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鉴定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案例分析
2014-08-07刘安韬刘笑张婷韦超
刘安韬 刘笑 张婷 韦超
【摘要】通过对天然药物鉴定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重点对课程进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与实际工作对接的问题,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明确了项目化教学实施的优势,同时分析了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为课程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帮助,为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天然药物鉴定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50-02
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是“课程教学项目”的简称,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正被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所认同和采用。天然药物鉴定技术(以下简称“鉴定技术”)是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涵盖药用植物鉴别、中药材及饮片鉴定及质量检验等。基于项目化教学法,对“鉴定技术”进行改革的报道较少,本文立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针对其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岗位对接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改革动因
“鉴定技术”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做”,实验课按照理论课的内容进行安排,因而学生易出现知识断层,既不能很好地将实验内容与理论课上的相应知识紧密联系,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课堂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差距较大,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结合。所以学生面对实验内容的开展感到困惑,不能真正理解实验目的,也并不清楚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今后能够做什么,使学习成为负担。
二、改革依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理论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具备较快适应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让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相对接,我们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是连锁药店、医院药房药库、药厂的调剂、生产和质检等一线岗位。
针对实际岗位要求,我们首先确定了与本课程相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即中药检验员岗位,根据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项目化改革的教学案例
(一)课程目标定位。根据该岗位的实际需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查找并运用国家及行业标准对药材进行取样和整体性检查,并制定出相应的鉴别流程。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面和口头,中文和外文),独立获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分析、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按照以上目标进行重新设计,现以根及根茎类药材中的大黄,黄连和黄芩等药材为例:以往的授课方式是理论课堂讲授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和理化鉴别,实训课堂分别观察药材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这样的方式往往理论和实践相分离,通常知识须讲授两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对药材没有直观印象,缺乏对药材的感性认识;实训课上虽有了具体的药材,但学生不能抓住理论课讲授的鉴别要点,也缺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技能的锻炼。
项目化改革后,面向岗位重新设计课程,打破原有的知识编排方式,将大黄,黄连和黄芩等药材整合成一个实际工作项目,项目就以包含这些药材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因此该项目可设定为三黄片原材料及成品的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药典的标准进行检验报告的设计,报告格式以药厂实际检验报告为模板,分别对三黄片的三个原材料大黄、黄连、黄芩和三黄片的成品进行相应的鉴别和检查(见表1)。
表1天然药物鉴定技术项目化教学内容示例
项目 具体项目内容及工作任务
药典的使用及资料收集 药典的使用
检验报告的设计
三黄片原材料与成品检验 原材料:大黄、黄连、黄芩性状鉴别、常规检查和显微鉴别
成品:性状、显微性状和药用部位相似药材的鉴别
(三)课程教学实施。项目在具体实施时分组进行,每小组5~6人,选小组长1名。项目实施前,小组长要做好任务分配,并带领各组对即将开展的项目进行充分准备,包括资料的查找、整理以及检验报告的书写,再进行具体项目实施,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三黄片的项目为例,在原材料检查的实际项目中充分考虑本课程特点,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原材料的药材性状特点,并能够进行性状描述,突出鉴别特征描述,如大黄的“星点”结构,黄连的“过桥”;在显微鉴别中,重点掌握药材的显微特征,如大黄的草酸钙簇晶、网纹导管,黄连的鳞叶表皮细胞、石细胞,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显微镜找到相关特征,并绘图;理化鉴别中除对大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进行微量升华实验,检查结晶性状外,还要求学生借助紫外灯观察黄连木质部的金黄色荧光;在检查项下,要求学生检查黄连和黄芩的水分含量,根据药典要求首先采用干燥失重法,对黄芩药材水分进行测定,同时再利用快速水分测定仪,对黄连药材进行水分检查,注重相关测定方法的学习,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
在对三黄片的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之后,要求学生以已观察的大黄、黄连和黄芩为中心,发散记忆性状、功效或药用部位相似的药材。参考杨雄志老师的做法如大黄、黄连属于条状根茎类,相类似的药材还有绵马贯众,黄芩属于直根类,相类似的药材有牛膝、川牛膝、银柴胡、白芍、葛根、甘草、黄芪、党参、桔梗等。项目完成后,各组可以进行讨论并完成相关检验报告的书写,由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四、项目化改革的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一)建立知识与岗位的联系。实验内容源自教材,而教材中知识的编写按章节进行,所以实际的工作过程被章节间隔难以还原,知识与岗位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工学结合遇到困难,而项目化课程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中成药的检验”项目为载体,将中药检验员的工作情景引入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安排课程顺序,模拟实际中药检验员的工作环境,在兼顾课程核心技能的同时大大缩短教学与岗位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把握完整的工作过程。
(二)突破传统提高教学质量。鉴定技术的传统教学学生缺少工作情境体验,因此学生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差,对知识没有渴求的欲望,也没有运用知识的动力,而在项目化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还能通过让学生参与解决与自己今后密切相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问题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将学生置于工作任务中能够促使他们围绕中药检验员的工作流程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项目开始前,学生通过自行查找项目资料,可以提高自学能力;项目执行过程中,班级分成若干检验小组,每组模拟公司管理选出检验组长,要求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检验组之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也要进行合作,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将工作情景引入教学并带着任务学习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示愿意参加项目化教学。
五、项目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项目化改革,在项目选择和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一)学科交叉的影响。由于在开设天然药物鉴定技术的同时,有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实训课程的开设,为避免重复试验,节约资源,充分发挥本课程特点,在项目选择中没有开设薄层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和含量测定的项目。因此,如何进一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模拟真正的工作岗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学生学习效果难以统一。不同学生对于项目化改革的适应性不同,某些学生会不习惯不按教材顺序上课,因此,学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渐入佳境。另外,课程中运用了团队作业的模式,以至于有时发现个别学生在模拟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参与度较低。
六、结语
鉴定技术经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促使学生在完成中成药检验的项目后达到了了解中药检验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及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项目化改革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在最后的项目考核中学生都能够从容应对,并且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学成果明显。
项目化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显著优势,但在实际推行中课程改革的程度难以把握,因此,要想为市场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深化项目改革将成为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杨雄志.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内课题(WZ2011ZA02)
【作者简介】刘安韬(1980-),男,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活性研究与开发。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