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影响

2014-08-07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里夫工业革命观点

真 虹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上海 200082)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影响

真 虹*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上海 200082)

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何对交通运输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文献论及.本文在梳理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输发展自身规律出发,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给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即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交通运输作为区域连接的重要手段,将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通过使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而成为一个生态运输系统;运输节点将成为密切区域内物资联系的集散、分拨和配送中心,成为贯通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重要通道,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柔性运输组织方式,成为信息高度集成的智慧运输。

交通运输经济;第三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未来发展

1 引 言

2011 年 9 月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了未来社会经济将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并出版了著名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1]一书,这在学术界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引用其观点来分析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据此进一步研究提出相关的理论,阐述相应的应对措施等等.例如《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保罗·麦基里的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2],与杰里米·里夫金的观点异曲同工.在中国,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纷纷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希望借此研究能发现对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寻觅发展的轨迹.芮明杰从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的产生入手,分析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具有的五大特征[3].吉阿兵、胡少甫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4,5].但是,综合目前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研究,很难发现涉及交通运输领域,而在杰里米·里夫金的论述中,尽管并没有系统涉及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其论述中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关注.而作者的研究发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将成为其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为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尽快展开这方面的研究,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模式在理论上寻找依据,在实践中做好相应的准备.

2 里夫金等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提出的主要观点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给出了比较完整的描述.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能源、互联网与再生能源的结合导致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变革[1].

根据里夫金的观点,我们可以梳理出三次工业革命的演变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事件是19世纪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能够对以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及工厂进行系统管理和操作,由此从手工业到机器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结果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事件是20世纪内燃机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石油经济和汽车的时代,其结果是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及工业区的繁荣.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事件是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其结果将是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一个微型发电厂.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另一位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Markllie,《经济学家》 杂志编辑) 则从生产方式的改变提出了以下标志性的划分[2]:

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后期开始):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

第二次工业革命(20 世纪初开始):进入了规模化工业生产时期;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制造,传统的大规模流水线制造从此结束,个性化生产、分散式生产将成为重要的特征.

我国有学者归纳国外专家的观点,给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些定义.如: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应用及其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人类生产经营方式逐渐由规模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更具一般性的结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6].

根据里夫金的观点,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塑造了自上而下的结构,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绿色科技正逐渐打破这一传统,使社会向合作和分散关系发展.他认为,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原有的纵向权力等级结构正在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

里夫金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场,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

(3)在每一栋建筑物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

(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

(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在5大支柱中,他特别提到最后一个支柱是运输,他认为这是整个体系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迈进所不可缺少的.建筑物转变成小型发电厂和创建能源互联网,使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为插电式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提供动力.

这就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们所关注的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将会改变交通运输的发展轨迹.

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到底如何影响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在里夫金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研究者那里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阐述.为此,本文将从他们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及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描述中,梳理出可能会对交通运输未来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形成的发展模式.

3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影响

我们从里夫金的观点中可以梳理出一些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观点,尽管不多,但很有启发.这里,我们从里夫金的书中寻找出一些我们认为可能会影响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观点,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里夫金提出,人口激增、粮食、水和建筑材料消耗量的增加、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增加、城市及郊区扩张等因素继续侵蚀着剩下的原生态地区,使生活在那里的物种接近灭绝.其观点显然认为,交通运输在带给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它把人类的足迹带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那里的生态环境则随之遭受到了破坏[1].

所以里夫金憧憬的是构筑所谓的“罗马生物圈”,将一个地区改造成为能够自给自足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物圈中为居民提供大部分基本的能源、粮食和纤维等.由此可以延伸出这样的观点,当人们将一个地区构造成一个能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那显然人们所需要借助于货物的长距离运输的需求将会减少.

里夫金指出,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日渐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是免费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资源、地热、生物能、海浪和潮汐能等.如果有数百万的人可以在自己家中或企业中更廉价、快捷地同时生产一批或单独一个产品,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的产品相媲美,那又该如何呢? 在这一新兴的革命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产者,拥有自己的公司.这就形成了他所谓的“分散型生产世界”[1].

从里夫金的观点可以看出,交通运输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柱,过去的大工业依赖于连接全球的交通运输网络,由于开采、处理和运输化石能源的成本非常高,只有少数几个大型的、集中型的企业能够筹集足够的资本来进行能源的运作,因此,全球运输以及长距离运输往往集中在那些资本雄厚的少数寡头垄断者的手中.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扁平化的对等结构和虚拟世界中几乎不存在交易成本(运输成本除外),使得手工产品可以在价格上与大规模生产进行竞争.

里夫金认为,自给自足的新型合作商业模式——“社区”,将消费者和农场主以一种分散、合作的方式聚合在食品供应链之上,通过减少食品长途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食品生产和分配链紧密相连的广告、营销和包装的费用,在社区形成每一个人参与农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将更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全球经济顺利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型,企业家和管理者需要主动学习如何利用新型的商业模式,包括开放性的网络商业、分散合作式研发战略,以及可持续的低碳物流和供应管理[1].

由此可见,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社区化趋势,将减少货物的长途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从而保护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在前述观点的基础上,里夫金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合适的规模应该是数百万小型、微型企业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代表其共同利益的合作性企业联盟.第三次工业革命分散型、合作式的本质和按社区聚集的扁平化结构,更倾向于洲域性经济和政治联盟.他预见性地提出经济正从“全球化”走向“洲域化”(注:原书翻译为“洲际化”,但从原文看更确切的含义应该是“ 洲域化”,下同)[1].这里所谓的“洲域化”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即指在一个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趋于更紧密化.

这就引申出里夫金著作中与我们交通运输发展相关的最关键的观点,即“从全球化到洲域化”.

他引用了 TNT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彼得·巴克的观点:“全球化正在消亡”.按照巴克的观点,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国际航运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政府对碳排放增税也将会提高物流的成本.他认为当前的经济转型就是由全球化转向洲域化,商业和贸易的大部分增长是在洲域内市场实现的.巴克强调物流行业的重心应该重新定位,放到洲域市场上.

里夫金同意巴克的观点,并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分散式的洲域性能源和通信结构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他为此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我们不妨以一块牛排为例:……,牛一旦出栏,这些牛就要被装入货车中,在国内长途跋涉,耗时几个小时甚至数天,运到屠宰厂.在此过程中,同样消耗了更多的化石燃料.……与种植饲料、饲养牲畜、配送、屠宰、分割并将牛排最终送到每个人家中的餐桌上所消耗的能量相比,真正进入牛排之中的能量少的可怜[1].

归纳上述引自散落在里夫金著作中的一些观点,我们大致还是可以看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在经济由全球化向洲域化(区域化)转变的过程中,全球性的长距离运输将会减少,洲内(或者国内)的短距离运输将会增加;这一现象目前已有显现,在航运业,全球三大干线的运输量增长在放缓(当然也有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而东亚等区域内的近洋运输增长则相对较快.根据Clarkson 数据机构统计,近几年区域内集装箱海运量 (Intra-Regional) 在全球集装箱海运份额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2005 年区域内集装箱海运在全球集装箱海运(包括三大干线)中的比例为 36.2%,而到 2012 年这一份额已经占到 40%(见表1).

表1 全球各航线集装箱运输量(TEU)所占份额(%)Table1 The percentage of global container shipping lines(by TEU)

(2)为了减少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减少运输,特别是不合理的无效运输,运输最小化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同时,更积极地采用新能源,以真正实现零排放的运输方式.

(3)运输所需要的能源将相当部分采自于由单体建筑所产生的分散式能源的供应网络.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刻画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

(1)洲域化(区域化)导致就近生产的趋势,使产品生产更贴近于消费市场,以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碳排放.

(2)在供应链上的货物出现向其两端趋近的变化特征,粗级产品加工向原料产地集聚,而面向消费的产成品生产则向消费地集聚,由此导致供应链中间段的运输货物平均附加值将提高.进而可以判断,随着经济的增长,伴随的长距离运输的货运增长量将变缓,也就是运输周转量增长将趋缓,甚至有可能减少.

(3)在为货物移动所必须的空间位移质量中货物的质量将占据更越来越大的比重,而运输工具本身的质量由于采用的是多批次、小批量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载体的创新而降低;同时,也由于运输距离的缩短及所使用的能源结构的改变也将使携带的能源质量趋于减少.

(4)再生能源作为交通工具的主要驱动能源,将逐步代替目前以石油为主的运输能源方式.这不仅减少了由于携带能源而消耗的能量,而且也可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当然,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地探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见.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可能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但是,仅仅以上这些方面的变化将会改变我们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已有的认识.

4 研究结论

4.1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交通运输发展影响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

(1)针对货流的洲域化(区域化)趋势,全球性的长距离运输量的增长将放缓,甚至会有所减少;而由于区域内联系更趋紧密,使得短距离的洲域运输甚至更小区域内的运输量将有所增长.这必然导致运输过程在终端点的滞留时间需要缩短,即由现在供应链上的节点逐步演变成为供应链上的一个几乎不停留的过程,以此提高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例如,甩挂运输和海运的滚装运输模式将会成为一种主流运输方式.

(2)由于顺应短距离运输的需要,运输节点的装卸功能将逐步被多功能发展模式所取代.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运输节点面对的服务将逐步趋于近距离化,这必将使运输节点在功能上更加突出其物资的分拨和配送功能,具有多功能的仓库将成为运输节点的主要设施,这种仓库将逐步成为运输节点业务处理的中心.

(3)为了减少对生态的负面影响,符合资源节约型的交通运输集约化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如何在空间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集约化程度更高的运输通道单位面积运输承载量是未来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的方向.例如,在海运领域的每百米码头岸线的吞吐能力将取代船时量而成为码头先进性的重要指标.

(4)为了减少甚至消除碳排放,交通运输的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地改变,交通运输将大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零排放;例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并逐渐实现在能源上的微循环.运输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所带来的重要特征.

(5)运输组织方式将从现在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方式将逐步向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适合市场变化的、柔性化的大规模定制式运输组织方向发展.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各运输环节将在运作流程上实现无缝连接.

(6)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运输系统借助于互联网,以及 RFID 技术将运输各环节连成一个网络,在共享的信息平台上,沿供应链与其它物流环节,以及上下游产品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信息被高度集成;运输组织的高度自动化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作业的无人操作;通过采用电子标签,以实现流动的货物智能化,RFID 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广泛采用,将货物、设备、设施和人员连成一个信息网,运输活动变得全透明,这将更有利于将供应链上下游融为一体.

4.2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模式

给予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环境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作一个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轨迹.但是,我们从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特征中,还是能够梳理出一些交通运输受其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环境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给出如下的描述: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交通运输作为区域连接的重要手段,将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通过使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而成为一个生态运输系统;运输节点将成为密切区域内物资联系的集散、分拨和配送中心,成为贯通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重要通道,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柔性运输组织方式,成为信息高度集成的智慧运输.

交通运输像其它领域一样,不可能置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外,对这种影响的理解将随着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认知而逐步清晰.但是,现在就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粗放式的交通运输发展必将改变,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更加适应需求变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正逐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1]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Jeremy Rifkin.How lateral power is transforming energy,the economy,and the world[M].China Citic Press, June 2012.]

[2] 保罗·麦基里.第三次工业革命[R].经济学人, 2012,4.[Paul Markillie.Special report:Manufacturing and innovation: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R].The Economist,April 21st 2012.]

[3] 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N].文汇报,2012,9,17.[RUI M J.The origin,natur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N]. Wenhui Bao,Sep.17,2012.]

[4] 吉阿兵.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内涵及对上海的启

[9] Sun Ye.Research on urban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charging based on sustainabledevelopment[C].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pplied Physic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2,Physics Procedia,2012, 24(Part B):1567-1572.

[10] 王健, 胡运权, 徐亚国. 拥挤定价理论发展及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3(3):52-57.[WANG J,HU Y Q,XU Y G.Congestion pricing theory development and appiance in China[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3,3(3):52-57.]

[11] Mark Goh.Congestion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in Singapore[J]. JournalofTransport Geography,2002,10(1):29-38.

[12] http://www.onemotoring.com.sg/publish/onemotoring/ en/on_the_roads/ERP_Rates.html

[13] Ioannis Kaparias,Michael G H Bell.London congestion charging:Successes,gap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cooperative ITS [C]//2012 15th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2:134-139.示[J].上海综合经济,2013(2):16-22.[JI A B.The origin,connota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shanghai[J].Shanghai Economic Forum,2013(2):16-22.]

[5] 胡少甫.“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给中国带来的挑战[J].对外贸易实务,2012(12):19-22.[HU S F.The rising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challenges brought to China[J].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2012(12):19-22.]

[6] 常海宇.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描述[C].中国生产力学会会讯,2013,2-4.[CHANG H Y.The general picture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C].The Newsletter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Productivity Science,Issue 2-4,2013.]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Futur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ZHEN Ho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Institute of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2,China)

There has been no literature elaborat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futur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o far.Based on Jeremy Rifkin's views on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nternal rules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futur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outline th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s well as development mode.In light of the Revolution,renewable energy with zero emission will be utilized to form ecolog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Thus,transportation,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regional connection, will hav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environment.Transport hub will be served as a crucial center for cargo collection,distribution and delivery to provide a significant tunnel for logistic service supply chain,build flexi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individuation demand and smart transport with intensive information.

transportation economy;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transportation;future development

1009-6744(2014)01-0009-05

U-9

A

2013-09-13

2013-11-29录用日期:2013-12-31

真虹(1958-),男,上海市人,教授,博士.*

:shzhenhong@gmail.com

猜你喜欢

里夫工业革命观点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鲁道里夫忧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伊朗外长请辞引舆论哗然
观点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