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和护理
2014-08-08朱翠平
朱翠平
摘 要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社区应用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 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房和老年病房接受输液治疗患者121例,分为A组58列和B组63例。A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B组采用一般静脉头皮针输液,比较两组的穿刺结果。结果:A组渗血、渗液、肿胀、静脉炎例数明显少于B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社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输液静脉留置针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2-0034-03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intravenous catheter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ZHU Cuiping
(Xinc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ravenous catheter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one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fusion treatment in the medical and geriatric wards from Jan. to March 2013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of 58 patients and group B of 63 ones. Group A received intravenous catheter infusion and group B received general scalp venous infusion.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ymptoms of bleeding, exudate, swelling, phlebitis in group A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those in group B.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Adoption of intravenous catheter can reduc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peated puncture and the workload of nurses, which is worthy of recomending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KEY WORDSinfusion; intravenous catheter; community nursing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动静脉采血等护理之中。具有保护血管、保证静脉通道畅通,为抢救赢得时间[1] ,减少患者反复接受穿刺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现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心内科病房和老年病房接受输液治疗患者121例,其中男47例,女74例,年龄65~90岁。分成两组,选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组)58例,选用一般静脉头皮针(头皮针组)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所用药物及穿刺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留置针组
操作前向患者说明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做到知情同意,消除患者顾虑及焦虑、紧张情绪。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向其陪护者解释清楚。选择“Y”型封闭式留置针,在不影响输液速度和治疗的前提下,型号选择比较细、短的留置针,以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且留置针进人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留置针胶布选用3 L医用胶贴。穿刺部位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浅静脉,并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部位。为预防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下肢静脉不作为成年人选择血管的常规部位[2]。
穿刺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可采取平卧位、侧卧位或坐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3],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皮肤消毒。进针时嘱患者握拳,留置针斜面向上,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食指捏紧留置针护翼与皮肤呈150~300。沿血管正上方或侧方刺入皮肤,并缓慢进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 mm,右手固定不动.左手持Y型接口送套管.以确保外套管项部进入静脉腔,然后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打开输液调节器,观察输液通畅后固定。采用3 L医用胶贴做密闭固定,胶贴与皮肤之间不留空隙,粘贴牢固但不过紧,保证穿刺点在医用胶贴的中心。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用一条胶布将输液器针头固定在皮肤上,切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覆盖住。再用一条胶布固定延长管并在胶带上注明留置日期和时间,便于掌握留置有效期。
一般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稀释的肝素钠盐水封管,目前认为肝素钠盐水优于生理盐水。肝素钠盐水封管液的配置方法是:用0.9%的生理盐水250 ml加肝素钠1.25 U。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盐水3 ml,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 mm缓慢推注。采用边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 ml后,边推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避免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4]。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国外为4 d,我国教材规定静脉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 d,最好不超过7 d[3]。
1.2.2头皮针组
采用传统输液法, 即排气时将莫氏管倒置, 待液面至1/3~1/2 时, 将滴管倒转180°使液体直流下方,直到排尽空气;进针时嘱患者握拳,采用15°进针,先穿破皮肤沿血管方向潜行一段距离进入血管,见回血再平行进入少许,固定头皮针时第2条胶布作交叉固定;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横压穿刺点迅速拔针, 局部按压片刻。
2结果
2.1穿刺结果
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留置针组渗血、渗液、肿胀、局部感染、静脉炎例数明显少于头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患者满意度比较
留置针组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为98.28%,头皮针组患者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表2)。
3讨论
3.1加强置管期间的健康教育
由于静脉留置针较普通的输液穿刺针粗长,在血管里留置的时间较长,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所以在进行留置针穿刺前,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如告知静脉留置的目的意义和好处、置管后自我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等。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书,并进行相关操作。置管期间要加强指导,活动时应避免置管肢体下垂、负重、过度活动(如打球、跳绳),以免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管。要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沐浴时用保鲜膜包裹胶贴及其周围,防止进水。胶贴污染、卷边或出汗较多时应报告护理人员及时更换胶贴。
3.2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
3.2.1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以保证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痛苦。
3.2.2置管期间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严格交接班制,患者床头设有醒目标志,做好全面的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消毒1次,更换医用胶贴,至少每周更换2次肝素帽[5]。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输液过程中,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造成空气栓塞。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高渗液体时,应减慢输液速度,或者采用两路液体同时在1个静脉留置针上输入的方法,其中另一路输入等渗液体,这样可以使高渗液体的渗透压降低,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6]。输入刺激性药物时,穿刺肢体给予持续湿热敷,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延长血管使用时间。
3.2.3拔管护理
停止输液或留置针到期拔管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药液停止滴注。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应轻轻挤压输液管,使留置针内有少许回血,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针眼处将针拔出,以免药液漏出皮下,造成皮肤坏死。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是棉签顺着血管方向按压,并抬高肢体。按压3 min以上,可避免淤血和渗血的发生[7]。
3.3作为社区护理技术加以推广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先进成熟的技术,在二、三级医院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如果护理得当,可以留置1周左右,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8-9]。因此,静脉留置针技术在社区护理中尤其适用。作为社区技术,社区护士应加大对静脉留置针的宣传教育,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同时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和知识水平。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加强输液巡视,观察病情,有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华, 仝昕, 韩纯燕, 等.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0): 95-96.
[2] 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10-12.
[3] 李淑迦, 巩玉秀. 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3, 284-286.12.
[4] 张晶, 栾卫红, 郑金菊, 等.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7): 144-144.
[5] 陈美娟.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安徽医学, 2011, 32(6): 830-831.
[6] 赵素新, 王翠云, 刘静雯, 等. 静脉留置针应用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4): 69-70.
[7] 李力红.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3): 68-69.
[8] 张春香.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 2010, 16(22): 137.
[9] 罗三妹, 霍咏红. 静脉留置针在门诊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2, 33(25): 5533-5534.
(收稿日期:2013-10-10)
3.2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
3.2.1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以保证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痛苦。
3.2.2置管期间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严格交接班制,患者床头设有醒目标志,做好全面的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消毒1次,更换医用胶贴,至少每周更换2次肝素帽[5]。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输液过程中,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造成空气栓塞。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高渗液体时,应减慢输液速度,或者采用两路液体同时在1个静脉留置针上输入的方法,其中另一路输入等渗液体,这样可以使高渗液体的渗透压降低,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6]。输入刺激性药物时,穿刺肢体给予持续湿热敷,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延长血管使用时间。
3.2.3拔管护理
停止输液或留置针到期拔管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药液停止滴注。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应轻轻挤压输液管,使留置针内有少许回血,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针眼处将针拔出,以免药液漏出皮下,造成皮肤坏死。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是棉签顺着血管方向按压,并抬高肢体。按压3 min以上,可避免淤血和渗血的发生[7]。
3.3作为社区护理技术加以推广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先进成熟的技术,在二、三级医院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如果护理得当,可以留置1周左右,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8-9]。因此,静脉留置针技术在社区护理中尤其适用。作为社区技术,社区护士应加大对静脉留置针的宣传教育,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同时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和知识水平。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加强输液巡视,观察病情,有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华, 仝昕, 韩纯燕, 等.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0): 95-96.
[2] 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10-12.
[3] 李淑迦, 巩玉秀. 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3, 284-286.12.
[4] 张晶, 栾卫红, 郑金菊, 等.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7): 144-144.
[5] 陈美娟.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安徽医学, 2011, 32(6): 830-831.
[6] 赵素新, 王翠云, 刘静雯, 等. 静脉留置针应用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4): 69-70.
[7] 李力红.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3): 68-69.
[8] 张春香.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 2010, 16(22): 137.
[9] 罗三妹, 霍咏红. 静脉留置针在门诊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2, 33(25): 5533-5534.
(收稿日期:2013-10-10)
3.2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
3.2.1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以保证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痛苦。
3.2.2置管期间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严格交接班制,患者床头设有醒目标志,做好全面的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消毒1次,更换医用胶贴,至少每周更换2次肝素帽[5]。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输液过程中,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造成空气栓塞。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高渗液体时,应减慢输液速度,或者采用两路液体同时在1个静脉留置针上输入的方法,其中另一路输入等渗液体,这样可以使高渗液体的渗透压降低,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6]。输入刺激性药物时,穿刺肢体给予持续湿热敷,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延长血管使用时间。
3.2.3拔管护理
停止输液或留置针到期拔管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药液停止滴注。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应轻轻挤压输液管,使留置针内有少许回血,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针眼处将针拔出,以免药液漏出皮下,造成皮肤坏死。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是棉签顺着血管方向按压,并抬高肢体。按压3 min以上,可避免淤血和渗血的发生[7]。
3.3作为社区护理技术加以推广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先进成熟的技术,在二、三级医院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如果护理得当,可以留置1周左右,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8-9]。因此,静脉留置针技术在社区护理中尤其适用。作为社区技术,社区护士应加大对静脉留置针的宣传教育,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同时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和知识水平。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加强输液巡视,观察病情,有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华, 仝昕, 韩纯燕, 等.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0): 95-96.
[2] 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10-12.
[3] 李淑迦, 巩玉秀. 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3, 284-286.12.
[4] 张晶, 栾卫红, 郑金菊, 等.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7): 144-144.
[5] 陈美娟.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安徽医学, 2011, 32(6): 830-831.
[6] 赵素新, 王翠云, 刘静雯, 等. 静脉留置针应用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4): 69-70.
[7] 李力红.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3): 68-69.
[8] 张春香.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 2010, 16(22): 137.
[9] 罗三妹, 霍咏红. 静脉留置针在门诊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2, 33(25): 5533-5534.
(收稿日期: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