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家校合作发展的因素综述

2014-08-07何文娉吕美燕刘婷朱丽

2014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何文娉 吕美燕 刘婷 朱丽

摘要:我国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理论的研究在近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起步较晚。是什么影响了我国家校合作的程度,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家校合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影响因素国外学者Lombana把妨碍建立有效的家长——教师关系的障碍大致分为三类:(1)由人性引起的障碍;(2)因沟通过程引起的障碍;(3)因外在因素引起的障碍。马忠虎指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1)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2)家校合作实践的偏差,如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合作交流少等。彭茜等将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障碍分为合作主体(教师、家长)主观上的“不愿”与客观实践中的“不能”两个维度。

虽然各学者描述的维度不尽相同,但背后却都不约而同回到两个出发点: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和合作过程上的原因。下面笔者将从主客观不同的方面来总结归纳影响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发展的因素。

(一)主观原因

(1)个人认识上

1、家长的个人认识

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智育上能与学校配合,能督促孩子做功课等,但在其它方面却缺少和教师的沟通交流。(马忠虎,1999)

2、教师的个人认识

在双方认同方面、教师对家长的认同程度令不如家长对教师认同程度高;并且,教师收入较低,所负责的学生又往往过多,同时和家长的合作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教育体系内没有家校合作工作的评比与规定,所以面对多方面的压力教师难以有足够的动力和精力去做“分外”的事情。(刘翠兰,2006)

(2)在心理性格上

1、家长的心理性格

家长不愿与学校合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种是放心型的家长;第二种是缺乏教育责任意识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第三种是自卑型的家长,他们通常是具有较少社会资本的家庭,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也不敢和教师交流。(刘翠兰,2006)它的背后一方面反映了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认为家长与老师的合作只是督促孩子学习,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品行发展也需要家校合力的作用。

2、教师的心理性格

除了部分自信型的、认为家长没有专业的教育素质的教师,还有自卑型的、经验不足的、惧怕家长询问的教师,以及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各司其职的教师。(彭茜等,2001)

(3)传统文化观念上

传统思想崇拜并依赖权威,而传统赋予教师的权威与崇高的地位在家长心目中十分牢固;强调避免冲突和失衡,强调顺从和顾虑他人而避免得罪他人。在这样的观念下,一方面家长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另一方面,习惯了处于“专业”、“权威”地位的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时会觉得家长是不信任自己,有损自己的颜面;而且家长往往惧怕失败的参与干涉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放弃。(马忠虎,1999)

(二)客观原因

(1)法律法规

在法律方面,国家法律对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义务要求也逐渐增加,从1986年提出的“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在2006年修订的本法第三十六条进一步提出“应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等。除此之外,《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文件也提到如“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表明了我国社会及政府对家校合作的逐渐重视。但是另一方面,纵观这些文件,却没有实际的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建议,所以导致了这些文件的指导性和规定性不强。

(2)当代社会的经济背景

梁红梅等认为家校合作是受国家市民社会发展未不成熟的限制。在市场经济下,一方面孩子上学难;另一方面,教育不公、教育产业化、教育乱收费等教育的负面争议问题使很多家长抱有对学校甚至对教师的质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不信任加强,使得学校对家长的参与更加警惕,生怕家长“找茬儿”。(梁红梅等,2010)

另外,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等于教育就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意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家校合作的认可与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正相关。(韦乡逢,2008)

(三)合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家校合作关系的特殊性

在我国当今教育环境下,学校资源的垄断是学校、教师处于绝对优势的主导地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各自拥有“利器”而達成的相互制衡的关系。安卓指出,这种背景环境下,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要么是教师支配与家长顺从,要么是两者相互制衡的关系。(安卓,2005)虽然第二种关系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平衡的良好的关系,但安卓从其成因上分析,认为其与支配—顺从的关系一样,都是变态的家长与教师的关系。

从批判性的角度解构当今家校合作理念,林玲双方在合作目的和合作内容上也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并强调了处于社会较低地位、社会文化及经济资本不足的家长在所谓公平的家校合作中所面临的困境,而且家校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不同社会地位家庭孩子之间的差距。(林玲,2013)

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家校之间的联结,我国大的社会背景在学校中的反映与折射、社会规则在家校之间的延伸给家校间关系带来的特殊性。在资源依赖机制上,家校关系也逐渐趋于商品化——正式交换日益趋弱,而择校费、家长资源库、家长的请客送礼这些非正式交换却更趋活跃。(刘兴春,2010)

除了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家校合作的特殊性还在于其目标利益的承担者,因为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指向学生这个“目标主体”的,因而使得家校合作呈现出不同于一般交往的主体——主体结构的三主体结构。(陈昉,2008)

(2)双方合作的能力与资本

不同社会阶层、地位的家长在合作中的不平等地位。社会阶层较低的家长通常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能力本身相对较弱且与教师交流的自信较低;在家长之间,中等以上阶层的家长往往相互形成团体联盟,而阶层地位较低的家长则通常都是“单枪匹马”;同时,家庭资本雄厚的家长更统一通过自己的财力或人际关系参加学校的建设,或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参与到家委会的管理等于家校合作关系中密切相关的活动中。也会因为不同的家庭阶层背景对学校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行为方式。在这样的情形下,家庭在与学校合作中的不平等地位加剧。

(3)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支持

在实行中央管理地方的教育体制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缺少有关家校合作的具体的、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王维荣,2001)因此,对于家庭是否参与学校教育、家校双方合作关系如何、应采取哪些合作措施等等,尚十分模糊;且家校合作方面的工作,也尚未被列为考评教师业绩的指标,因此常常不得它不让位于其他更易于检验的事项,家校合作尚缺少制度上的保障。再此基础上,由于缺乏政策法律的支持,制度创新者行走在合法性的边缘,冒着极大的政策风险;而且,没有政策的支持,也就意味着缺乏后续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李细姣,2009)

影响我国家校合作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想要解决家校合作的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不同方面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家校距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