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影响路径研究

2014-08-08仲伟伫芦春荣

预测 2014年3期

仲伟伫+芦春荣

摘要:通过寻找有关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因素来解释整个创业过程机理是创业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本文经实证研究发现:从创业环境动态性到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关键影响通道是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个人特质→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即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在创业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影响路径中具有重要的传递作用。

关键词: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个人特质;创业环境动态性;影响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4)03002707doi:10.11847/fj.33.3.27

Abstract:To explain the whol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by finding factors influencing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studies. We find from empirical study that the key path from environmental dynamism to feasib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is dynamic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entrepreneur traits→feasib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traits play the key transmission function in the influence path from dynamic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to the feasib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Key words:feasi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 traits; environmental dynamism; influence path

1引言

随着对创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有关创业机会识别研究逐渐走进创业学领域研究前沿。创业者从成千上万繁杂的创意中识别出创业机会,并随之不断地开发和利用这一机会,最终获得成功。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创业就是发现和利用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1]。在瞬息万变的创业环境面前,一些创业者与创业机会擦肩而过;还有一些创业者则借环境变化之势创造机会。面对这类创业现象,学者们试图通过建立各种理论模型,寻找有关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旨在解释整个创业过程。

本文拟在构建创业者个人特征、创业环境动态性和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结构模型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来发现创业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

2理论基础

2.1创业机会识别

国内外专家关于创业机会识别研究基本分为三类。(1)从心理学认知角度研究。Ozgen和Baron把创业机会识别定义为一种创业者的感知模式[2]。从本质上讲,创业机会识别就是一种认知现象。当创业者面对外部刺激时,创业机会识别就是有关商机是否存在所做出的一种判断。也有学者把创业机会识别定义为对创业机会潜在的预期价值以及自身战略定位的认知[3]。(2)从创业活动过程角度研究。Ardichvili等学者认为“创业过程起始于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并进而不断地开发这一机会,使其成为真正的企业”[4]。创业是围绕着创业机会进行识别、开发、利用的一系列过程。创业机会识别是在缺乏系统性周密调研条件下的机会追求过程。(3)从机会自身属性角度研究。Ardichvili和Cardozo通过构建机会潜在市场价值和创业者的能力价值模型,将创业机会划分为梦想型、尚待解决的问题、技术转移以及市场形成等四个机会属性区域来研究创业机会识别[5]。我国学者苗青则通过构造可行性、盈利性、新颖性、持续性、独立性和实践性等机会属性的六个细分维度来研究创业机会识别[6]。了解和掌握创业机会属性可以帮助创业者快速识别及捕捉到更多有效的创业机会。

有关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开发构成了创业的完整过程。在创业过程中,经过机会预期价值与自身创业能力的反复权衡,创业者对于创业目标的定位和创业机会的把握也就越来越明确。

仲伟伫,等: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创业者个人特质Vol.33, No.3预测2014年第3期2.2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

机会识别可行性是创业机会识别属性之一。机会识别可行性是指新创企业实现赢利的可能性和把握度。创业过程一般表现为创业机会、创业者和创业环境与资源三者的结合。吴晓波等认为“整个创业过程分为创业机会识别与利用、创业环境资源获取与组合两个基本子过程;创业者是实现这两个基本子过程的驱动者”[7]。创业者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与其个人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先验知识、风险感知能力和认知结构等因素均具有相关性[2]。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不仅来源于创业者,也来源于外部动态环境。创业环境变化一般包括新产品或新技术发明所带来的市场冲击;经营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效率低下;政治制度变动带来的资源成本变化等。Stabley和Benjamin观点是“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产生创业机会,同时环境的动态性也增加了创业机会识别的难度”[8]。

无疑,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既受到创业者个人特征的影响,也受到来自创业环境动态性的冲击。

2.3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模型

为揭示创业机会识别机理,国内外学者构建出许多不同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其代表性模型有警觉性模型[9],四阶段模型(准备、孵化、知晓、评估)[10],五阶段模型(准备、孵化、洞察、评估、精加工)[11],概念模型(O=f{P,I,E};O=创业机会,P=创业者的个人知识、能力与背景,I=新创意,E=环境变量)[12]和过程模型(创业者个性特征、社会网络、先前知识/经验和机会类型)[4]。

其中概念模型强调当 P、I、E三种因素协调一致时,才能成功识别创业机会;过程模型则把创业机会识别理解为创业者与创业环境之间一个多阶段的有效互动过程。

上述文献勾勒了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和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之间的基本研究关系。综述发现,创业者个人特征与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之间存在尚未明晰的互动关系。

3测量维度设计

3.1创业环境动态性

创业环境的动态性衡量指标包括竞争者变化、顾客需求变化以及创新水平的变化[13]。动态环境促使消费需求变化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规定和竞争规则进一步发生变化。顾客需求或者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动都能使得环境发生动态性转变[14]。这种环境的动态性变化及其变化的不可预知性既给企业带来风险,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机会。

根据研究目标,本文在测量维度中描述创业环境动态性隐变量的问题项包括顾客/消费者变化、竞争对手变化、产品与技术创新变化和政策法规变化等内容。

3.2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

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基本关注创业机会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并具备可操作性;是否能保持创意方面的独特性,并具有不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可能性;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是否具有实践性,并能够达到和满足顾客的新要求。

根据研究目标,本文在测量维度中将该隐变量的问题项内容设计包括机会识别的独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3创业者个人特征

机会识别是一种主观色彩相当浓厚的行为。从本质上讲,创业者的个人特征是影响机会识别有效性的重要因素[15]。本文将创业者个人特征划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二是创业者的社会特征。其中创业者个人特质又分为风险倾向、内控制源、成就需要、不确定容忍度和警觉性等。创业者的社会特征包括先验知识和社会网络。以下分别对其概念给予界定。

(1)风险倾向。Sitkin和Pablo把风险倾向定义为一个人有关冒险行为的倾向[16]。伴随着创业机会出现的是创业风险和成本消费。创业者不仅需要识别机会,还需要识别风险,并合理利用机会来进行创业。本文认为风险倾向是在创业过程中一个人面对机遇与风险的行为应对方式;这种方式的出现具有一种或强或弱的可能性。

(2)内控制源。控制源是指一个人如何去处理自己行为或行为后果的一种心理倾向[17]。它主要包含内控制源和外控制源两类。内控制源者在机会面前表现积极、主动,无论是正面结果还是负面结果,都认为是自身行为的结果。外控制源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掌控结果,事情容易受到外在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具有内控制源性格的创业者渴望自己能够主宰命运,通过创业这种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本文认为内控制源是创业者积极进取、具有自我控制力和能够引导个人行为的良好心理特质。

(3)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指一个人要尽自己所能,将事情做到最好的一种欲望[18]。成就需要高的人容易将个人层面上的微观需要上升到宏观方面的事业发展。成就需要是在个人心理上倾向成为企业家的重要特征。本文认为成就需要是一个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一种欲望或要求。

(4)不确定容忍度。不确定容忍度是一种不确定心理现象,主要指一个人对于不确定现象的反应态度,是接受还是拒绝。Budner认为“不确定容忍度是在一种不确定情境前提下,创业者对于不确定事件的接纳能力”[19]。Huang认为“不确定容忍度是个体面临不确定的事件愿意冒险或下赌注的能力”[20]。本文认为不确定容忍度是人们对不确定事物或情境的容忍程度。

(5)警觉性。创业者渴望得到较多的创业信息,他们比一般人对机会更具有警觉性。我国学者魏喜武,陈德棉发现“警觉性是创业机会识别所应匹配的必要条件”[21]。本文认为警觉性是描述创业者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一种敏感倾向。

(6)先验知识。当创业者对于未来市场展化、顾客消费行为变化有足够的信息准备,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创业机会识别中发挥得游刃有余。本文认为先验知识主要是创业者对于创业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的储备。

(7)社会网络。当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越丰富,则有关创业机会的资源和渠道也就越丰富。社会网络是新建企业创建和形成的重要保障,并且也是机会识别和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认为社会网络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

依据研究目标,本文将创业者个人特征设计为2级隐变量:一级隐变量为创业者特质、先验知识和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的二级隐变量包括风险倾向、内控制源、成就需要、不确定容忍度和警觉性。

4研究假设

依据本文研究目标所要求,其测量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测量模型(1)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影响及假设。学者Stevenson和Gumpert认为环境动态性是指影响机会识别的环境要素的变化频率状态的不可预见性[22]。环境动态性往往会引起创业者的高度重视,他们会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在环境改变时,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使得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而这种不均衡正是创业机会产生的高发期。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创业机会产生的先决条件[23]。动态的环境变化是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没有环境变化,就没有创业机会。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2)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个人特征的影响及假设。创业环境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所受影响因素的总和。Austin等的观点是“创业环境中的要素变化是影响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关键”[24]。环境变化在创业过程中驱动着创业者的行为,激励创业者寻找机会和把握机会[25]。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影响具有正相关作用。

创业者特质包括成就需要、风险倾向、内控制源、不确定容忍度和警觉性。

成就需要高的创业者在动态环境中往往会看到更多的希望[26]。成就需要是影响人们创业行为的驱动因素。拥有内控制源性格的创业者较于他人对创业机会识别更具有良好的感知力。环境动态性往往被创业者视为挑战性很强的刺激现象,个人的风险倾向因素推动创业者更积极投身到创业活动中。环境变化引发的失败或者意外成功,会刺激创业者的警觉性和不确定容忍度。残酷的动态环境造就了一些成功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a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具有正相关作用。

创业者先验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动态环境变化。当企业所处环境是一种不确定状态时,创业者不仅要具备与环境相适应的警觉性,还需要立即收集和储备信息作为先验知识的补充。具有先验知识的创业者在动态环境下比较容易产生新的创新思想,新的经营观念和竞争策略。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b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先验知识具有正相关作用。

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是新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社会网络可以划分为个人关系、商业关系和政府支持关系。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为其提供了有价值的机会资源。在面临险峻环境的关键时刻,创业者要千方百计地扩大社会网络来获得关键资源以提升自身抗拒风险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c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具有正相关作用。

(3)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影响及假设。创业者的个人特征使他们更具有行动力,能随着环境的改变去应对随之出现的机会和风险。在面临不确定环境时,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发挥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果断地做出决策、争取控制周围环境、最终识别出和捕捉到成功机会。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创业者个人特征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心理学派认为创业者的个人特质是影响创业行为的关键所在。诸如较高的成就需要、自愿承担风险、内部控制源和不确定容忍度等特质因素。与普通人相比创业者敢于挑战自我和富有冒险精神,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愿意承担随之出现的风险,他们心中的成就需要促使他们用创建新企业这种方式去创造价值[9]。对于那些立足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创业者来说,具有抗挫折意识和练就抗挫折能力是取得创业最后成功的心理保证。正因为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导致了某些特定人群能够识别并开发创业机会。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a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信息不对称是创业机会的一个重要来源,创业者必须具有强于竞争对手的专业知识才能评估创业机会的价值。换句话说,能否对机会形成感知力的关键在于创业者有没有足够的先验知识去甄别机会。先验知识有利于发现新的创业机会,创业者较其他人群更容易领悟到先验知识的价值[27]。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b创业者的先验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创业主体的社会境遇和网络关系是机会识别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12]。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往往能够为创业者带来偶然的机会信息,而且机会信息通常是不可重复的。网络关系密切人群提供的信息多半是重复的,非密切人群可以提供平时难以得到的信息。就获取机会信息而言,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接触的人员越多,获得的不同种类的机会信息也就越多。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c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5数据处理

依据3测量维度设计要求,问卷内容包含创业环境动态性、机会识别可行性和创业者个人特征等5个主要隐变量和21个问题项。每项测量指标用Likert 5级刻度进行问卷打分,“5分” 代表完全同意,“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选择相应打分。本研究从2008年以后在天津海泰高新技术园区登记注册的新创企业中抽选,最终选取200家企业法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时间从2011年7月到2011年9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是30岁以下32人(17.8%)、30至40岁108人(60%)、40岁以上40人(22.2%)。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分布是大专16人(8.9%)、本科108人(57.8%)和研究生以上学历60人(33.3%)。调查对象行业类别分布是科技型企业64家(35.6%)、服务业40家(22.2%)、制造业56家(31.1%)和其他行业20家(11.1%)。

应用SPSS软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个人特征包含的创业者特质、先验知识、社会网络和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823、0.843、0.837、0.817、0.876。此数据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信度。通过对环境动态性、创业者个人特征以及创业机会识别等隐变量进行因子载荷分析,验证问卷各指标的构成效度。因个人特质下的有关警觉性问题项对测量模型的贡献率得分过小,在因子分析过程中该题项被舍掉。调整后的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累计方差和KMO值分别是创业环境动态性(66.18%,0.625)、创业者个人特征(71.9%,0.782)和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54.88%,0.747)。此数据表明该量表的5个隐变量具有良好效度。

本文采用Liserl 8.70对测量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测量模型整体拟合度情况如: χ2/df=1.1(χ2 =163.13,df=145);RMSEA=0.042;CFI=0.99;GFI=0.99;AGFI=0.87。从数据处理结果看,模型整体适配程度良好,各拟合指标均达到接受范围。该测量模型可以接受。模型路径系数及假设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测量模型的路径系数及假设检验

假设路径系数T值(p值)检验结果H1-0.42-1.02不成立H2a0.655.97(***)成立H2b0.715.95(***)成立H2c0.877.56(***)成立H3a1.195.04(***)成立H3b0.191.1不成立H3c0.170.53不成立注:路径系数为标准化路径系数。假设检验标准为T值绝对值是否大于1.96,***p<0.001。

6研究讨论

6.1环境动态性与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

假设H1探讨了环境动态性与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关系。尽管该项检验结果未能成立,但实证研究发现创业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影响存在负向作用关系。

学术界把创业环境分为风险环境、模糊环境和不确定环境。环境动态性是三种创业环境的共同属性。尤其是在不确定环境下,环境动态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由于动态环境下的机会识别与创业者个人特征的交叉研究尚未成熟。学者们对机会存在性有着对立的假设,这就造成理论上的独立与割裂, 甚至某些程度上存在冲突[28]。

例如,一种学术观点是环境变化的动态性表现越突出,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表现在创业者身上的能力也就越强化。当环境变化稳定时,创业者有关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就很难提升或进步。面对变幻莫测的创业环境,绝大多数创业者的表现从最初没有信心到后来充满信心。动态环境使人们掌握的信息量逐渐从缺乏变得充盈。先验知识的信息量改变了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在不确定环境下,环境动态性增加了创业者的识别难度,但也促进了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增长。

另一种学术观点是创业环境动态性是人们通过机会创造而推动发展和变化的。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作为机会属性之一,完全依赖于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因素。在不可确定的环境下,创业机会并非客观存在,机会识别可行性也是不可预知的。机会来自于创业者的创造,其环境动态性也受到创业机会的影响。创业者通过创造获得机会,并借此发展影响环境走势,向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变化。这种现象表现为人们关注机会创造,并推动环境发生变化[29]。

初步研究发现,以上两种学术观点均承认环境动态性与机会识别有效性之间存在影响关系,但区别在于两者作用方向不同。这种冲突可能归结于有关创业机会存在性的基础观点不同。创业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存在负向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6.2环境动态性与创业者个人特征

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影响具有正相关作用。详细讨论如下:

(1)假设H2a探讨了环境动态性与创业者特质之间的关系。该假设证实环境动态性促使创业者逐渐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人特质。创业者个人特质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变化促使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发生相应改变。环境不确定性会使创业者形成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良好个性。同样,环境不确定性会促使创业者的不确定容忍度和内部控制源等心理因素发生改变。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会以良好的心态去看待环境变化,他们认为环境的动态变化会出现很多利好机会。因此这些人经常制定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提高个人素养或企业素养来迎接和适应环境变化。

(2)假设H2b探讨了环境动态性与先验知识之间的关系。该假设证实环境动态性越强,创业者个体积累的先验知识就越多。丰富变化的创业环境促使创业者的先验知识得到不断积累。创业者经历的环境变化越恶劣,先验经验也就越丰富。环境动态性改变,丰富了创业者面临新环境所需要的先验知识。

(3)假设H2c探讨了环境动态性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该假设证实在创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创业者会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为了能够减弱环境动态变化带来的诸多不利,创业者期望对环境变化有足够了解,期望得到来自社会网络的更多资源和支持。诸如在创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创业者会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掌握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化,了解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更新,以便及时掌握环境动态变化趋势。环境动态性变化越强烈,创业者有关社会网络关系扩张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6.3创业者个人特征与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

创业者个人特征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具有部分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创业者个人特质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但先验知识和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正向作用假设没有得到证实。相关分析如下:

(1)假设H3a探讨了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之间的关系。该假设证实创业者特质对机会识别可行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创业者特质是创业者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拥有这种心理特质的人往往敢于冒险和富有挑战精神。这些创业个体往往会容易发现创业环境中潜在的商业机会和积极参与对机会的开发。研究表明,创业者个人特质越明显,创业者有关获得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资源的心理倾向性就越大。创业者的特质对于机会可行性的判断和捕捉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甄别机会是否可行,机会才能被正确利用。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个人特质扮演了重要角色。

(2)假设H3b探讨了先验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之间的关系。先验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正向作用没有得到证实。可以说,先验知识代表创业者在以往经历中获得的有关市场、产品、资源等有价值的知识背景,这对于个体识别机会能力的强化起到催化作用。但是,大部分创业者所从事的领域都具有开拓性,他们对于该项业务的发展空间缺少深入的体验。在这种状况下,创业机会能否获得成功得不到充分肯定。

(3)假设H3c探讨了社会网络与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正向作用没有得到证实。在动态环境下,社会网络往往会发生变化,这给识别和评估创业机会带来很大影响和困难。为了能够识别和争取更多的机会,创业者不得不尽自己最大力量来丰富自己在新环境下的社会网络。在面临新的创业机会需要甄别时,原有社会网络对于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作用往往会表现得力不从心。

7研究启示

本文研究证明:创业者个人特质在动态环境下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具有明显的传递功能。创业环境动态性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的关键通道是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个人特质→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创业者个人特质在创业环境动态性和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之间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由于问卷中有关创业机会识别的警觉性问题项设计存在不足,使得研究内容在有关警觉性方向未能展开。另外,该研究发现创业环境动态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可行性之间存在负向作用线索,这为今后学术界有关创业机会识别机理的深入研究提示了新的命题内容。

参考文献:

[1]Shane S,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1): 217226.

[2]Ozgen E, Baron R. Soc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effects of mentors, industry networks and professional forum[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 22(2): 174192.

[3]赵观兵,梅强,万武.创业环境动态性、创业者特质与创业资源识别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9096.

[4]Ardichvili A, Cardozo R, Ray S.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1): 105123.

[5]Ardichvili A, Cardozo R.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Entreprising Culture, 2000, 8(1): 103119.

[6]苗青.基于规则聚焦的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7]吴晓波,周浩军.创业研究视角及主要变量:综述与展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3544.

[8]Stabley K, Benjamin G. Characteristics of opportunities search of entrepreneurs versus executives sources, interests, general alert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1, 6(1): 4561.

[9]Kirzner I.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 an Austrian approach[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 35(1): 6085.

[10]Stephen S, Dunbar L, Thomas M. Developing entrepreneurial skills through the use of behavioral simul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1991, 10(5): 3245.

[11]Hills G, Lumpkin G T, Singh R P.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of entrepreneurs[J].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1997, 17: 203218.

[12]Singh R P.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through social networks[M].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2000.

[13]Zahra S A, Bogner W C.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software new ventures performance: 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competitiv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2): 135173.

[14]Boyd B K, Dess G G, Rasheed A M. Divergence between archival and perceptual measures of the environmen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 1993, 18(2): 204226.

[15]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分析架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128132.

[16]Sitkin S B, Pablo A L. Reconceptualizing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 behavio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2, 17(1): 938.

[17]Rotter J B.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1966, 80(1): 128.

[18]Murry B L, MacMillan I C. 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8, 14(2): 139161.

[19]Budner S.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62, 30(1): 2950.

[20]Huang R. Evaluating the real effect of bank branching deregulation: comparing contiguous counties across US state borde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 87(3): 678705.

[21]魏喜武,陈德棉.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的匹配研究[J].管理学报,2011,8(1):133137.

[22]Stevenson H, Gumpert D. The heart of entrepreneurship[M]. MA: Harfo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85. 184.

[23]Eckhardt J T, Shane S A. 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9(3): 333349.

[24]Austin J, Stevenson H, Skillern J. 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 same, different, or both[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6, 30(1): 122.

[25]仲伟伫,王亚平,王丽平.创业文化对创业者创业动机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9):160170.

[26]Sagie A, Elizur D. Achievement mo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 structural analysi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9, 20(3): 375387.

[27]Shane S.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0, 11(4): 448469.

[28]唐靖,张帏,高建.不同创业环境下的机会认知和创业决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2):328333.

[29]张文松,裘晓东,陈永东.创业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