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启动技术对心理干预的启发

2014-08-08王乾东胡超傅根跃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无意识具身认知心理干预

+王乾东++胡超++傅根跃

摘要:传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强调来访者需要有意识地改变当前的心理、情绪或行为状态,但是近年来许多基于启动技术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却发现,认知、情感甚至行为的调控可以在脱离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因此,以启动技术为基础,对来访者进行无意识的心理干预治疗便成为了可能。本文探讨了启动技术应用于心理干预的机制,并列举了该技术可能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启动;无意识;目标追求;具身认知;心理干预

一、引言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启动(priming)研究主要关注外部环境(包括语义概念、视觉图像、身体感觉等)对相关心理表征的激活和心理表征的激活对不同心理现象的影响,如暴露于黑人相关的词语中时能激活被试关于黑人相关的心理表征并产生黑人具有攻击性的刻板印象[1],用手摸过温暖的杯子后,能激活被试心理温暖(psychological warmth)的心理表征并能使被试更多地知觉他人具有温暖的特质(如友好、善良等)[2]。启动也被用来当作一门实验技术,采用该技术的一般实验过程是:主试首先给被试呈现启动刺激,然后被试完成一个表面上与启动任务无关的任务,最后主试要求被试回答是否知道实验的意图和两个任务之间的联系。如果被试没有意识到实验的意图和两个任务间的关系,并且启动刺激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就认为发生了启动效应。比如,巴格(Bargh)等人发现用老年人刻板印象相关的词语(如有皱纹、白发苍苍等)启动的被试比用中性词语启动的被试走路更慢,并且被试并没意识到这些词语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1]。

传统的心理咨询强调来访者主动地、有意识地通过意志努力来改变自身的不良认知、情绪和行为,如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通过有意识地挑战自动化思维来改变来访者潜在的功能性失调。即使行为主义不强调有意识地改变认知,但他们的暴露或行为矫正技术都需要来访者的意志努力。传统心理学中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也认为只有通过有意识的控制,才能达到成功或者积极的结果。但是,现有一系列研究表明无意识的过程可以获得与有意识过程一样的结果。如巴格等 (2001)的研究发现,在没有时间完成两项任务的情况下,被成就目标启动的被试比控制组的被试更愿意继续完成枯燥的第一项任务,而不是选择去完成第二项有趣的任务;而且在面对障碍时,实验组被试比控制组被试表现得更有恒心[3]。这意味着对于行为的改变,不论是有意识过程还是无意识过程都具有同等程度的作用。因此,使用以启动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似乎成为了可能。

二、以启动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

社会心理学中以启动作为研究技术主要应用在对无意识目标追求(unconcious goal pursuit)与具身化(embodiment)的研究中,因此以启动为基础的心理干预也应该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

1.无意识的目标追求

目标(goal)是个体期望达到的某种状态或结果在大脑中的表征,它可能潜在地影响人的评价、情感和行为活动。许多理论假设目标的追求都是有意识的,但是随着社会认知心理学的无意识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提出,目标可以被自动地激活,人们可以无意识地追求目标。目标的自动激活对社会评价、社会行为和主观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标观念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一旦被激活,就会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目标方向进行[3]。

无意识目标追求的自动化模型认为,目标是一个心理表征,它可以被环境中的特定刺激所激活,因为过去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常常一贯地追求该目标。比如,用刻板的方式经常、反复地看待某群体成员,那么该群体成员就和这种刻板印象表征形成紧密联结,当出现该群体成员信息时,就会激活其刻板印象[4],引发符合刻板印象特征的目标行为[5]。有研究者使用了无关学习范式研究发现,“印象形成”启动组和“记忆”启动组的被试在报告是否尽力形成目标人物印象或记忆目标人物信息方面并无差异,并且几乎所有被试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阅读目标人物行为时追求了特定目标,但是事实上,印象形成组比记忆组的记忆效果更好,并且他们对行为信息的记忆也有更高的主题组织(thematic organization),即采用了印象形成的记忆方式去记忆[6]。大量的研究表明,无意识的目标追求与有意识的目标追求通过相似的心理加工过程对认知和行为产生相同的结果[7]。

2.具身化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具身化是指我们的思想、感觉和行为是以感觉经验和身体状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8]。根据具身认知理论(theories of embodied cognition),认知表征是以头脑中的感知运动系统为基础建立的。人们通过经历到的身体状态发展起抽象的知觉表征,由于具体的感知经验是这些表征的一部分,因此,这些经验的激活会影响心理模仿和抽象的思考。

一系列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理论。威廉姆斯(Williams)和巴格 (2008)用实验证明,个体仅仅用手感觉物理的温暖(physical warmth)就能激活人际温暖(interpersonal warmth)的概念,从而影响人们的印象形成和分享行为[2]。史诺(Schnall)等人也用实验证明了身体干净和道德之间存在具身的联系[9]。这几个研究证明了人们会用具身的温度和干净来认识抽象的人际关系和道德,人际温暖和道德纯洁的感知是以温度和干净的身体经历为基础构建的。至于这种联系的建立,威廉姆斯等人提出了搭脚手架的过程(the process of scaffolding): 对抽象事物的表征或理解是以人们早期经历的物理环境(如空间位置上的移动)为基础建构起来的[10],当抽象的概念被已经存在的概念搭脚手架似的建立起来时,这些概念就在头脑中相互联系起来,因此启动一个概念就能激活相联系的概念的表征。比如,在小时候我们经历母亲温暖的拥抱(物理上的温暖)时,同时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信任等(心理上的温暖),我们就用客观实在的物理上的温度来构建抽象的心理温度,导致启动物理上的温暖就会激活心理上的温暖[2]。并且,许多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已证实物理和心理上的温度激活一些相同的脑区[11]。

三、以启动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的可能应用领域

心理干预的一个目标是调节来访者的情绪并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根据这个目标,具身认知方面的研究发现身体体验的温度与人际温暖(interpersonal warmth)紧密相连。个体仅仅用手接触物理的热量(physical warmth)就能影响对他人的评价。温度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亲社会行为,受过温暖启动的被试更愿意把实验得到的礼物分享给自己的朋友[2]。温度还能影响个体的孤独感,感到自身被社会排斥的人往往估计室温更低,而通过洗热水澡能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并且人们在感到孤独时会倾向于更长时间地泡热水澡。温度甚至会影响人际信任,物理温度和人际信任会激活相同的脑区[12]。此外,物理距离也会影响人们的亲密感。威廉姆斯和巴格(2008)要求被试按照指示在坐标纸上画出对应的点。这些坐标指示对应的点可以分为三类:点之间距离比较小、点之间距离比较大以及点之间的距离适中。结果发现:画过较短物理距离线段的被试比画过较远距离线段的被试认为与朋友、家人和家乡有更强的情感依恋[13]。这些研究显示了对物理温度或距离的干预可能调节与人际关系和情绪相关的心理症状。物理的启动,对儿童良好的依恋形成以及其他情绪问题的治疗也很有价值。无意识目标追求方面的研究也发现情绪的调节可以在无意识情况下进行,得到的调节效果甚至超过有意识的调节。上述研究展示出了以启动为基础的心理干预与传统心理干预的不同,个体的改变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

启动干预也可以提高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幼儿等)的适应性功能,而传统的心理干预可能达不到这种效果。比如对于缺少意志力的群体(如幼儿),他们很少能够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社会环境,因此传统的需要来访者进行有意识地调控自己行为的干预方案可能起不到显著的效果。而无意识的启动干预无需意识的参与就能改变来访者的情绪和行为,有研究甚至证明那些经常不用意识调控自己情绪的被试,在无意识启动的干预下情绪的调节效果,比经常用意识调控自己情绪的被试的效果更好[28]。此外,一项关于提高老年人适应性功能的研究使用阈下启动范式发现:相对于消极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词汇(如糊涂的) 被积极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词汇(如博学的)启动的老年人,记忆能力表现得更加出色[14]。当然,启动干预也能促进普通群体的适应功能。如有研究发现启动老年人刻板印象也能影响非老年成人的记忆表现[15]。启动甚至能改变我们的态度,降低自身的负罪感,从而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如最近有研究发现混乱的背景(如垃圾、废弃的自行车等)能增加个体对少数民族的歧视[16],因此有可能通过干净背景的启动来减少个体对少数民族的歧视。钟(Zhong)等人 (2006)的研究发现,通过简单的洗手就能洗去个体心灵上的负罪感[17]。

四、结语

以启动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丰富现有的心理咨询技术。对于许多人际关系和情绪障碍问题,可以通过启动相应的外部线索来对个体进行干预。相似地,一些不良的习惯性行为(如吸烟、酗酒、拖拉),也可以通过启动来访者的厌恶或是回避性行为进行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该技术来激活我们期望的心理表征,比如通过设置电脑桌面背景,暴露于真实或者虚拟的环境中来改善我们的心理状况。但是使用启动技术干预心理问题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来的研究应该检验该技术的生态效度和对真实咨询来访者以及临床病人的干预效果。我们相信,整合传统的心理干预技术和以启动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法能对当代心理咨询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1]Bargh, J.A., Chen, M. & Burrows, L.. Automaticity of social behavior: Direct effects of trait construct and stereotype activation on ac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7):230-244.

[2]Williams, L.E. & Bargh, J.A.. Experiencing physical warmth promotes interpersonal warmth[J]. Science, 2008,322(5901):606-607.

[3]Bargh, J.A., et al.. The automated will: nonconscious activation and pursuit of behavioral goal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81(6):1014-1027.

[4]Bargh, J.A..Conditional automaticity: Varieties of automatic influence in soci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J]. Unintended thought, 1989,3:51-69.

[5]Aarts, H., et al.. Social stereotypes and automatic goal pursuit[J]. Social Cognition, 2005,23(6):465-490.

[6]Chartrand, T.L. & Bargh, J.A..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impression formation and memorization goals: Nonconscious goal priming reproduces effects of explicit task instruc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71(3):464-478.

[7]Gollwitzer, P.M. & Bargh, J.A.. Automaticity in goal pursuit[M]. Konstanz: Bibliothek der Universit.t Konstanz, 2005.

[8]Barsalou, L.W.. Grounded cognition[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J], 2008,59:617-645.

[9]Schnall, S., Benton, J. & Harvey, S.. With a clean conscience cleanliness reduces the severity of moral judgments[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19(12):1219-1222.

[10]Williams, L.E., Huang, J.Y. & Bargh, J.A.. The scaffolded mind: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are grounded in early experience of the physical world[J].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9,39(7):1257-1267.

[11]Todorov, A., Baron, S.G. & Oosterhof, N.N.. Evaluating face trustworthiness: a model based approach[J].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08,3(2):119-127.

[12]Kang, Y., et al.. Physical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rust behavior: the role of insula[J].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11,6(4):507-515.

[13]Williams, L.E. & Bargh, J.A.. Keeping One's Distance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Distance Cues on Affect and Evaluation[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19(3):302-308.

[14]Levy, B.. Improving memory in old age through implicit self-stereotyp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71(6):1092–1107.

[15]Dijksterhuis, A., et al..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associative strength and automatic behavior[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00,36(5):531-544.

[16]Stapel, D.A. & Lindenberg, S.. Coping with chaos: How disordered contexts promot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J]. Science, 2011,332(6026):251-253.

[17]Zhong, C.B. & Liljenquist, K.. Washing away your sins: Threatened morality and physical cleansing[J]. Science, 2006,313(5792):1451-1452.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杨 怡

面对互联网较为嘈杂的媒介与广告环境,企业发布网络信息的每一次尝试,都力图能脱颖而出,并扩大自身在受众当中的知名度。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在网页信息设计上下功夫,以求更有效地实现自身目的。对此,眼动技术证实了何为“吸人眼球”。

猜你喜欢

无意识具身认知心理干预
无意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中被遮蔽的维度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