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2014-08-08吴金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疗效

吴金辉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CAF方案,研究组行TAC方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化疗后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 化疗后,研究组腋淋巴结阳性近期疗效为68.42%,对照组腋淋巴结阳性近期疗效为5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化疗后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特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阳性患者具有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的优势。

[关键词] TAC方案;晚期乳腺癌;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a)-0066-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AC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U Jin-hui

Oncology Department,People′s Hospital of Yu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Yucheng 251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AC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each group of 29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eated with CAF scheme,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C scheme,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oxic and side reaction after chemotherap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axillary lymph node positive effica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68.42%,the axillary lymph node positive efficac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00%,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AC regim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good efficacy,bu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evident efficacy and good tolerance of side effect.

[Key words] TAC chemotherapy;Advanced breast cancer;Curative effect

晚期乳腺癌主要表现为乳腺腺上皮组织产生橘皮样变,伴有阵发性刺痛或隐痛,多以手术或放疗行局部治疗,辅以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新辅助方案行全身治疗[1]。本研究主要对新辅助治疗方案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58例,肿瘤分期:ⅡB期患者20例,ⅢA期患者26例,ⅢB期患者5例,ⅢC期患者7例;行改良术患者40例,行根治术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32~68岁,平均(41.25±5.23)岁;区域淋巴结癌症转阴性者9例,转阳性者20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34~66岁,平均(43.24±5.32)岁;区域淋巴结癌症转阴性者10例,转阳性者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女性且已行病灶切除术;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应用化疗药物禁忌证[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西紫杉醇(批号:H20030585)、环磷酰胺(批号:H353 68258);深圳万乐有限公司生产的吡柔比星(批号:H10962586);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FU(批号:H35869412)。

1.3.2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CAF化疗方案:第1天分别静脉注射500 mg/m2环磷酰胺,静脉滴注40 mg/m2吡柔比星,并在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FU 600 mg/m2。研究组行TAC化疗方案:化疗前1 d开始服用地塞米松片7.5 mg,2次/d,连续服用3 d;第1天分别静脉滴注75 mg/m2多西紫杉醇,静脉注射40 mg/m2吡柔比星与500 mg/m2环磷酰胺。两组患者静脉注射前均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并给予止吐剂等相关干预措施;化疗结束后均给予患者漱口水等口腔护理,3周为1个疗程,均需化疗6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采用WHO相关实体瘤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1个月;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直径乘积降低达50%,其他病变没有增大,持续>1个月;疾病稳定(SD):病变的两直径乘积降低<50%,增大<25%,持续>1个月;疾病进展(PD):病变两直径乘积增大>25%[3]。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予药物与相关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研究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与肠胃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脱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腋淋巴结阳性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为68.42%,对照组为5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腋淋巴结阴性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为88.89%,研究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化疗作为乳腺癌患者局部切除病灶后的全身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消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病灶,缩小肿瘤并降低其临床分期,有效降低术后乳腺癌复发率与死亡率,进而相应提高其临床治愈率[4]。目前,相关文献针对腋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乳腺癌患者癌细胞复发、远端转移与生存期等预后之间的联系已有相对一致的观点[5-7]。由于本研究中的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经相关检查发现均存在微小病灶转移情况,因此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予以相关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CAF方案治疗,在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含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通过嵌入DNA的双链碱基之间,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的翻转,整合铁离子中产生的自由基,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后抑制DNA复制、RNA合成以及连接酶DNA的修复,进而阻止肿瘤细胞行有丝分裂,发挥其抗肿瘤药效作用[8-9]。研究组采用新型TAC方案治疗,在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紫杉醇作为新型的抗微管药物,通过依赖性与可逆性的结合,在微管上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散并防止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增强放射药物的敏感性,导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时无法形成纺锤体于纺锤丝,抑制其分裂与增殖,进而杀死癌细胞,改善近期肿瘤疗效[10-11]。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与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行CAF方案的对照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2.0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79.31%,研究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提示行CAF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两种方案的毒副反应耐受性均良好。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肿瘤近期症状缓解情况,发现TAC与CAF两种方案在治疗腋淋巴结阴性时的疗效类似(90.00% vs 88.89%),但在治疗腋淋巴结阳性时TAC方案缓解率为68.42%,显著优于CAF方案的50.00%。由此可见,腋淋巴结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可采用CAF方案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可行TAC方案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快速降低肿瘤分期的特点。针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由于本文患者例数较少且无复诊与随访相关资料,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与证实。

综上所述,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化疗后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特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的优势。因此,医护人员应依据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耐受性及经济状况等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大海,卢振铎.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60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2,15(9):59-62.

[2]刘驯炎,谢林浩,李蔚冰.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与顺铂2种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6):533-535.

[3]Im SA,Lee KS,Ro J,et al.Phase Ⅱ trial of preoperative paclitaxel,gemcitabine,and trastuzumab combination therapy in HER2 positive stage Ⅱ/Ⅲ breast cancer:the Korean Cancer Study Group BR 07-01[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2(2):589-600.

[4]周易,王兰君,石韶华,等.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3(9):69-72.

[5]邓宏武,周征宇,万能斌,等.TAC与T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2, 52(11):369-370.

[6]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等.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495-1497.

[7]韩红勤,曾庆良.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37(11):2369-2373.

[8]李成贻,江川,林茂华,等.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ER、PR、c-erbB-2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38(34):1354-1356.

[9]卢传辉,洪明,尤俊,等.艾迪注射液联合TAC方案在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2, 11(3):50-52.

[10]臧梦芳,只向成,张敏.TAC、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6):20-22.

[11]李鹏.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224-226.

(收稿日期:2014-03-10本文编辑:林利利)

表1 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腋淋巴结阳性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为68.42%,对照组为5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腋淋巴结阴性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为88.89%,研究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化疗作为乳腺癌患者局部切除病灶后的全身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消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病灶,缩小肿瘤并降低其临床分期,有效降低术后乳腺癌复发率与死亡率,进而相应提高其临床治愈率[4]。目前,相关文献针对腋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乳腺癌患者癌细胞复发、远端转移与生存期等预后之间的联系已有相对一致的观点[5-7]。由于本研究中的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经相关检查发现均存在微小病灶转移情况,因此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予以相关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CAF方案治疗,在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含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通过嵌入DNA的双链碱基之间,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的翻转,整合铁离子中产生的自由基,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后抑制DNA复制、RNA合成以及连接酶DNA的修复,进而阻止肿瘤细胞行有丝分裂,发挥其抗肿瘤药效作用[8-9]。研究组采用新型TAC方案治疗,在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紫杉醇作为新型的抗微管药物,通过依赖性与可逆性的结合,在微管上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散并防止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增强放射药物的敏感性,导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时无法形成纺锤体于纺锤丝,抑制其分裂与增殖,进而杀死癌细胞,改善近期肿瘤疗效[10-11]。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与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行CAF方案的对照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2.0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79.31%,研究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提示行CAF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两种方案的毒副反应耐受性均良好。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肿瘤近期症状缓解情况,发现TAC与CAF两种方案在治疗腋淋巴结阴性时的疗效类似(90.00% vs 88.89%),但在治疗腋淋巴结阳性时TAC方案缓解率为68.42%,显著优于CAF方案的50.00%。由此可见,腋淋巴结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可采用CAF方案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可行TAC方案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快速降低肿瘤分期的特点。针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由于本文患者例数较少且无复诊与随访相关资料,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与证实。

综上所述,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化疗后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特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的优势。因此,医护人员应依据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耐受性及经济状况等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大海,卢振铎.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60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2,15(9):59-62.

[2]刘驯炎,谢林浩,李蔚冰.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与顺铂2种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6):533-535.

[3]Im SA,Lee KS,Ro J,et al.Phase Ⅱ trial of preoperative paclitaxel,gemcitabine,and trastuzumab combination therapy in HER2 positive stage Ⅱ/Ⅲ breast cancer:the Korean Cancer Study Group BR 07-01[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2(2):589-600.

[4]周易,王兰君,石韶华,等.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3(9):69-72.

[5]邓宏武,周征宇,万能斌,等.TAC与T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2, 52(11):369-370.

[6]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等.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495-1497.

[7]韩红勤,曾庆良.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37(11):2369-2373.

[8]李成贻,江川,林茂华,等.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ER、PR、c-erbB-2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38(34):1354-1356.

[9]卢传辉,洪明,尤俊,等.艾迪注射液联合TAC方案在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2, 11(3):50-52.

[10]臧梦芳,只向成,张敏.TAC、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6):20-22.

[11]李鹏.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224-226.

(收稿日期:2014-03-10本文编辑:林利利)

表1 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腋淋巴结阳性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为68.42%,对照组为5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腋淋巴结阴性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为88.89%,研究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化疗作为乳腺癌患者局部切除病灶后的全身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消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病灶,缩小肿瘤并降低其临床分期,有效降低术后乳腺癌复发率与死亡率,进而相应提高其临床治愈率[4]。目前,相关文献针对腋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乳腺癌患者癌细胞复发、远端转移与生存期等预后之间的联系已有相对一致的观点[5-7]。由于本研究中的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经相关检查发现均存在微小病灶转移情况,因此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予以相关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CAF方案治疗,在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含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通过嵌入DNA的双链碱基之间,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的翻转,整合铁离子中产生的自由基,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后抑制DNA复制、RNA合成以及连接酶DNA的修复,进而阻止肿瘤细胞行有丝分裂,发挥其抗肿瘤药效作用[8-9]。研究组采用新型TAC方案治疗,在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紫杉醇作为新型的抗微管药物,通过依赖性与可逆性的结合,在微管上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散并防止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增强放射药物的敏感性,导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时无法形成纺锤体于纺锤丝,抑制其分裂与增殖,进而杀死癌细胞,改善近期肿瘤疗效[10-11]。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与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行CAF方案的对照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2.0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79.31%,研究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提示行CAF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两种方案的毒副反应耐受性均良好。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肿瘤近期症状缓解情况,发现TAC与CAF两种方案在治疗腋淋巴结阴性时的疗效类似(90.00% vs 88.89%),但在治疗腋淋巴结阳性时TAC方案缓解率为68.42%,显著优于CAF方案的50.00%。由此可见,腋淋巴结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可采用CAF方案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可行TAC方案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快速降低肿瘤分期的特点。针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由于本文患者例数较少且无复诊与随访相关资料,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与证实。

综上所述,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化疗后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特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的优势。因此,医护人员应依据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耐受性及经济状况等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大海,卢振铎.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60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2,15(9):59-62.

[2]刘驯炎,谢林浩,李蔚冰.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与顺铂2种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6):533-535.

[3]Im SA,Lee KS,Ro J,et al.Phase Ⅱ trial of preoperative paclitaxel,gemcitabine,and trastuzumab combination therapy in HER2 positive stage Ⅱ/Ⅲ breast cancer:the Korean Cancer Study Group BR 07-01[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2(2):589-600.

[4]周易,王兰君,石韶华,等.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3(9):69-72.

[5]邓宏武,周征宇,万能斌,等.TAC与T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2, 52(11):369-370.

[6]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等.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495-1497.

[7]韩红勤,曾庆良.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37(11):2369-2373.

[8]李成贻,江川,林茂华,等.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ER、PR、c-erbB-2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38(34):1354-1356.

[9]卢传辉,洪明,尤俊,等.艾迪注射液联合TAC方案在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2, 11(3):50-52.

[10]臧梦芳,只向成,张敏.TAC、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6):20-22.

[11]李鹏.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224-226.

(收稿日期:2014-03-10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