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014-08-07杨秀平
杨秀平
摘要: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悟出了不少经验,故此发表一些见解。本文是探究初中物理第一册光学"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图,表的方式举出9例加以佐证,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该方法就能取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5-01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的光学内容中,"凸透镜成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类型题,许多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各次考试中学生失分率较高。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联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指导学生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若从如下步骤着手进行归纳与总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透镜成像的规律可通过几何作图,并经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结果。
(二)分析课本中表格里的规律可以得到以下几条结论
(1)u=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一倍焦距分虚实)
(2)u=2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即二倍焦距分大小)
(3)成实像时,当物距u变小时,像距v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即要使像变大,则应把像距变大,同时物距应变小。
(4)成虚像时,当物距u变小时,像距v也变小,像的大小变小,但始终比物体大。
(5)实像都是倒立的,能被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不能被光屏承接。
(6)当u>2f时,有f
(7)凸透镜成放大像有实像和虚像,成缩小像一定是实像。
(8)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倒立是上、下、左、右皆倒立。
(三)应用举例。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从2f处移到6f处的过程中:
A、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像,且逐渐变大。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像,且逐渐变小。
C、一定成虚像,且逐渐变小。D、像一定不在光屏上出现。
解析:由结论1可知,蜡烛的像一定是实像;由结论2可知,该实像是缩小的实像;由结论3可知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大小也变小,则应选择答案(B)。
例2,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把物体移到距凸透镜15cm时,可以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由题意可知当u=30cm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由结论5可知,则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成像条件f
例3,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把物体移到距透镜25cm时,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由例2的分析可知焦距应满足以下结果15cm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把物体放在大于2倍焦距处,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A、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得到大小不变的像 解析:由结论2、5和6可知,依据光的可逆性,则在光屏上应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应选(B)。 例5,用照相机拍照时,先拍5寸照片,后改拍2寸照片,则应将暗箱,即像距应(), 镜头与人的距离,即物距应()。(选填"变长"、"不变"、"变短") 分析与解:先拍5寸照,后改拍2寸照,像由大变小,都是实像;由结论3可知,物距u(镜头与人之距)应变短,像距(暗箱的长度)变长。 例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先将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可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蜡烛的像,正在纳闷之时,他在另一侧看见与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解析:因为实像能被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光屏上没有像,产生这种原因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物体位于焦点上,不成像;二是物体位于焦点内,由结论1和5可知,它是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则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 例7,某同学在一圆形玻璃缸中养有一条金鱼。从旁边看去,金鱼变大了。则起凸透镜作用的一面是( )眼的一面。(选填"靠近"和"远离") 解析:因我们看到的金鱼是正立的,所以一定是放大的虚像。因装金鱼的盛水玻璃缸起凸透镜的作用,而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故应选填"靠近"。 例8,张伯伯是一名集邮爱好者,他想用放大镜看邮票。为了更好地看清上面图案,使画面放得更大,他应该( )。 A、与邮票的距离变小。B、人与邮票的距离变大。 c、人与邮票的距离不变,将放大镜离邮票近一些。 D、人与邮票的距离不变,将放大镜离邮票远一些。 解析:因为放大镜成虚像,由结论4知,要使像变大,则应变大物距,物离镜应该远一些,所以应选择(D) 例9,放映幻灯片时,若使屏幕上出现"F"的画面,那么幻灯片应该如何插? A、广B、-_Jc、_.1D、L 解析:根据结论8,"F"上、下倒立时得到答案(D)所示的图形,再将(D)左、右倒时得到 答案(B)所示的图形,则应选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