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丽的音符优美的音乐

2014-08-07吴双魏紫

2014年15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海顿

吴双 魏紫

摘要:本文从海顿的音乐出发,通过将海顿的创作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海顿的音乐创作风格,重点论述了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Hob.XVI:46。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讲解、分析和描述,将他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音乐形象以及对他音乐的感悟描述出来。

关键词:海顿;钢琴奏鸣曲;插部;柔板;急板一、海顿的音乐简述

佛朗次•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18世纪“维也纳古典时期”①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是继巴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他与莫扎特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共用标志着古典主义创作风格高峰期的到来,由于他在音乐上的突出贡献,又被世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室内乐之父”。

海顿的一生,不仅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繁多,他所涉及的创作领域也是令人惊叹的:有上百部交响曲、两部神剧《创世纪》和《四季》、不同類型的室内乐作品、各种器乐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小型器乐曲等,除此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声乐作品:30多部歌剧、大量的弥撒曲、清唱剧以及民歌改编曲等等。其中,以他的108部交响曲和68首四重奏最为重要,贡献最大。

在他惊人、浩瀚的作品当中,钢琴作品犹如一缕清新的风,在古典钢琴作品中别有一番韵味。海顿创作钢琴奏鸣曲的时期正好是钢琴由古钢琴向现代钢琴转变的时期,随着钢琴的不断改良,海顿也不断扩大键盘音域的表现范围,突出音色的强弱对比等,使钢琴奏鸣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我们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主义早起的华丽风格,也能明显的感受到音乐中传递出的自然纯朴的音调。海顿的钢琴奏鸣曲虽然不像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那样,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占有绝对中心的位置,但是他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从他从事作曲的最初年月一直到他62岁第二次访问伦敦期间,都不断地有钢琴奏鸣曲问世,这一过程几乎跨越了他的一生。

海顿从小就受到教会传统教育和带有强烈古风成分的高尚巴洛克(the High Baroque)娱乐音乐的熏陶;在青年时期,又目睹了音乐逐渐从富于表现力和主观性的时代转向维也纳古典主义传统繁荣时期;晚年时,又接近浪漫主义的发祥。在如此巨大的音乐界和音乐风格的转变中,他以无穷的智慧和悟性使自己的音乐与当时的需要相结合,这无疑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而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明显的显现出了海顿在风格上的一些变化。

二、钢琴奏鸣曲Hob.XVI:46

“音乐,这首先是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②

这首编号为Hob.XVI:46的钢琴奏鸣曲,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属于中期作品。创作年代大概在18世纪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海顿被受聘为匈牙利望族埃斯特哈齐亲王宫廷乐队的副乐长,虽然这期间海顿必须按照亲王的旨意创作,并且一切创作成果属于亲王所有,但是相对于之前动荡的生活,海顿对此却心满意足。而这一时期的欧洲,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启蒙运动的影响,音乐生活更加世俗化、民众化。身处世俗化、大众化潮流的中的作曲家们,更是追求人的感官直觉,追求自然、天性和本能。他们对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挣脱创作束缚的意识和争取个人思想和自由的行动也进一步加强。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海顿创作了这首奏鸣曲。

波兰音乐学家丽莎在《论音乐的特殊性》中提到“纯粹的、自在的、不具表象的、判断等内涵的感情是不存在的。感情永远属于客观世界的某种东西所唤起的。音乐在反映感情的过程、变化、波动时,必须同时与唤起这些感情的一切因素结合在一起。”③

这首奏鸣曲从它庄严地音符时值比例和成熟的表现手法上来看,无疑是一首品味极佳的杰作。这首降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它充分利用了当时键盘乐器的音域范围。第一乐章一开始是一个宏大的中速快板,向人们展示了形式多样的动机组,前两个乐句分别是以主音开始并以主音结束的收拢性乐句,这些收束是温和的,旋律中间插着由音阶组成的华彩乐句;旋律的本身掠过一丝细微的抒情感,华丽而又庄严,将“华丽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第一个乐句本身也具有向前进行的动感,它在主旋律音上加快步伐,从二分音符变为八分音符再到附点八分音符直至十六分音符。而第二句一开始的六连音,就推动着乐曲向前发展,旋律的音调近似于珍珠玉盘式的击键技巧,而实质上确是一种缓慢但最终是有力的向某种更加实质性的内容过度,此句是一个由延长组成的有力的收束。这些以主音结束的乐句并不是一盘散珠,它们是凝聚在一座大厦的结构之中的。

第二主题的出现,不仅在音区上出现了变化,音乐也随之轻柔欢快起来。看似静态的主题在两小节之后开始跑动起来。左右两手一样突出的主题,似乎是两种华丽的音乐相互交织着向前发展,它们时而轻盈的如同天空中的一抹云彩,时而又低沉、严谨的像教堂中的圣咏一般。再加上旋律中带有华丽的装饰音和休止符,使旋律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对话似地高贵、典雅和华丽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该乐章极赋予幻想曲般的插部。在18世纪中叶,一种“情感风格”以C.P.E.巴赫的交响曲和键盘奏鸣曲为代表的,注重内在的激情,避免过多外在装饰的风格流行于德国北部。这些特点使海顿在处理这一曲式时有了额外的自由。插部是一段一连串非凡、动人的和弦变化。在这个丰满的经过段的和声当中,海顿运用了巴洛克式的触技曲修饰法使旋律有张有弛,梦幻般的不屈不挠的发展下去。

随后的柔版(第二乐章)具有同样的性质。曲调优美、亲切,美得叫人感伤,像一条由许多个乐思连成的珍珠项链,精致、光滑而又晶莹剔透。这个柔板是以帕萨卡利亚舞曲式的左手线条反复出现,高声部是最活泼欢快的对位旋律。该乐章的织体由颤音、延留音和音级组成,是三声部的旋律进行。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高度的敏锐感和平衡感,使旋律在相伴的装饰音中以最微弱、最不可思议的方式穿梭其中。这个乐章的插部不但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对位法,同样打动人的还有许许多多个延留音和颤音的创作。这个柔板是海顿所有的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旋律之一,暗含了更多发人深思与启迪灵感的和声变化。

在最后的急板(第三乐章)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喧闹的、华丽的奏鸣曲回旋曲。两处整段落的反复也许是为了平衡整个作品的长度。海顿颇有新意地运用了巴洛克模进和修饰法,同时,音阶的快速进行再次提供了强大的动机力量,华丽而富有色彩性。末乐章高昂的情绪使它有一种无法抵抗的魅力,并且完成了这首奏鸣曲华丽而又完美的收束。

纵观全曲,整首作品向人们传达出了一种从容而平稳的美,它不仅体现出了海顿对于音乐的喜爱,也流露出了作曲家在音乐创作当中对人生观、世界观所持有的乐观、豁达和坦然的心态,也在不轻易间流露出一种质朴、幽默、轻松的音乐情趣。这种创作风格的产生是海顿将自己的创作与奥地利维也纳丰富的城市音乐和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结果。清新明快的旋律、简明清晰的和声织体、合理均匀的结构、别出心裁的细节处理和力度对比的出人意料,都奠定了海顿与其他作曲家的与众不同和他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

[2]《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于润洋,主编,2007年版。

[3]《德奥古典音乐大师经典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萧韶,著,1996年版。

[4]BBC音乐导读《海顿钢琴奏鸣曲》花山文艺出版,John McCabe著,王恩冕译,1999年版。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海顿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演说艺术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的演奏运用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
米亚斯科夫斯基钢琴奏鸣曲的半音化思维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浅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与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