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2014-08-08谢有志林宗伟蓝光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3期

谢有志++++++林宗伟+蓝光会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

[中图分类号] R57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a)-0021-03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pplying transnasal ileus tube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surgery

XIE You-zhi LIN Zong-wei LAN Guang-hui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Nan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nasal ileus tube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surgery. Methods 96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surgery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nasogastric tube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nsnasal ileus tube implantation.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reduction of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and volume of drainage by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were both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overy time of defecation and gas exhausting and disappearing time of gas-fluid level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rate of turning to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transnasal ileus tube implantation to treat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linical symptoms, which obtains a great effect and it is worthy of expans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surgery;Transnasal ileus tube implantation;Conventional nasogastric tube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其占全部肠梗阻的28%~67%,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及时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本院为探讨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将本院收治的9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0~83(72.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1~82(71.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抗感染治疗、静脉营养、禁食水、抑酸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传统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并连接负压吸引器。观察组患者则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引导下行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日本CREATE MEDIC 公司)介入,导管先经鼻进入胃腔,然后再自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继续将导管置入其中,于十二指肠上段反复对导丝进行进入及撤出,待导管前段经Treitz 韧带进入空肠后停止,然后将10~15 ml蒸馏水推入前气囊中,从而松弛胃内导管,然后造影观察肠梗阻情况,患者回病房后应及时连接吸引器负压吸引,并且要定时做造影观察患者的肠梗阻情况,对于未取得相应治疗效果且病情加重者则应转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以6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均消失,呕吐停止,且排气排便完全通畅;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呕吐次数明显减少,且患者开始排气排便;无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患者不可自主进行排气排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及转手术治疗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26例治愈,18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中14例治愈,21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3例因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而转手术治疗,占6.25%,对照组中9例因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而转手术治疗,占18.75%,观察组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情况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即为粘连性肠梗阻,其多发生于盆腔及腹部手术后的老年患者[3-4]。术中肠管的机械损伤及血运破坏都会导致术后肠管粘连发生,而再次手术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及生理功能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也可能会由于手术治疗而导致粘连发生,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加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各项身体功能及心肺功能等相对较差,因而不适宜采用手术治疗[5-6],因此,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病情较轻、非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及无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均可采用保守治疗,从而在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的基础上达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临床上通常将禁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脉营养及胃肠减压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胃肠减压治疗主要是利用普通鼻胃管,其因受减压管长度的影响而导致减压深度不够,其通常只可通过负压抽出患者胃内的空气及液体,而难以将患者肠内梗阻部位的液体排出,从而影响减压效果,通常只对部分高位肠梗阻患者有效,对于低位肠梗阻患者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7],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胃肠减压方法。该治疗方式的导管长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减压深度,从而使胃肠减压量大大增加;另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导管介入肠内,从而确保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可在直视下进行,进而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此外,定时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及时对患者的肠梗阻情况进行观察及了解则可为导管留置时间提供有效的依据,可有效防止长时间留置导管而损伤患者的食管、鼻道等部位的黏膜,尽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8],因此,将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为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在给予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时还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①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病情较重,且其机体的功能下降,耐受性差,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各项操作的重视,确保操作医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巧,避免由于操作医生操作原因而影响治疗效果;②导管插管应前应对胃内物质进行有效的清除,防止因呕吐而使十二指肠内的气囊反流至胃内;③肠梗阻导管应尽量深插,直到空肠上段或梗阻上段[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申杰.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2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121-122.

[2]邵建富,李文.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4):235-236.

[3]柳松经.鼻肠梗阴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63-64.

[4]倪猛,王艳萍,樊宏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78-79.

[5]贺朝;曲宏伟;马选鹏.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177-178.

[6]李胜昔;徐美东.经胃镜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5):650-651.

[7]王忠,李彬,韩廷超,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54-56.

[8]徐骐,徐方明,郗健伟,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60例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研究[J].新医学,2012,43(12):865-867.

[9]李德春,李瑞红,郭永高,等.X 线监视下经鼻肠管小肠减压治疗小肠梗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8,11(5):496-497.

(收稿日期:2014-02-24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均消失,呕吐停止,且排气排便完全通畅;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呕吐次数明显减少,且患者开始排气排便;无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患者不可自主进行排气排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及转手术治疗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26例治愈,18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中14例治愈,21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3例因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而转手术治疗,占6.25%,对照组中9例因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而转手术治疗,占18.75%,观察组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情况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即为粘连性肠梗阻,其多发生于盆腔及腹部手术后的老年患者[3-4]。术中肠管的机械损伤及血运破坏都会导致术后肠管粘连发生,而再次手术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及生理功能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也可能会由于手术治疗而导致粘连发生,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加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各项身体功能及心肺功能等相对较差,因而不适宜采用手术治疗[5-6],因此,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病情较轻、非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及无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均可采用保守治疗,从而在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的基础上达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临床上通常将禁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脉营养及胃肠减压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胃肠减压治疗主要是利用普通鼻胃管,其因受减压管长度的影响而导致减压深度不够,其通常只可通过负压抽出患者胃内的空气及液体,而难以将患者肠内梗阻部位的液体排出,从而影响减压效果,通常只对部分高位肠梗阻患者有效,对于低位肠梗阻患者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7],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胃肠减压方法。该治疗方式的导管长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减压深度,从而使胃肠减压量大大增加;另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导管介入肠内,从而确保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可在直视下进行,进而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此外,定时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及时对患者的肠梗阻情况进行观察及了解则可为导管留置时间提供有效的依据,可有效防止长时间留置导管而损伤患者的食管、鼻道等部位的黏膜,尽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8],因此,将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为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在给予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时还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①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病情较重,且其机体的功能下降,耐受性差,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各项操作的重视,确保操作医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巧,避免由于操作医生操作原因而影响治疗效果;②导管插管应前应对胃内物质进行有效的清除,防止因呕吐而使十二指肠内的气囊反流至胃内;③肠梗阻导管应尽量深插,直到空肠上段或梗阻上段[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申杰.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2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121-122.

[2]邵建富,李文.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4):235-236.

[3]柳松经.鼻肠梗阴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63-64.

[4]倪猛,王艳萍,樊宏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78-79.

[5]贺朝;曲宏伟;马选鹏.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177-178.

[6]李胜昔;徐美东.经胃镜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5):650-651.

[7]王忠,李彬,韩廷超,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54-56.

[8]徐骐,徐方明,郗健伟,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60例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研究[J].新医学,2012,43(12):865-867.

[9]李德春,李瑞红,郭永高,等.X 线监视下经鼻肠管小肠减压治疗小肠梗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8,11(5):496-497.

(收稿日期:2014-02-24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均消失,呕吐停止,且排气排便完全通畅;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呕吐次数明显减少,且患者开始排气排便;无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患者不可自主进行排气排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及转手术治疗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26例治愈,18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中14例治愈,21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3例因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而转手术治疗,占6.25%,对照组中9例因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而转手术治疗,占18.75%,观察组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减轻情况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即为粘连性肠梗阻,其多发生于盆腔及腹部手术后的老年患者[3-4]。术中肠管的机械损伤及血运破坏都会导致术后肠管粘连发生,而再次手术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及生理功能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也可能会由于手术治疗而导致粘连发生,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加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各项身体功能及心肺功能等相对较差,因而不适宜采用手术治疗[5-6],因此,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病情较轻、非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及无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均可采用保守治疗,从而在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的基础上达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临床上通常将禁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脉营养及胃肠减压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胃肠减压治疗主要是利用普通鼻胃管,其因受减压管长度的影响而导致减压深度不够,其通常只可通过负压抽出患者胃内的空气及液体,而难以将患者肠内梗阻部位的液体排出,从而影响减压效果,通常只对部分高位肠梗阻患者有效,对于低位肠梗阻患者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7],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胃肠减压方法。该治疗方式的导管长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减压深度,从而使胃肠减压量大大增加;另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导管介入肠内,从而确保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可在直视下进行,进而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此外,定时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及时对患者的肠梗阻情况进行观察及了解则可为导管留置时间提供有效的依据,可有效防止长时间留置导管而损伤患者的食管、鼻道等部位的黏膜,尽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8],因此,将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为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在给予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时还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①由于多数老年患者病情较重,且其机体的功能下降,耐受性差,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各项操作的重视,确保操作医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巧,避免由于操作医生操作原因而影响治疗效果;②导管插管应前应对胃内物质进行有效的清除,防止因呕吐而使十二指肠内的气囊反流至胃内;③肠梗阻导管应尽量深插,直到空肠上段或梗阻上段[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申杰.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2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121-122.

[2]邵建富,李文.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4):235-236.

[3]柳松经.鼻肠梗阴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63-64.

[4]倪猛,王艳萍,樊宏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78-79.

[5]贺朝;曲宏伟;马选鹏.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177-178.

[6]李胜昔;徐美东.经胃镜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5):650-651.

[7]王忠,李彬,韩廷超,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54-56.

[8]徐骐,徐方明,郗健伟,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60例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研究[J].新医学,2012,43(12):865-867.

[9]李德春,李瑞红,郭永高,等.X 线监视下经鼻肠管小肠减压治疗小肠梗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8,11(5):496-497.

(收稿日期:2014-02-24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