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供应研究

2014-08-08蒋薇

绿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工林草丛管护

作者简介:蒋薇(1988—),女,云南曲靖人,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2)实行护林监管,护林人在上山巡查过程中,清查火险隐患,制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破坏山林或森林火险等情况,立即报告村两委、乡镇政府及林业执法部门,并主动协助处理。

(3)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在森林火险较高时期的宣传,重点对“五种人”进行的宣传教育。通过管护人员在全村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使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进而提高群众护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3.5强化监管,严格考核

管护人员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要使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必须加强护林员的管理工作。监管部门每月对辖区内管护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通过督察和检查,及时掌握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有效地督促护林员的管护工作;其次是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各乡镇与护林员签订管护责任书,对管护好的护林员,工资报酬按月发放70%,剩下的30%要在年终考核后一次性发放。

严格按照管护制度的要求,规定管护人员每月巡山不少于25d,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要求每月30日前向监管员)上交巡山记录;监管员每半个月要对自己所监管的责任区进行一次巡查,月底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书面巡查报告,再由专门负责人员审核合格后兑现当月工资,对不认真管护,工作不实、达不到管护合同要求的,扣发全年奖励工资。不合格护林员和考核分位于末位的解除聘用关系,另行选聘护林员。

参考文献:

[1] 侯晓冬,周震.泰安市河砂资源管理的实践[J].山东水利,2010(7).

[2] 曹步山.关于建立河砂长效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水利,2008(11).

[3] 殷勇,吕华,古松.大汶河砂资源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研究[J].山东水利,2008(11).

[4] 李荣长,禹敦臣,刘永辉.大汶河河砂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4).

[5] 高宗军,李怀岭,李华民.河砂资源过度开采对水环境的破坏暨环境地质问题——以山东大汶河河砂开采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3).型坡面为研究对象。研究区隶属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养白牛村委会,地理位置为E102°47′21″~102°52′02″,N24°32′00″~24°37′38″,流域总面积35142km2。研究区地貌类型为中山高原地带,多年平均降雨量1050mm,干湿季分明,雨季为5月下旬~10月下旬,暴雨基本出现在雨季,年平均径流深30mm,年均蒸发量为900mm。流域土壤主要是红紫泥土和红壤,主要地类有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云南松-兰桉人工林、荒山荒坡、坡耕地和梯田等,农作物以种植烤烟为主。

2.2径流小区布设

根据小流域特点,在小流域内选取坡耕地、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四种地类布设4个水平投影面积为5m×20m的径流小区。坡耕地内种植烟草,其他径流小区内的主要植物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L.)Beauv.ex Roem.&Schult)、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n.)、云南松(Pinus Yunnaneneis Franch.)、桉树(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Don.)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区域特征见表1。

表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区域特征

小区坡位坡度/°坡向土壤类型主要植物种海拔

/m植被盖度

/%坡耕地中下部18.58南北向红紫壤种植烟草1773次生林中下部24.62东西向红紫壤云南松、旱冬瓜、紫茎泽兰等178790人工林中下部18.58南北向红紫壤云南松、桉树、紫茎泽兰等178865灌草丛中下部20.84南北向红紫壤紫茎泽兰、扭黄茅、鬼针草等179095

2.3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2.3.1样品的采集

于2012年9月25日,对4种土地利用类型坡下部、坡中部及坡上部0~60cm土层按分层取样法(0~20cm,20~40cm,40~60cm)进行取样,每个样点重复取3个样作为平行,3个平行之间间隔2.5m,坡位之间的间隔为10m。将所取土样带回实验室风干后去除杂质,经研磨、过筛后对其有机质、全氮含量进行测定。

2.3.2测定方法

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全氮用凯氏蒸馏法测定。用Excel、Spss11.5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分布

3.1.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即随土层自上而下呈现出递减趋势,表现出“上肥下瘦”的特点。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差距也随之减小,这种差异在次生林和人工林中表现较为明显,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枯落物在土壤表层进行分解,只有少部分有机质在下渗水作用下迁移、淋溶到下层土壤。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表现为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坡耕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地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补充与积累,次生林凋落物量多,受人为扰动少,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因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人工林受人为扰动的影响,且林分结构相对单一,但由于其枯枝落叶层较灌草丛更为丰富,因此其有机质含量低于次生林而高于灌草丛。坡耕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没有积累的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含量最低。

图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

3.1.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的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剖面的全氮含量均出现表聚现象,且从表层到深层呈现递减趋势,同样,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差距也随之减小。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表现为灌草丛>坡耕地>人工林>次生林。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灌草丛草本植物分布广泛,具有致密的浅层根系,可以富集土壤养分[6]。人工林和坡耕地受到人为施肥的干扰,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坡耕地中人类影响因素占主导地位,且与人类干扰强度呈正相关。

3.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关系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回归方程与换算系数统计结果如表2。

表2中换算系数是全氮含量除以有机质含量。表中结果表明: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均达到90%以上,但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坡耕地和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氮素含量的影响大于灌草丛和次生林。在同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全氮含量也越高。但在4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全氮含量随有机质含量变化的程度不同,由此可见,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换算系数不同,坡耕地平均值为0.03790,次生林平均值为0.01328,人工林和灌草丛分别为0.02367、0.03521,即坡耕地>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已有资料表明,土壤有机质一般含氮5%左右。表2中的结果与其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因为换算系数会随着土壤所处的环境和利用状况而发生变化。

3.3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因素

大气降水给土壤带来的氮素只占全氮量的很小部分,土壤母质含氮也极少。因此,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氮素供应的主导因子,也是最直接的因子。其他因素对氮素供应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而起作用的。土壤的水分状况和质地,是影响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土壤水分过多,导致嫌气过程,有机质分解速率降低。质地黏重,不但通气性差,微生物和霉的活性也会受到抑制,并且有机质受到粘粒的保护而可给性降低。因此,排水不良或质地黏重的土壤,其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常比排水良好、质地轻、粗的土壤多[7]。此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重要因素。

图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含量

表2土壤有机质(x)与全氮(y)相关回归方程及换算系数

土地利用类型土层深度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R换算系数0~20cmy=534.254-0.02x0.9150.02465坡耕地20~40cmy=334.005-0.02x0.8590.0258340~60cmy=11.018+0.058x0.9570.063210~20cmy=0.106x-2174.8610.9930.00872次生林20~40cmy=115.499+0.002x0.0890.0141540~60cmy=330.325-0.028x0.8500.016960~20cmy=148.408+0.006x0.9990.01529人工林20~40cmy=0.034x-112.5980.9730.0218440~60cmy=75.754+0.02x0.8300.033890~20cmy=0.031x-83.5890.9900.02474灌草丛20~40cmy=170.105+0.013x0.7820.0337440~60cmy=174.814+0.004x0.3790.04716

4结语

土壤是植物生长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合理施肥对提高林地的生产力至关重要。土壤剖面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现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并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之间的差异随之减小。在同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全氮含量也越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的换算系数不同,表现为坡耕地>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在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的区域内,土壤全氮含量随有机质含量变化的程度不同。如试验区内坡耕地有机质含量最低而全氮含量却很高,是由于坡耕地受到人为施肥及追肥的影响;次生林有机质含量最高而全氮含量较低,是因为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胶体越多,导致含氮有机质的分解速度降低造成的。提高土壤肥力,应该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入手。根据本文所得回归方程或换算系数,可以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估算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全氮的含量。

2014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参考文献:

[1] 周莉,曹建华,程阳,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0):42~44.

[2] 王琳,欧阳华,周才平,等.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4,59(6):1012~1019.

[3] 王青山,何利平.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的相关关系[J].山西林业科技,2003,25(3):25~27.

[4] 陈江华,李志宏,刘建利,等.全国主要烟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评价[J].中国烟草学报,2004(3):14~18.

[5] 李文宣.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研究[J].林业勘测设计(福建),2008(1):107~110.

[6] 刘任涛,赵哈林.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特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9):2081~2082.

[7] 丁文雅.庐山土壤有机质与全氮之间关系的研究[J].

猜你喜欢

人工林草丛管护
草丛音乐会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捉蛐蛐儿
草丛上空的白云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下雨岛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