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4-08-07郝斌昌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郝斌昌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骨折分型,按照分型结果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骨盆骨折情况均得到改善,均恢复行走功能,X线片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愈合良好,术后骨盆功能优良率为96.25%。结论 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失血性休克症状进行纠正,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外固定支架

[中图分类号] R6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9-194-03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HAO Bincha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eople's Hospital of Jiyuan,Jiyuan 4546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80 cases admitted to hospital suffering from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 in July 2010 and March 2013,to classify the type of fracture patients,then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 method typing results,and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Results All patients in the case of pelvic fractures after surgery were improved, walking function were restored, the X-ray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displacement patient's healing well, after surgery the pelvic function's excellent rate was 96.25% excellent. Conclusion Using pelvic external fixation method to treat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can effectively correct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and it is simple, safe and reliable.This treatmen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Hemorrhagic shock;External fixator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临床疾病,由于骨盆的特殊结构,在发生骨折时,极易引发静脉丛及动脉损伤,造成临床失血性休克或引起骨干神经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临床上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主要分为垂直不稳定和旋转不稳定,由于该部位结构特殊,骨折情况复杂,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3]。当前临床上普遍认为手术治疗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首选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10~56岁,平均(38.4±11.5)岁,就诊时对患者致伤原因进行统计,包括:48例交通伤,22例砸压伤,10例坠落伤,按照Tile骨折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B型(不稳定型旋转型骨盆骨折):B1 18例(开放性损伤),B2 26例(侧方挤压性损伤);C型(不稳定型旋转型合并垂直型盆骨损伤):C1 22例(单侧损伤),C2 9例(一侧旋转不稳定,一侧垂直不稳定合并旋转不稳定加重),C3 5例(两侧垂直不稳定合并旋转不稳定加重)。术前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合并有程度不一的其他部位损伤,其中19例合并头颅外伤,33例合并失血性休克, 10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51例合并下肢骨折,15例合并尿道断裂,23例合并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挫裂伤。

1.2 方法

1.2.1 术前处理 (1)稳定盆骨:对44例B型损伤患者进行骨盆吊带固定,对36例C型损伤患者实施患侧股骨踝上牵引。(2)抗休克及扩容处理:采用早期快速足量扩容对合并失血性休克的33例患者进行治疗,以缓解休克症状。(3)合并伤处理:采用髓内针固定法对合并股骨干骨折的51例患者同期进行修复;采用膀胱造瘘术对合并尿道断裂的15例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导管留置;对合并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挫裂伤的23例患者采取骨盆手术及清创同时进行,并给予患者植皮对创面进行修复;采用神经松解术对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10例患者进行治疗。

1.2.2 骨盆骨折复位方法 于患者伤后6~15d实施手术,具体方法如下:(1)对18例B1型患者实施骶髂关节脱位,入路方法取骶髂关节前房,使用4孔钢板对骶骨及髂骨进行固定。(2)对62例其余类型损伤患者由骶髂关节后方入路,其中39例采用2枚加压螺钉对骶髂关节进行固定,7例实施骶骨棒固定,12例合并有双测骨盆骨折的患者实施双钢板固定,对合并有髋臼骨折的4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法进行修复。(3)本次研究中14例患者的耻骨联合分离距离>2.5cm,在采用骶髂关节复位固定法未取得明显的复位效果时,为保证骨盆环的稳定,对患者行骨盆前路4孔钢板内固定术。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保持卧床静养,体征恢复平稳后,对患者的骨盆复位情况进行X线片检查,对于骨盆复位良好的患者,床上活动可于术后3~5d进行,2周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负重扶拐床下活动,6周后若患者恢复状态良好,则可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Majeed骨盆骨折复位标准对患者术后骨盆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从工作、疼痛、站、坐及性生活5个方面对患者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4-5]。同时,通过X线片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骨折部位移位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Majeed评分结果

由表1中数据可知,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术后骨盆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61例患者术后评分为优,16例良,3例中,优良率为96.25%。

2.2 患者手术前后骨折移位改善情况

由表2中数据可知,术后患者的骨折部位移位情况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本次研究中,平均手术时间为(211.0±45.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9±146)mL,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医院性神经损伤,且无内固定失效。

表1  80例患者术后Majeed评分结果(n)

Tile分型 n Majeed评分

优 良 中 差

B1 18 18 0 0 0

B2 26 20 6 0 0

C1 22 14 6 2 0

C2 9 6 3 0 0

C3 5 3 1 1 0

合计 80 61 16 3 0

表2  患者手术前后骨折移位改善情况()

时间 平均垂直移位

(mm) 平均前方移位

(cm) 平均后方移位

(mm)

术前 4.7±0.5 1.6±0.3 4.6±0.3

术后 3.4±0.2 0.7±0.2 3.2±0.4

t 13.656 14.120 15.839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临床上将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主要包括两种类型:TileB型及TileC型,其中TileB型患者一般不存在骶骨骨折或移位,且其骶髂关节损伤程度低于其他类型患者,非手术方式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6-7];TileC型患者在垂直方向上伴随有严重的移位或损伤,是最严重的骨盆骨折类型,对于此类患者,除了幼儿或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者,一般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内固定,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8-9]。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显示,患者的骨盆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其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治疗优良率为96.25%。

在骨盆骨折复位治疗中,若患者存在明显的耻骨分离,则建议尽早进行手术内固定[10]。在手术过程中,建议首先对后方损伤进行固定,然后再对前方损伤进行固定[11]。对于入路方向的选择,本次研究认为,骶髂关节损伤治疗时,通过后方入路能够有效的实现骨折部位进行复位,骶髂关节前方具有较低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其损伤程度可直接触摸判断,因此本次研究建议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优选后方入路方式进行复位固定。

手术治疗能够实现骨盆复位的稳定性,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床下活动,其腰骶痛的发生率较传统的牵引治疗方法明显降低,同时能够对各种合并伤进行修复[12]。因此本次研究认为,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对患者失血性休克症状进行纠正,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增杰,张长虹,许昌彬,等.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J].江苏医药,2011,37(9):1103-1104.

[2] 周铮,吴吉祥.外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5):447-449.

[3] 宋世锋,彭磊,肖海涛,等.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191-1196.

[4] 孙鲁伟,任志富,王景彦.碳纤维材料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2):1907-1909.

[5] 吴俊哲,郑臣校,苏培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9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4):327-329.

[6] 刘彬.2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J].中医学报,2013,28(B12):110-111.

[7] 胡承方,罗从风,张巍,等.利用骨盆模型在三维透视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5):415-419.

[8] 陈明,谢鸣,勘武生,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方式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445-447.

[9] 李连欣,周东生.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压迫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0(4):391-395.

[10] 梁彦,李卫哲,云才,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Morel-Lavallee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2):2098-2101.

[11] 朱智奇,侯明,谢小青,等.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13,48(6):484-487.

[12] 汤华,林坤波,饶梓辉,等.损伤控制骨科学对19例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6):84-85.

(收稿日期:2014-03-11)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甘草人参白芨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临床观察
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80例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86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探讨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100例临床护理分析
输卵管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