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审计机关开展行政指导

2014-08-08陈献东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机关行政单位

陈献东

一、审计机关开展行政指导的意义

(一)审计行政指导实施依据的宽泛性,可以帮助审计机关提高服务国家治理的针对性。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和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经济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而调整各类经济社会关系的立法却难以跟上发展的需要,导致审计执法经常出现“无法可依”现象。“徒法不足以自行”,更何况有时还没有法律可依。审计行政指导实施依据的宽泛性,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审计行政指导方法的多样性和柔和性,可以帮助审计机关提高服务国家治理的效果。审计行政指导的方法方式广泛多样,如政策辅导、警示告诫、示范推荐、行政建议、技术支持等。这些方法突破了审计处理处罚的局限,不仅适用于从微观层面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而且可用于从宏观层面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完善。同时,这些方法还十分柔和。它们通过“利益诱导”、柔性干预、自愿协商等方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引导,疏通协调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意见分歧和矛盾,最终促使被审计单位自愿接受审计结果,自觉纠正违法违规问题,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审计行政指导实施程序的简明性,可以帮助审计机关提高服务国家治理的效率。审计行政指导没有法定程序,而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程序,对被审计单位适时作出指导行为。因此,审计行政指导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由于被审计单位自愿接受审计行政指导,从而减少了审计实施的阻力,提高了审计整改的效果。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审计机关服务国家治理的效率。

二、审计机关开展行政指导的实施依据

(一)审计行政指导的规范性依据。这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开展行政指导,主要包括《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

(二)审计行政指导的非规范性依据。这是指审计机关基于法律、法规、规章的原则、国家的政策精神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开展行政指导。比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14条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这是一个范围十分宽泛的审计目标,从而为审计机关开展典型示范引导、推进内控制度建设等指导行为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审计机关开展行政指导的实施方式

(一)规制性审计行政指导。它是审计机关为了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发生、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问题加以规范和制约的行为。规制性审计行政指导一般通过警示、告诫、劝告和提醒等方式,要求被审计单位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1.审计前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警示提醒。审计前对被审计单位宣讲法律法规关于配合审计的要求,提醒被审计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如果被审计单位经警示提醒后,仍然拒绝配合审计,审计机关再根据《审计法》第43条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41条规定,对其采取诸如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或罚款等强制性措施。

2.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规劝告诫。审计机关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正在发生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如隐匿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转移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等,可以先行规劝被审计单位停止上述违法行为,告诫其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同时要求其立即自行纠正。如果被审计单位经规劝告诫后仍然继续进行上述违法行为,审计机关再依据《审计法》第34条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24条规定,采取诸如制止、责令停止、封存或冻结等强制性措施。

3.审计终结后对如何纠正和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行政指导,包括:(1)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行为进行行政指导,如在审计报告中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单独的审计建议书、在审计回访时指导被审计单位如何落实审计决定等;(2)对被审计单位的抽象行为进行行政指导,如发现被审计单位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审计机关“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

(二)调整性审计行政指导。它是指当被审计单位内部发生矛盾纠纷时,审计机关为促进和解而使用的行政指导。审计机关既可依职权主动、也可依被审计单位的申请实施调整性审计行政指导行为。

1.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前后任领导的意见分歧组织会商调解。经济责任审计中经常遇到前任和后任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导致责任认定困难,如滞销商品的认定标准及其预期可回收金额、应收账款的质量及其预期变现能力等。这些问题如果前后任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将给结果评价和责任认定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前后任的顺利交接。审计机关可主动,或依申请对上述矛盾纠纷组织会商调解,争取前后任达成一致,从而分清责任,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建设方和施工方之间的工程价款结算纠纷组织会办协调。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会遇到建设方和施工方在工程价款结算中出现纠纷,如工程建设期间出现合同外的变更,如何认定变更后的单价?由于不可抗拒原因引起工期拖延给施工方造成的损失如何认定等,审计机关可主动,或依申请对上述问题组织会办协调,不仅是满足建设方和施工方结算工程款的需要,也是遵守客观公正审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三)帮助性审计行政指导。它是指审计机关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政策信息、管理咨询、业务辅导等,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指导行为。

1.财经法规和内控制度建设辅导。这是审计机关的专业优势,主要是帮助被审计单位组织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对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进行辅导。特别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充分释放咨询服务和事前防范的功能。

2.典型示范引导。审计机关平时注意关注总结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正面典型。对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先进典型,可采取奖励、公告等方式大力对外宣传推介,从而达到在面上带动引领其他的目的。

3.风险识别与防范指导。在日常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风险、金融风险、经营风险、内控风险等,审计机关要注意识别并提醒、指导被审计单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

四、开展审计行政指导需要配套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更新审计观念

接受并认同一项制度,首先需要改变观念。同样,要使审计行政指导柔性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广大审计人员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审计理念,强化文明审计、科学审计和依法审计的意识。只有审计理念转变了,审计行政指导的柔性机制才能转化为各级审计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制定审计行政指导工作手册。审计行政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一套工作手册供审计人员学习使用。审计行政指导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的依据、实施的形式、实施的程序、被审计对象的权利义务等。否则,审计人员将无所适从。

2.建立审计行政指导告知制度。将审计行政指导的实施依据、实施形式、实施程序、被审计对象的权利义务等通过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便于公众知晓并自愿选择。要突出审前预告、审中提示和审后告知等三个重点环节。

3.建立审计行政指导监督考核制度。通过加强监督考核,既防止审计人员该实施指导而不积极实施,又防止不该实施指导却胡乱指挥,或将行政指导与审计执法混为一谈,导致被审计单位没有拒绝的余地。

4.修改审计绩效评价标准。不以查处多少、上缴多少作为审计业绩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把“审、帮、促”的科学审计理念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注意发挥审计的预警作用和建设性作用。做到既揭露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行政指导的成败。一方面,审计行政指导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更多有关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否则难以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审计行政指导要求审计人员文明审计、科学审计和依法审计。否则,审计行政指导会流于形式。因此,开展审计行政指导,需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其开展行政指导的能力和水平。

(四)开展理论研究

尽管在审计实践中,审计行政指导柔性机制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审计理论方面,我国学界还没有对审计行政指导制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审计行政指导理论研究滞后的现状,不仅与其在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而且还制约着审计行政指导实践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行政指导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有机地移植到审计实践中,形成审计行政指导独特的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机关行政单位
行政学人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看错单位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协办单位
打开机关锁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