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探析

2014-08-07张慧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教育

张慧

【摘要】分析创业与创业意识的涵义,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并阐述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原因,探索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8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能力”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可见,党的十八大再次确定了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阶段应该普及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一、创业与创业意识的涵义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学生创造价值和实现收益的过程,通过创业者自己掌握的技术、资源、信息等转化成财富、价值,并且取得一定额度的经济报酬。创业必须创造价值,创业必须付出努力,自主创业是一个思考、学习、创新、了解市场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创业在获得价值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精神和经济风险。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集中表现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意识具有自主性,客观性、超前性、能动性特点,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与行为。创业意识分为自主创业意识、风险创业意识、合作创业意识等。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

为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认知,笔者组织所在学校创业部的学生对广西几所大学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的性格、对创业的看法、创业意识的认知等。调研对象包括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5所全日制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 500 份,涉及从大二到大四三个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的人中,男生312人,约占62.4%,女生188人,占37.6%,分别来自不同的省区,覆盖面比较广。本次调查的意图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以及与创业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关于性格的调查结果

选项 人数(人) 比例(%)

大胆、富有闯劲 200 40

比较保守、内向 135 27

介于两者之间 165 33

表2对于创业看法的调查结果

选项 人数(人) 比例(%)

只要独立开展一份工作都可以叫创业 200 40

自由职业或者自谋职业 80 16

开办自有公司 90 18

开发科技项目并且带来一定的利益 70 14

其他 60 12

表3关于创业意识的调查结果

选项 人数(人) 比例(%)

有 409 82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79 16

没有 1 2

调查数据显示,有82%的学生具有创业意识,而真正不具有创业意识、不关心创业的学生很少。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并且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对创业要素的认识趋于理性。大学生创业与性格有关,大胆富有闯劲的学生喜欢创业,而比较保守、内向的学生选择创业的不多。对于创业的理解,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对创业的认识比较广泛。创业可以是独立完成一份工作,可以是自由职业,可以是开办自由公司,也可以是自己开发科研项目并带来的收益。根据调查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比较宽泛,创业与学生的性格有关,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必要性

当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具有必要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仍有待加强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虽然有较多学生已经具有创业意识,然而总体来看他们的创业意识仍显薄弱,体现为部分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思想上和心理上都不够重视,并且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因而创业意愿不强,对创业不感兴趣;对就业形势和自主创业认识不足,认为创业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对创业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创业一定要投入很多,缺乏主动的创业意识。在就业压力剧增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新时期大学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学校的名誉和生存。只有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突出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属于创新教育的一种,创业意识属于创新意识,高校只有突出创新教育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指出:“学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多平台,加强外界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条件”。

四、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主要原因有几下方面:

首先,大学生现有的就业观念受过去就业观念影响,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旧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都是由政府统一包分配,学生呈现一种“等、靠、要”的被动就业局面。新的就业方式早已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外企、私营企业、“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新的就业观念虽然早就走进了学生心里,但仍有部分学生固执地认为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才是好工作,对中小企业和基层项目不屑一顾;还有部分学生盲目跟风,造成了公务员热,出国热,对创业目标不清晰,把创业当成是暂时取得收入的方式,或是找不到工作的退路。

其次,我国的教育以课堂为中心,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偏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维培训不够,虽然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训练,但在创新的基本素质,如跨越式思维、原始创新、合作意识等方面培养明显不足。这造成了大学生情商不高,思维性不强,缺乏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

最后,学生创业确实面临一些客观的困难,如资金困难、经验欠缺等。如何合理地进行投资、如何选择创业项目以及如何克服创业风险等困难的存在说明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生自身创业品格的形成,需要社会氛围的支持,需要一定额度的资金,更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主动能力、创造能力、开拓能力等。虽然新的就业政策对创业有相当力度的扶持,但还远远不够。

五、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改革教育方式

改革教育方式,即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育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案例、视频、说课、提问、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创造知识的能力。多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发展自己的优势。高校还需要将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到创业教育中,把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各高校改革教育方式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确立新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认识到自主创业是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引导学生养成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大学教育,应该鼓励青年学生多实践,擅长表达,养成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四种能力均衡发展。从大学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创新思维,打破传统崇尚经验、反对创新的观念,这样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可以形成学生相对成熟的创业理想,养成爱学习和爱思考的习惯。同时高校教育需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大学生,鼓励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在专业课教学中,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创新潜力;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创新竞争的环境中成长。

(三)通过各项创业大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校在做好创业教育的同时,应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创业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如将每年一届的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作为载体。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应高度重视,抓好这两个载体,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事先在学生中选择合适的人选组成创业团队,构思创业项目,完成创业计划和“挑战杯”作品的撰写;安排专业老师或指导老师对创业项目答疑解困,最后组成评审团对本学院的创业计划进行评选,有实践意义的创业计划可以作为学院重点扶持的创业项目并付诸实践。其实学生提供创业计划和作品的过程,就是创业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业意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建立和完善创业协会和创业园

高校有很多社团,但成立有创业协会的不多。创业协会的宗旨就是组建和成立学校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实践,突破专业的限制,实现各专业的互补。大学生创业园是一个集大学生创业资讯、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比赛、大学生网上兼职、网上赚钱、快速网上赚钱技巧交流的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的引导,让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有利于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争创业”的氛围。有创业理想的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协会和创业园走在一起,互相激励、互相提高,创业意识自然得以增强。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对高校创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高校转变教育思想和体制,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各高校应探索多方面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其未来能顺利地走上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向绪伟.民办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8(3)

[2]汪忠武. 论民办高校规范化管理[J]. 教育学术月刊,2008(12)

[3]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的特征与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1)(下转第190页)

(上接第181页)[4]孙俊三.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J].教育研究,2002(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张丽.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7]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8]郑确辉.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十求”[J].现代技能开发,2003(6)

[9]万毅,池建淮.对大学生创业观念教育的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

[10]黄邦道.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4(1)

[11]熊丽克.关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1)

【作者简介】张 慧(1981-),女,山西长治人,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等。 (责编王一)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