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为一体的英语教学探究

2014-08-07罗妍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实验班学期

【摘要】在分析“最近发展区”理论、“输入假设”理论及“需求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明分阶段进行的英语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探讨将ESP教学逐步渗透到EGP教学中,实现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融合渗透学习。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通用英语渗透融合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28-03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英语教学也应该树立职业目标,加强职业英语技能的训练,强调语言的应用性。如何将大学通用英语(EGP)与专门用途英语(ESP)有效地融合进行教学,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ESP英语教学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已在高职院校普遍开展起来,但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各校的专业英语课在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任务设置等方面都比较随意,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即使开设了专业英语课,很多也只是在搞形式主义,专业英语(ESP)并未受到和基础英语(EGP)同等的重视。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用性,但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对实用性的理解,仅仅是让学生背诵一些专业词汇,阅读一些科技文章,并没有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去体现实用性,致使许多毕业生就业后仍旧看不懂专业的英文资料与图纸,也无法与专业人士用英语交谈,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费时、低效的状态中。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ESP教学都是在完成三个学期的EGP教学之后才开设,而事实上大部分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已接近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要求和标准,大学英语通用教学几乎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翻版。据笔者了解,不少学生抱怨大学英语课学到的东西太少,没有了高考压力,相比高中,英语反而退步了。ESP教学滞后,EGP教学的内容又过多重复,这种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分段进行的教学并没有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针对如何既加强EGP教学,提高学生基础英语能力,又能开展ESP教学,促进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目标,笔者依据ESP理论、“输入假设”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市场需求分析理论,探讨了在EGP教学中渗透ESP教学,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有效结合,从 EGP 学习顺利过渡到 ESP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EGP与ESP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一)从“输入假设”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看。1978年Vygotsky提出了“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概念,即学习者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最佳的教学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为了促使学习者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应是不断地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的实际水平。如果输入的语料难度过大,超过学习者原有水平,尽管输入的量很大,也会阻碍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反之,语料的输入过于简单或重复,也会影响其语言学习的发展。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但经历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过程,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如果在大学阶段让他们继续重复高中的基础语言训练,或完全不考虑高职生英语基础差的现状,全部将基础训练抛开,直接学习专业英语,最终只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动力,无力应对高难度的专业英语资料。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分段教学的课程设置难以适应高职生的学习状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进行课程设置才能使得语言教学内容的输入合理化?

1985年Krashen提出了“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理论),他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即Comprehension(可理解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兴趣与相关性)、not grammatical sequenced(非语法程序安排)和i+1(足够的输入量)。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既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现有英语水平与语言输入的差距,也应该考虑到学习者未来职业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完全重复EGP的纯语言技能训练,也不能用ESP的课程将EGP的课程全部替代,应结合高职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专业特点和企业的需求标准等客观因素,将ESP逐步渗透到EGP的教学当中,促进 EGP 和 ESP 教学有效衔接,为后期ESP教学做好铺垫,从EGP 教学顺利过渡到 ESP教学。

(二)从“需求分析”理论看。需求分析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学习的过程。1987年Hutchinson 和Waters将需求分为“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实现目标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所需要做的,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开展交际活动所需的语言技能。需求分析的关键在于找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与目标情景下所需要达到的技能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发现、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过程。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是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强调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不是使用某种主观评判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高职院校的EGP教学忽视了学生经过了高考后现有的英语水平,不断重复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失去了兴趣;ESP教学阶段的目标需求过于笼统,缺乏细化,学生学到了专业英语词汇,但不了解在工作场景中如何运用这些词汇。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设计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岗位需求,将EGP和ESP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体,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让专业英语贯通学生英语学习的始终。

三、EGP与ESP有效融合教学的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在EGP 教学中渗透学习 ESP 的实证教学来验证EGP与ESP有效融合的教学是否既能强化学生的 EGP水平,又能提高学生ESP的应用能力,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研究对象。课题组抽取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2011 级移动通信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新生各1个班进行教学试点研究,其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实验班,共47人;自动化专业为对照班,共45人。为了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实验结论,在入学的第一周,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水平测验,经过SPSS11.5数据统计分析,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a(a=0.05),说明两班实验前英语水平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前测试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P值

平均分 70.02 70.72 0.353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对照班自动化专业第一至三学期为综合英语课,由英语专任教师授课,第四、五学期为专业英语课,由英语过六级具有研究生学位的自动化专任教师授课。实验班移动通信专业从课程设计为切入点实施教改,相关移动通信企业专家,移动通信专业教师及英语专任教师共同探讨授课具体内容,并均由英语专任教师授课。第一学期,以交际能力训练为主,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情景会话开展教学,在EGP教学中逐步渗透ESP教学;第二、三学期,以工作场合为背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将ESP和EGP融为一体,基础和应用同步进行。第四、五学期,将工作场景的真实语料作为教学内容,将ESP教学贯穿整个英语学习的始终。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渗透融合的教学形式有:(1)构词法、共核多义聚词法等渗透ESP术语教学。如在教授单词EGP单词monitor时,有意识地附带学习该词在ESP中的词义及用法,该词在电子专业通信专业方面常被意为监视器。(2)日常通用专业术语的频繁渗透。如涉及手机、照相机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时,必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词汇: 彩屏 color screen、蓝牙技术bluetooth、像素Pixel (3)职场工作情景的任务型教学。如让学生阅读一些难易适中的iPhone或iPad的使用说明书,再让学生模拟手机的销售商用英文推销手机。

(三)效果分析。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实验班对基础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的掌握情况可否优于对照班?课题组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测试,测试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为依据,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为模板编制试题进行笔试。测试的内容包括专业英语词组翻译、日常通用专业的阅读理解和应用文写作等。详见表2。

表2第一、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班别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对照班 70.62 6.65 72.59 8.23

实验班 74.72 3.41 79.25 4.67

显著性 P=0.018 P=0.013

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班3次考试平均分分别为70.72分、70.62分和72.59分,成绩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传统的EGP教学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试验后,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a(a=0.05),这说明两班成绩有明显差异。第一学期对照班与实验班成绩分别为70.62分和74.72分,相差不太大,但第二学期对照班与实验班期考成绩分别72.59分与79.25分,两班成绩差距明显拉大,这说明新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可见,在EGP教学中渗透ESP教学,不但不会影响学生EGP学习,反而能夯实EGP 基础,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ESP的应用能力,减轻了后阶段ESP学习的难度,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EGP与ESP教学的态度,课题组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和对教师、教材的满意度等方面对实验班47位同学开展了问卷调查。从47分收回的问卷中,我们看到40个同学赞同“开设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融合的英语课程”;5个同学选择“只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无需学习基础英语”;2个同学选择“只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可见,大部分学生是十分赞同EGP与ESP同步进行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83.5%的学生倾向“以工作情境为背景训练英语的应用能力”, 仅 5.2%的学生选择“继续加强基础语法的训练”;在教材上,90.2%的学生选择“使用真实的工作语料作为教材”。这说明高职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很强烈。

此外,笔者随机抽取了10位学生开展访谈,学生普遍觉得ESP 渗透融合的教学形式,实用性强,对专业发展有帮助,十分感兴趣。其中有8位学生表示在课后进行复习和自主学习。这说明新的教学模式明显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EGP与ESP的渗透融合教学在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的同时,使得学生初步获得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顺利过渡到高层次的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融EGP与ESP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顺应教学需求,是合理的、科学的。英语教师需切实转变传统的分阶段教学观念,将职业性、实用性的高职教学特点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始终,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效果。

要使得ESP的教学获得更大的实效,英语教师仍需积极地探索。首先,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发展的各种新事物,研究ESP术语的语言特点,以寻找渗透切入点和更有效的融合方式。其次,教师应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建议与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合作编写(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29页)教材,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工作场景的真实语料渗透进EGP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1985

[3]倪传斌.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情况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4]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

[5]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外语电话教学,2011(1)

【基金项目】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0JGB166)

【作者简介】罗妍(1981-),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实验班学期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行知实验班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