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南本土大学生就业流向和择业心理研究

2014-08-07李昭志刘锟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广西人才

李昭志+刘锟

【摘要】对桂西南本土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和择业心理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桂西南本土大学生存在“外流”现象,且在性别维度和专业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地区维度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影响;择业心理表现为“理性”与“盲目”共存。

【关键词】桂西南人才外流 择业心理本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28-02

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本土大学生是当前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队伍。对于桂西南地区来说,其本土大学生能否顺利回到家乡就业发展,对于其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大,这也从侧面折射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吸引力等。本文选取桂西南本地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这里指的是拥有桂西南籍在读的本科及大专学生),以反映当地人才的就业选择倾向,说明本地大学生是否能“回流”为家乡的建设出力,也探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否能吸引、留住人才等。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就业选择倾向、流向等,主要调查本土大学生是否存在“外流”现象;第二部分涉及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观念等,主要调查本土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特征。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处理。

(二)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包括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钦州学院等三所大学本科院校学生共300人,分发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 282份,有效回收率94%。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根据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象、问题和本土大学生择业心理特征等。

表1被试的就业流向情况

流向 性别 地区 专业 总体

男 女 城市 农村 理科 文科

回本土 12.4% 22.7% 20.3% 16.1% 13.6% 23.6% 35.4%

不回本土 37.6% 26.9% 29.7% 34.8% 37.2% 26.3% 64.5%

表2影响被试就业流向的差异分析

性别 地区 专业 总体

X2 14.22** 0.24 7.52* 16.37**

注:*代表p<0.05;**代表p<0.001。

表3 择业影响因素排序

择业影响因素 所占比例

个人发展空间 27.83%

工资薪酬 24.66%

福利待遇 19.43%

企业文化 13.18%

工作环境 10.22%

其他 4.68%

1.本土大学生存在“外流”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虽有50.32%的本地大学生表示会考虑回桂西南地区工作,但却只有35.4%的人表示回桂西南地区的可能性较大,而64.5%的本地大学生表示选择回桂西南地区工作的可能性较小(见表1)。卡方检验结果为:X2=16.37,df=1,P<0.001(见表2),由此可知本土大学生在就业流向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本土大学生确实存在“外流”现象。在影响本土大学生就业流向的因素中,结果分别为:X2=14.22,df=1,P<0.001;X2=7.52,df=1,P<0.05。这说明在不同的性别和专业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数据分析可知,在本土大学生“外流”现象中,男生多于女生,理科生多于文科生。此外,在地区维度上,X2=0.24,df=1,P>0.05,说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趋向于流向目前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等地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37.0%)。

2.本土大学生择业心理“理性”和“盲目”并存。调查结果显示,本土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理性”与“盲目”并存。首先,在择业的影响因素中,个人的发展空间居于首位,占到27.83%,接下来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工资薪酬、福利待遇、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等(见表3)。这表明,本土的大学生不再只关注薪资的高低,而是同时关注到其他的各种待遇等,他们在择业过程中逐渐趋于理性。同时,本土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地方面,更趋向于流向目前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等地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37.0%);薪资水平方面,在收入水平的期望上,40.68%的大学生选择将标准定在2000~3500元,有15.77%的大学生选择为4000元以上;工作性质方面,62.37%的本土大学生希望能一开始就找到带有自主性、创新性和稳定的工作等。

(二)分析

1. 造成本地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本地人才“外流”的原因有多种,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方向和认识来看,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能发挥自身才能并能够得到较好的待遇等。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8.73%的受访大学生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表示乐观及满意;而有近54.69%的大学生则表示不乐观或目前发展前景不广阔等。由此可见,本地大学生对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不足。与此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79%的受访大学生了解广西地区“十二五”规划及桂西南地区相关发展政策,而有40.21%的大学生对此类信息是完全不知道的。这也表明本地大学生对家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程度的不足,对政府制定、实施的各项政策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关注。对家乡的发展和前景评价过低和对政府各项政策的了解不足,也是造成人才“外流”至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

2.不同影响维度的分析。第一,不同性别对就业流向的影响分析。导致本土大学生“外流”现象在性别维度上存在差异,出现男生多于女生的现象,主要是与当地传统文化背景及观念有关:认为女生不宜为了工作而远离父母、离乡背井。同时,女生也更愿意在周边地区寻找较为稳定及便利的工作,而不是出外闯事业;而男生则不然,男生认为出外历练,为事业奔波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开拓进取。第二,不同专业对就业流向的影响分析。不同的专业对本土大学生“外流”现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出现理科生多于文科生的现象。这与学科性质有紧密联系,文科属于社会科学,其学科过大,而职业分类设计都比较狭窄。理科属于自然科学,学科较为具体,毕业后有直接对口的职业分类,专业性较强。故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理科生更容易实现就业和职业理想,总体就业率也较高,特别是在珠三角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因此,这也导致本土大学生在“外流”现象中出现了理科生多于文科生的情况。第三,不同地区对就业流向的影响分析。不同的地区对本土大学生的就业流向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因为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的本土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都渴望出外闯一番事业或者出外增长阅历和见识等。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本土大学生均存在“外流”现象。当然,这也可能跟本研究所选样本量偏小有关。

3.本土大学生“理性”和“盲目”择业心理的分析。本土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盲目”,都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及角色地位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理性程度的上升,表现为不再只关注薪资的高低,而是同时关注到其他各种待遇等,特别是对自身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的重视等。这说明,本土大学生的目光长远,能够理性思考择业问题,注重自身未来发展道路,科学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等。与此同时,“盲目”的存在也不容忽视。工作地的选择上,一味追求、向往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等地或其他经济新兴地区;薪资水平的期望上,希望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自身的能力价值等;在工作性质的选择上同样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这说明当代本土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存在理性化倾向,无法正确认清社会形势,但也显示出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特征。

endprint

三、对策建议

本文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及分析结果,针对桂西南地区当前发展形势及本土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特征等,对于桂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引导和指导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引导学生认清形势

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加大开放程度及宣传力度,以高绩效、高透明化、公开化为目标,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人才环境,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特殊的人才优惠政策和政府津贴。如针对新型产业,可通过政策鼓励技术入股或自行投资创办智力资本型企业等,使人才“回流”,并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倒流”至本地发展。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自身能力价值,消除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等。

(二)建立强有力的吸引、留用人才机制

应充分利用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在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就业难度逐渐增大的契机,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吸引、留用人才机制,包括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薪资、福利待遇,改善企业就业环境,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培训道路等,使本地人才和大学生“回流”到桂西南地区来,甚至让外地人才也“倒流”至桂西南。

此外,还应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本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促使他们顺利“回流”,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永霞.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2]董碧水.缺乏择业目标 大学生求职难在就业能力差[N].新华社,2007-04-30

[3]章远新,蒋升湧,高旭,等.“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11)

[4]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志虹,廖继胜.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2)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教育厅高校“党的十八大”专项课题(DSBD13YB047)

【作者简介】李昭志(1969-),男,广西上林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工处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及研究工作;刘 锟(1987-),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及求职心理。

(责编王一)

endprint

三、对策建议

本文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及分析结果,针对桂西南地区当前发展形势及本土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特征等,对于桂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引导和指导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引导学生认清形势

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加大开放程度及宣传力度,以高绩效、高透明化、公开化为目标,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人才环境,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特殊的人才优惠政策和政府津贴。如针对新型产业,可通过政策鼓励技术入股或自行投资创办智力资本型企业等,使人才“回流”,并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倒流”至本地发展。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自身能力价值,消除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等。

(二)建立强有力的吸引、留用人才机制

应充分利用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在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就业难度逐渐增大的契机,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吸引、留用人才机制,包括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薪资、福利待遇,改善企业就业环境,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培训道路等,使本地人才和大学生“回流”到桂西南地区来,甚至让外地人才也“倒流”至桂西南。

此外,还应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本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促使他们顺利“回流”,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永霞.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2]董碧水.缺乏择业目标 大学生求职难在就业能力差[N].新华社,2007-04-30

[3]章远新,蒋升湧,高旭,等.“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11)

[4]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志虹,廖继胜.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2)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教育厅高校“党的十八大”专项课题(DSBD13YB047)

【作者简介】李昭志(1969-),男,广西上林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工处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及研究工作;刘 锟(1987-),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及求职心理。

(责编王一)

endprint

三、对策建议

本文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及分析结果,针对桂西南地区当前发展形势及本土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特征等,对于桂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引导和指导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引导学生认清形势

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加大开放程度及宣传力度,以高绩效、高透明化、公开化为目标,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人才环境,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特殊的人才优惠政策和政府津贴。如针对新型产业,可通过政策鼓励技术入股或自行投资创办智力资本型企业等,使人才“回流”,并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倒流”至本地发展。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自身能力价值,消除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等。

(二)建立强有力的吸引、留用人才机制

应充分利用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在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就业难度逐渐增大的契机,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吸引、留用人才机制,包括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薪资、福利待遇,改善企业就业环境,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培训道路等,使本地人才和大学生“回流”到桂西南地区来,甚至让外地人才也“倒流”至桂西南。

此外,还应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本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促使他们顺利“回流”,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永霞.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2]董碧水.缺乏择业目标 大学生求职难在就业能力差[N].新华社,2007-04-30

[3]章远新,蒋升湧,高旭,等.“十一五”广西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11)

[4]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志虹,廖继胜.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2)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教育厅高校“党的十八大”专项课题(DSBD13YB047)

【作者简介】李昭志(1969-),男,广西上林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工处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及研究工作;刘 锟(1987-),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及求职心理。

(责编王一)

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广西人才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人才云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