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2014-08-07张秋实
张秋实
【摘要】土建类高校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文章就如何建设高校建筑实习实训基地,从投入模式、建设模式、管理与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土建类高校的教育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实训基地;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建筑业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该专业的办学需要, 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加强学生专业技术的实地操作,并进行施工现场过程的训练。有利于土建类专业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实现成品型人才培养目标。
1 研究现状
目前,建筑实训基地项目多存在于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由于其学校的办学性质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等原因 ,实训基地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其规模不尽相同,但都结合本校情况,采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和充实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实训项目,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有着更平滑的过渡或无缝连接。而一些建筑类院校,由于受办学规模条件,办学传统,相关资金,教学侧重点等的影响,反而没有实训基地,或者由于规模小,年代久远,疏于维护管理与更新,形同虚设,造成学生与行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而又不得不面对师生临时寻找实习单位,时间仓促又没有得到实习锻炼的痛惜结果。
2 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现代建筑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呈现出结构形式多样、工艺过程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需要高等建筑职业教育培养既具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艺、善于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人才来承担此项工作。
实训基地既涵盖当前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常规技术、主流技术的相关内容,又要展示现代建筑施工先进技术水平内容。实训分区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及核心技术课程内容为构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反映《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机械》、《建筑施工安全》等课程中核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要求。实训项目设置融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一线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及未来五~十年内的能力培养要求,既能适应建筑工程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又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能力培养主要包含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材料、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监控能力、建筑施工机械操作能力等,同时又为培养学生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以及建筑施工创新思维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土建类专业所应具备的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能力的要求,整合出所应包含的能力与技能模块,分解出各能力与技能模块的要素内容,落实相应的实训项目,再根据实训项目内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及硬软件等,从而确保实训仪器设备的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与先进性。依据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检测与试验的有关最新文件、标准及规范等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现有的建筑工程方面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以及不断适应招生规模的扩大需要,对原有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作进一步的配套、更新与添置,并对其中使用年代较久、技术标准已落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实训基地的建设除靠学校自身财力独立建设之外,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训养训,争取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等结合自身特点的实际情况的投入模式。在建设时,采取校内校外分别进行的模式。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同特点都是首先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或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为将来可能的职业及工作岗位。
3 问题与对策
在高校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普遍较容易出现为题是建设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和后期管理维护不完善等问题。
建筑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建筑实训基地的特点决定了院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其基础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更新,这就需要建立长效機制确保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只有时刻以节约为主,才能将管理与维护费用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吴国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程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1)
[2]时述有,毕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7(05)
[3]苏有文.关于“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