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互动研究
2014-08-07范巧珍
【摘要】分析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阐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的关联性,提出加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开发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互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60-02
一、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囊括神话、史诗、歌谣、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各种艺术、技艺及礼仪、节庆和体育竞技活动。随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更科学严谨地呈现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笔者从音乐学范畴对广西国家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如下梳理: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传统音乐、戏剧、曲艺等文化资源,能歌善舞是广西人民的一大特色(见表1)。从音乐学范畴按项目名称整理归纳的广西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5项(其中第一批7项,第二批5项,第三批3项),占广西3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0.54%。
表1广西国家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学范畴)
从音乐学范畴按项目名称整理归纳的广西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16人(其中第二批9人,第三批2人,第四批5人),占广西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61.54%(见表2)。
表2广西国家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音乐学范畴)
从表1、表2的综合情况来看,广西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的关联性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精神文化内涵有越来越多的期盼和渴求。他们期待通过旅游体验,感受当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层次的美。旅游业也正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对于广西来说,地域文化与地方旅游存在相对应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二维互动形式。通过文化先导或者旅游先导来促进旅游与文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协调发展是以处理好地域文化与地方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为前提的。
广西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如独具特色的铜鼓文化、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风光秀美的山水文化、和谐兼容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影响深远的名人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等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在特色文化建设及其品牌内涵拓展,文化旅游的区域合作等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努力,形成了以桂东、西、南、北、中区分的西江文化、红水河文化、北部湾文化、桂北文化、刘三姐文化特色文化总格局;打造了大地飞歌文化、漓江文化、刘三姐文化、龙母文化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为深化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打下了基础。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具有多样性,是不可替代的区域旅游资源。它的文化属性能为地方旅游的自然风光拓展提供广阔空间,是地方旅游资源的基础,其地域性既利于实施区域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又能体现区域发展特色。广西地方旅游能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融资渠道、营造生存的土壤、培育更多受众,同时还可以唤醒群众对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加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开发互动的策略
加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开发互动关键在于将保护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将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充分融入旅游开发中,在保护性旅游开发前提下,使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一)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保护性旅游开发就是要通过全面、真实地保存和延续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及其价值的形式,保护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一旦丢失,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将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一行为也必然制约广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保护第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深入挖掘、整理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在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着力体现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和鲜明的特色,提高保护景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建立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体验式旅游。建立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要以“人—文化系统—生态系统”的区域整体性保护,实现就地、活态、整体性地保护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保护模式重在于突出和体现区域文化生态及其发展特色。在区域文化系统中,在“人”这一环节上,其重点就在于保护和培养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音乐文化传承人。在文化系统—生态系统方面,要通过保护好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以自然生态的平衡促进文化生态平衡,构成两者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关系。发展体验式旅游,主要是让旅游者在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当地的独特民俗风情,体验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在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体验式旅游模式可以解决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缺乏的问题,实现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良性互动发展。此外,发展体验式旅游还可以提高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增强区域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与自豪感,拓展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量和路径,有利于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稳定,对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有积极的作用。
(三)通过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在于文化传承,其核心是传承文化的人。目前,广西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些传承人都已年近古稀,随时都有人绝艺亡的危险。音乐非物质文化这一活态文化与传承人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一旦传承人这一载体消失,音乐非物质文化便失去了传承渠道,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互动也难以持续。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可以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形式来实现。在正规教育方面,主要是通过本土化音乐文化传承这一模式,以广西高校为平台,以本土化为教育价值取向,积极培养地域性特色音乐文化传承人,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非正规教育方面,在确保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原生态性前提下,通过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及其生存空间的整体保护,实现音乐传承人的自然传承。这种传承模式主要是把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民俗传承等传统传承模式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口传心授或少数民族社会民俗活动等方式培养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外,还可以采取政府津贴或补贴的方式资助传承人,以命名的方式吸引传承人,以带徒授业的方式拴住传承人,以完善的政策措施保护传承人,确保多渠道、多方式地促进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健康成长,确保通过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促进广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旅游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到来,深入挖掘广西的区域文化特点,在区域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之间找到最佳切合点是广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群策群力促进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的互动发展,做到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和广西地方旅游可持续发展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范巧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2)
[2]陈天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J].经济经纬,2006(2)
[3]华春霞,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4]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
[5]范巧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2(10)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178);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一般资助科研项目(201203YB187);2011年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立项重点项目(2011ZD01)
【作者简介】范巧珍(1980- ),女,广西荔浦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鉴赏。
(责编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