,学生性别及教师支持感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

首先,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在学生个体水平上,即未包含第二层教师校园文化各维度预测变量的情况下,进行以学生性别及教师支持感为预测变量,以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的随机回归分析。所构建的回归方程如下。

第一层:(学校归属感)ij=B0j+B1j(学生性别ij)+B2j(教师支持感ij)+rij

第二层:B0j=γ00+μ0j

B1j=γ10+μ1j

B2j=γ20+μ2j

其中,下标“j”代表班级标号;“i”代表学生标号;“ij”表示第j个班级的第i名学生,B0j代表第j个班级所对应的因变量的均值。在HLM中,第一层模型的数据在未进入回归方程之前,均已经过“中心化”的处理,从而也就使得回归模型的截距具有了明确的意义。B1、B2分别代表各班级的预测变量对于其因变量的预测效应,即斜率。B0,B1和B2由第二层的三个回归方程来估计。其中γ00、γ10和γ20分别为B0,B1和B2在第一层样本总体中的预期值。μ0j、μ1j和μ2j代表班级j在相应方程变量项目上的残差。

另外,在本模型中,由于学生的性别不是连续变量,还需要对其进行设置,本研究将男生赋值为1,女生赋值为0。

表2 学生性别与教师支持变量对其学校归属感的随机回归分析

表2显示,经回归系数的t检验,学生性别对其学校归属感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0.592 0,p>0.05)。进一步方差成分分析显示,学生性别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也不存在班级水平上的差异(χ2=41.367 3,p>0.05)。而教师支持感表现出对学校归属感的显著预测作用(t=12.933 0,p<0.001),说明教师支持感越强,其学校归属感越大。进一步方差分析显示,教师支持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班级差异(χ2=76.658 1,p<0.001)。

2.教师校园文化各维度对学生回归系数的影响

根据表2结果,构建第二层的回归方程模型,由于性别变量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不显著,且不存在显著班级间差异。故在第二层回归方程模型中将不再考虑教师变量对性别影响效应的影响。在第二层中添加教师性别、学校类型及校园文化各维度作为预测变量,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如下。

第一层:(学校归属感)ij=B0j+B1j(学生性别ij)+B2j(教师支持感ij)

第二层:B0j=γ00+γ01(教师性别)+γ02(学校类型)+γ03(人文关爱)+γ04(环境烘托)+γ05(规范有序)+γ06(成就目标)+γ07(创新活泼)+μ0j

B1j=γ10+μ1j

B2j=γ20+γ21(教师性别)+γ22(学校类型)+γ23(人文关爱)+γ24(环境烘托)+γ25(规范有序)+γ26(成就目标)+γ27(创新活泼)+μ2j

模型中,教师性别和学校类型进行哑变量编码,其中教师性别变量中,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0;学校类型中重点学校赋值为1,普通学校赋值为0。

由表3可以看出,在教师变量对学生水平回归系数的二层线性模型分析中,教师性别和学校类型变量的影响没达到显著,说明不会因为教师性别和学校类型不同而造成班级间学校归属感的显著差异,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女性教师的正向影响较男性教师要好;重点学校要比普通学校的正向预测效果好。在校园文化各维度上,人文关爱、创新活泼在班级水平上显著正向预测学生教师支持对学校归属感影响,而规范有序维度则显著负向影响。

另外HLM不仅可以算出未加入第二层预测变量时的方差成分,还可以计算出加入第二层预测变量后班级间变异的大小。比较本模型中加入第二层预测变量前后学生教师支持感对其学校归属感的预测作用在班级之间变异情况的变化,可得表4的结果。

表3 教师变量对学生水平回归系数的二层线性模型分析

表4 教师变量在学生变量班级变异中所能解释的方差成分和比例

三、讨论与分析

采用HLM软件,以教师性别、学校类型以及校园文化各维度为第二层预测变量,以学生性别与教师支持感为第一层预测变量,以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进行二层线性回归分析。经过第一层线性模型的构建和运行分析,发现学生性别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不存在班级上的显著差异;而教师支持感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班级间差异。这说明不同班级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感显著不同。以此为基础,构建第二层模型,即加入教师变量,包括性别、学校类型和校园文化各维度变量,结果发现教师性别和学校类型均不显著影响学生水平的回归系数,而校园文化的人文关爱、创新活泼两个维度则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班主任老师不同的人文关爱和创新活泼的态度,会对学生学校归属感造成显著的差异。而规范有序维度则起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规范要求越高,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与抵触,反而不利于教师支持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正向作用。

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重视提升班主任教师群体的校园文化认知水平

班主任老师的校园文化水平显著影响着本班级学生层面的教师支持感对其学校归属感的影响,这就要特别重视班主任老师校园文化的认知情况,采取多种理论与实践教育方法,让班主任老师的核心价值观念归属到校园文化的精神上来,进而以点带面,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二)重视素质教育,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氛围

一个学校氛围的活泼与否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重视素质教育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1] 教育部. 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R].2006.

[2] 王福建. 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 王俊有. 城市中学校园文化的实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2.

[4] Fraser B J. Classroom environment instruments: development, validity and applications[J]. Learning environment research, 1998(1).

(责任编辑:王兰锋)

TheEffectofCampusCultureontheStudents’SchoolBelonging:BasedontheAnalysisofHierarchicalLinearModel

LI Qiao-ling, WANG Jun-you, WANG Ming-hui

(InstituteofPsychologyandBehavior,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

Through surveying with staff and students of middle school from 9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such statistical methods as EFA and HLM were applied for the data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were that the effect of teachers’ support perceived by students to their school belonging was positively impacted by “humanism care” and “innovation” of staff’s campus culture significantly in the class level.Whereas, the “norms”of staff’s campus cultur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support perceived by students to their school belonging.

campus culture; school belonging;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2014-04-08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专项课题(GEA090011);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教社科〔2014〕295号);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09-1922)

李巧灵(197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副教授;王明辉(1976—),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G647

: A

: 1008—4444(2014)06—0158—03

猜你喜欢

归属感校园文化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光的维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