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2014-08-07李俊
李俊
【摘要】语文教学本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但是为了应付高考,高三语文老师常年不厌其烦地搞题海战术,而学生早已厌倦了如何出招应对,语文课枯燥乏味。面对这些问题,我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考试需求;成就感;主体作用
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喜欢阅读的人,因为阅读总能让我的心灵行走在高原大漠,无论进退都海阔天空;阅读总能让我在平凡和单调中咀嚼出生活的暖和热,绮丽和温馨……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呵!文字,就是我这个阅读者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但是,自从任教高三语文课以来,我每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因为,我要对学生“负责”!
一、强化考试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原理,“需要”往往就是动力。有目的地持续地满足“需要”能够收到强化激励的实效。总之,教本与读本与学生的直接“利益”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功利的,又有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迁移。关键是要大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或借鉴吸取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呢?我认为,这与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第二,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三、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面。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五、拓展学生视野, 收看电视新闻
打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真正营造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会使学生们义愤填膺;马航班机失联,可使学生们牵肠挂肚;阿以争端,非洲难民,能够震撼孩子们善感的心弦;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获得成功、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连连告捷,更能振奋学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六、播放百家讲坛,丰富文化内涵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学与文化内涵,定期播放百家讲坛。在讲座课上,学 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 文化修养得以提高。
开展专题课外阅读活动课,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七、展示个人成果,感受成功的乐趣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这个时候老师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我认为,这种学习观念,不仅没有偏离教学目标,原则上比较务实,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树立这种新观念,养成这种新学风,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变成全面提高素质的训练场。
参考文献:
[1]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