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的探讨

2014-08-08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科研院所产学研

齐 颖 岑 山 于 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50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医药科研院所正处于转型过渡的关键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总体目标将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的特点,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为重心。我国医药科研院所在新形势下,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各个机构从领导班子到课题负责人以及具体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何转型,如何顺利过渡,如何从国家全额拨款支撑机构运行,到加大自身发展力度,与市场接轨。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成为医药科研院所深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医药科研院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医药科研院所在国家多年支持下,积累了大量资源,目前仍是我国新药研发的主力军,也是产学研模式中的主导。通过政府加强政策导向与支撑作用,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合作激励机制等,从而引导、推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1]。通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创新联盟,搭建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药科研院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就制约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借鉴国外产学研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新形势下医药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一体化进行思考。

1 医药科研院所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目前医药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1 建立高科技产业企业

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科研优势,创办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了资本多元化。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有性质资产,明确产权,由企业自主经营,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国有性质资产实现了增值。通过科研院所建立高科技产业企业,一方面可以促进体制改革,还可以弥补医药科研院所经费不足的问题。

1.2 参股高科技企业

在与非自营企业合作中,转换思路,以技术入股,不是过分追求盈利,而是发挥优势,规避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待技术转化为有形资产并实现增值后,可经董事会同意后进行转让,用于支持其他科研成果的转化。以这种灵活而稳健的资本运营方式实现与企业的双赢,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技术开发和转让

技术服务是指科研院所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改进生产工艺等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性合作以及对项目进行技术分析的咨询性服务。作为产学研模式的一种方式,技术服务可以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服务于企业,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服务为科研院所增加了用于自我发展的横向资金,是产学研一体化中最基本和普遍的一种合作模式。成果转让指的是科研机构将已开发出的科研成果转让给另外一方,由另一方进行成果转化。尽管这一模式可以借力于企业的转化能力,快速实现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解决科研机构资金不足等问题,但由于技术成果转化(特别是医药行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使得成功率不高。有研究表明,科研成果转化所需资金通常为前期研发费用的十倍以上,转化的难度很大。

2 制约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的因素

2.1 科研选题多以论文、专利等为指标,缺乏市场调研

目前,医药科研院所在科研中出现了重学术不重技术、重研究成果不重成果应用、重纵向课题(国家来源)不重横向课题(企业来源)等倾向,导致科研活动与社会应用相脱节。产学研各方在结合中追求的共同目标和价值不尽一致,科研人员缺乏市场意识,科技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2]。由于目前科研院所人才评价侧重于承担国家课题、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专利申请,很少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在选题立项之初,大多更为注重前沿性,而对于实用性的项目纳入较少,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主动性。长久以来缺乏成果产业化的经验积累和开发团队,使产学研合作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科技转化吸引资金难度较大

由于科技成果在进行实验室研究后走向产业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资金,但是产业化的前景在这时又不是非常明朗,所以吸引资金的难度非常大。我国医药行业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自筹经费。显然,科研院所多年以学术为要务,引入风险投资的意识不强。我国现有风险投资资金的运作主要还集中在成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末端,而从源头开始扶持创新的创业投资设立较少,风险投资市场的流动性还有待加强,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3]。项目要具备足够的发展潜力,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并有可能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吸引资本投资的眼球。

2.3 创新型复合人才缺乏

创新型复合人才是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特有的性质,很难引进懂得市场运行机制的既有专业背景,又善于管理的复合人才。目前在医药科研院所中,开发项目的具体管理人往往由专家担任,专家要承担培养研究生、把握课题进度、管理实验室等研究工作,难以同时兼顾科技成果转化的繁重工作。另外,投资项目创业的主体大多是科技专家,对于专业管理知识和产业化经验存在不足。这也是造成投资项目绩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4]。科研院所学术资源丰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齐备,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以免造成研发资源重复性浪费。创新型复合人才已成为医药科研院所发展的迫切需求。

3 国外产学研发展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各发达国家政府普遍重视制度建设,并通过实施综合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等方式形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5-6],值得转型中的医药科研院所构借鉴。

3.1 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建立联合研究中心

美国科研工作直接面向产业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在适合的科技政策引导下,中、低层次的技术合作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自愿发起,主动联合创办研究中心。这种合作模式既弥补了科研机构科研经费的不足,又能够使科研机构深入生产领域,了解实际问题,使科研工作有的放矢。

3.2 政府在国外产学研一体化中发挥支撑作用

美国政府从资金上对于基础研究、成果推广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通过税收和信贷政策间接地增加政府或其他资金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的同时鼓励以风险投资在高校创办高新技术公司[7]。英国产学研的实施规划性很强,在信息、生物等领域加大力度,并且由政府规定在这些领域开发项目必须借助产学研的联合。比如“联系计划”,由政府部门及各个研究项目管理委员会管理和支持,由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申请,合作承担项目,开展重大战略影响领域的成果转化[8-9]。

3.3 创建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日本政府注重发挥引导作用。由政府支持,建立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的中介机构。这些科技中介机构主要将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集成、分析,从中选择出适合技术转化、进行产业化的项目,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有效资源配置、项目信息交流、专利代理、协助开发等服务,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的平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加快产学研技术贸易的流通。

4 新形势下加快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思考

4.1 新形势下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4.1.1 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优势 我国的医药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密集型部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应依托本单位重点学科的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高科技产业又促进科研机构得以获得更多科研项目,为学生与教师提供锻炼与科研的机会,促进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10]。产学研相辅相承,逐步实现共同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研究所在一类新药的创制中先后将去甲万古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可利霉素等推向临床,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尤其是传染病控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1]。

4.1.2 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医药产业化格局中,发达国家占领了大部分高端市场。跨国制药企业以其强大的人力、财力优势,成为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天然药物、中药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各研发机构竞相追逐的新目标,把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医药,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成为热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项目成果转化率高达60%~80%,而我国的仅为30%,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率则更低,只有10%~15%[12]。

4.2 由创新药物占领市场先机

建立产学研技术平台,拓展高端创新源头,既要有市场需要,还要抢占研发制高点,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4.2.1 通过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 坚持高标准、深层次科研,把核心技术和关键理论作为创新的根本,重视团队合作创新。高科技研究需要高深的理论基础,因此需要长期、稳定、牢固的科研投入,这样避免了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现代专利机制承认技术创新的险胜优势[13]。近年来,医药产业需求的推动下,医药科研机构加大创新药物研究,逐步具备了自主研发新药的基本条件,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正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各个阶段。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占领医药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应遵循市场的规律,选择有学科优势,附加值高、短期不易被仿制和转化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作为拳头产品投入市场,实现产业化。

4.2.2 加强与国外高科技企业和基金会的实质性研究合作 申请国际专利,将具重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推进国外市场,进入临床,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自主研发,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以国际交流带动产业发展,吸引国外资金,促进人才培养。通过与国外制药企业合作,实时了解国际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扩大对外影响和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有实力的跨国制药企业以及西方重要相关机构的投资与支持,进而全面提高自身水平。

4.3 多渠道加强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建设

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其各个环节都需要综合素质极高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产业化需要创新人才的团队来实现。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既有医药相关专业背景,又懂得开发、生产、营销,熟悉知识产权、药品审批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这样的高级人才,在目前的医药科研院所乃至整个医药行业都是稀缺的。

加强人才建设,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方面与企业的联系作用[14]。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就关注对其实践能力的引导,鼓励研究生选择产学研方面富有挑战的课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己经由单一的学术性逐步加大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力度。同时,与企业建立联盟,以项目为依托,科研院所发掘本单位有开发潜力的科技人才深入到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科研和技术难题的同时,学习管理知识,将创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到科研院所,注入新鲜血液,帮助其解决产业方面的难题。通过人才的流动,搞活人才的培养模式。另外,还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重视尊重人才,关心爱护人才,以人为本,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科研院所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确保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科研院所还要从政策上给予创新型复合人才以支持。纵观产学研合作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在推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都把利益激励作为驱动的主要杠杆[15]。由于科研院所长期以科研为标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优惠政策比较少,因此开发人才对于成果转化这项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科研院所从考评机制、职称聘任、收入分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提高科技人才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4.4 看准市场,准确对接,把握产业化的制高点

科研机构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和专家资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医药领域实现生物、化学、临床、信息技术等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建立合作联盟。提高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资源整合效率不仅可以提高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净收益,还可以增加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稳定性[16]。通过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与市场无缝对接,尽量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准确定位的研究项目一旦成熟,必将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要素,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社会价值,成果的技术转移也将成为产学研合作中顺理成章的环节。因此,医药科研院所要制定长期、中期产业发展规划,突出自身优势。

4.5 转化思想,借力“外脑”,开发引资

4.5.1 转变思想 既有原创药的开发,又有技术服务,还可开拓外包市场。“外包”就是企业把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拆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研发机构承包。通过参与国外医药大型企业的外包,可以让我国的科研机构熟悉规范的国际化运作模式,学习知名医药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如何提高成果转化率。

4.5.2 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一体化,需要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达到合理配置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医药科研的投入大大增加,由于科研院所积累了巨大的科研财富,其产出的前期成果为后期投入产业化避免了一定的风险。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能够通过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整合,使得各方利益能够较为公平的分配。适当借助“外脑”,比如专业咨询机构或中介机构,购买“管理服务”、“中介服务”,从整体规划和战略,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为科研院所开出“处方”,那么就可以降低合作风险,争取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加速产业化进程。同时,中介机构和专业的咨询机构在引进创业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的应用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可以为转型中的医药科研院所吸引更多资金出谋划策。

5 小结

医药科研院所在新时期需要搞活经济,但不能完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还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资源,担负起国家赋予医药科研院所特有的使命,坚持关注产出较少的公益性健康问题,以此形成产业与科研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更好地造福国计民生。产业化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对科研有更好的支撑,力争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吴淑娟,薛振伟.高校产学研合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石油教育,2010,(2):80-82.

[2] 李志强.科技成果为何转化难[J].求是,2004,(23):56-58.

[3]王晓锋,王连军.创新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8-10.

[4]李春兰,李宝山.我国科技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92-93.

[5]孙福全.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其启示[EB/OL].http://www.xtxkj.gov.cn,2009.

[6]Carayannis EG,Alexander J,Ioannidis A.Leveraging knowledge,learning,and innovation in forming strategic government-university-industry (GUI)R&Dpartnershipsinthe US,Germany, and France[J].Technovation,2000,(20):477-488.

[7]张玲,贾淑英.国外产学研结合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3):60-64.

[8]程桂枝,程轶平,唐五湘.英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5,(12):46-48.

[9]Bill.More Stick Than Carrot on Offer[J].Nature,1986,324(12):606.

[10]万健,赵烨烨.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利益机制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50-51.

[11]李梅芳,刘国新,刘璐.企业与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2,(9):154-160.

[12]马德秀.产学研结合障碍须立法突破[N].科学时报,2010-3-10(4).

[13]杨广青.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迎接“大科学”时代的挑战[J].科技管理研究,2001,(4):60-62.

[14]Hilary Sunman.Science parks and the growth of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s[C].The proceedings of the UK Science Park Association's Annual Conference held on 6th December 1986 in association with Peat Marwick Mclintock,Cardiff, CSPEconomic Publication Ltd.,1987,5.

[15]王燕,黄韬,林华庆.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2,(12):22-23.

[16]刘俊.论非零和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J].中国市场,2007,(12):115.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科研院所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