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道家和谐思想溯源与辨析

2014-08-07丁兰

2014年15期
关键词:道家老子庄子

作者简介:丁兰(1989-),女,黑龙江北安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有起有落,当过治国思想,也曾被世人抛弃,但思想中的精髓于今仍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包括老子、庄子对道家思想的贡献以及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汲取道家思想精华,论析道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天人、人人以及人自身等方面探讨。

关键词:先秦道家;和谐思想;老子;庄子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道家是长期与儒家相抗衡的。道家从先秦时期成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长盛不衰,对我们民族的思维、心理以及精神面貌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老子、庄子哲学开创了中国哲学自然主义的先河,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法、本体论有较大贡献,他们人生哲学中的反等级、宗法、专制思想,以及崇尚自由的思想都曾引起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一、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萌生和发展

先秦道家和谐思想产生于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复杂,经济上,私有小农经济出现冲击了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政治上,阶级斗争激化,贫富差距巨大;思想文化上,礼崩乐坏,固有文化传统的破灭,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纷纷建立自己的学说,其中道家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超越性的社会和谐观,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这样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道德经》成为老子的经典著作,在春秋末年问世,同时标志着道家思想的基本形成。在《道德经》中,老子创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这里的“道”有三方面涵义,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二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准则。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P.158)的观点。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产生和演变。在老子的主要思想中,“道法自然”的行为准则,“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法思想等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

道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成为另一位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主要著作是《庄子》,其中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以及《杂篇》11篇。《庄子》一书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产生一切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同时,庄子的人生哲学提示人们超越有待,达到无己、无待。

战国时期,道家形成了杨朱派、黄老派和老庄派三个派别,除老庄派以外,其中黄老派影响最盛。黄老思想成为了治国思想,而且还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秦国时期,秦始皇选择了法家思想,进行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到了汉朝,开始重新重视道家思想并将其作为治国思想,造就了一个“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家罢黜百家”,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重新复活,重点由原来的黄老改为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思想便成为道家正统,相沿至今。“魏晋南北朝后,尽管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良策,但绝大多数的时候处于边缘化状态,仅在文艺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受到强烈动摇,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推广。”[2]

二、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

老子哲学中最核心的观念是“道”,出发点是“物”,主要思想是“无为”。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都是围绕道展开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1](P.99)

道家思想的出发点是“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1](P.192)根据老子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道的一些特点,“道”无形、无色、无味,但真实存在,它会不停的运行,可以衍生万事万物,是宇宙的本源。老子还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道”生成的、培养的,即使死了还是“道”。“道”既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培育基地,又是一个巨大的回收站。

先秦道家的主要思想是“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人不可逆自然规律而行,所以,人不能野心太大,当如水,低调,按着自然的节奏,顺势而为,自然而为,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

(一)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

我们知道儒家和道家都讲“天人合一”,但强调的内容不尽相同。人的两种属性自然性与社会性中,儒家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道家看到的是人的自然性。道家认为天是自然,是本来,未加任何人为干扰。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道家认为天就是不要干扰。老子、庄子主张自然无为,一切的人为都是自扰,有害而无益;不如返朴归真,不至发生罪恶与病痛。《道德经》认为,整个宇宙在其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后的最初形态都是和谐的。庄子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继承并发扬,提出“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3]

“天人合一”思想是道家在天人关系方面的基本观点,也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对“天”(或者说天道、自然、天地)的合理认知是天人合一的前提。天之和谐与天人之和谐,是相辅相成的。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当中可以看出道家的主张。[3]

从以上论述可知,道家认为,人间至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道家的天人和谐思想中,并不只是对自然的消极顺应,还讲究通过对自然之道的合理利用来实现理想中的人文社会。总之,道家思想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从而实现人与道的和谐统一,建立起合乎天道的理想社会。”[4](P.15)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人类需要顺应自然之道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先秦道家反对人类无节制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环境等行为。其思想主旨是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的价值。

(二)社会和谐思想

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是道家对世人的教诲。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彼此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离不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中相互关系的种种道德规范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遵循的。没有道德的人,难以立足于社会的同时,也给他人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带来损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1](P.255)

老子核心思想中的“道”有三个原则:慈爱,节俭,谦和。这也是无为思想的具体表现。老子认为,因为仁慈才能做到英勇无畏;因为节俭,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才能长久,民众才能富足安康;因为谦和退让,才能成为万物的尊长。这些思想價值在当今社会和谐建设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推行“光盘行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和谐”为导向,主张和平共处等政策,建设一个公平、节约的新型和谐社会。

(三)人际和谐思想

道家讲到做人要自然、无为。人们首先要清楚自己过度的私心私欲,将自己的心调整到光明的、清净的状态,这样,人们也就自然会遵从道德而行了,这就是自然无为的妙用。对待竞争,我们敢于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首先,要做到诚信待人。“礼者,世俗之所为也;(上转第37页) (下接第47页)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3]追求本真而不拘泥于世俗的礼仪,欣赏来自自然的纯真,以诚信待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P.68)老子在这一章原指统治者要做到无为而治,而无为的真正内涵是无不为。统治者要讲求诚信,才能得到民众的信服。在当今社会,如果领导者讲诚信,企业讲诚信,百姓讲诚信,人人诚信待人,少了猜疑和不信任,人与人相处会更加和谐融洽。这也是老子要告诉世人的道理。其次,要做到宽容待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1](P.185)善待不善良的人得到了善良,相信不守信的人便得到了荣誉。老子教诲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四)身心和谐思想

第一,知止知足。老子、庄子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看待成功,如何把握財富名利,如何处理身心的关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1](P.166)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自人本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人们要做到廉洁自律,知足常乐。也就是说快乐源于简单的生活。学会快乐,不要享乐,要找到自己的根基。第二,大气为人。学道家做人大气,洒脱,不因小事而斤斤计较,胸怀宽广远大。“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做到道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学习。“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秉承达观豁达的态度。“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3]不因贫富贵贱而惊喜懊恼。老子“淡兮其若海”也说明了这个道理。第三,谦虚谨慎,低调做人。“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P.130)圣人不自认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他的伟大。做人当低调如流水。当然低调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自傲,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第四,敢于承担。“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3]“胜人者有办,自胜者强”要有自信,敢于承担。承担的责任越大,价值也就越大。

老子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世上一切都要看得淡泊一些,就不会乐不可支或者怒不可遏。“大怒伤阴,大喜伤阳”,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手段。心平气和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不以喜怒哀乐人为的使身体增加喜气和怒气。当然,道家思想既有其积极的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也有其消极的影响,我们应引以为鉴。例如道论与当代中国所提倡的无神论、唯物论之间的矛盾,道家的无为思想与现在的物质社会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依然存在。况且,“中国文化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要获得彻底的复兴,也必须经过相当曲折的道路。”[5](P.198)因此,我们辩证的看待道家思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同时,也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会道家出世之六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达到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之间的和谐共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先秦道家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反思”(项目编号:YJSCX2013—252HSD)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1.

[2]吴琳.老子哲学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3.5.

[3]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安巧珍.先秦道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3.5.

[5]郑秋月.对话•诠释:杜维明与成中英的美国儒学论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符

猜你喜欢

道家老子庄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智者老子
《庄子说》(十五)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