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治疗分析
2014-08-07李清
李清
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治疗分析
李清
目的 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选取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以精神差最为常见,发生率为95.71%(67/70),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项发生率(肌肉阵挛抽动78.57%、呕吐51.43%等),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儿中多存在轻微的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表现;合并肺部感染为13例(18.57%),合并腹泻为4例(5.71%),合并麻疹1例(1.43%),合并水痘2例(2.86%)。70例患儿中6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7.14%,2例死亡,死亡率2.86%。结论 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时,应该施行阶段性管理治疗,充分认识和掌握患儿各个阶段疾病症状和病情发展规律,对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治疗方案以及有效改善患儿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临床特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后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1]。本研究选取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为重症和危重症。患儿中男45例,女25例;患儿年龄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1±0.5)岁,其中<1岁的为11例,<3岁的为45例,3岁以上的为14例。患儿住院时间为1~22d,平均为(7.8±1.2)d。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指南》[2]对患儿进行诊断研究方法
对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点、阳性体征、C反应蛋白、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疾病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检测和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对患儿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肠道病毒检查。同时对患儿进行病原学、影像学和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的检查。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时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糖、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血液循环等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儿每天出入量。 对患儿进行退烧、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等处理。同时对患儿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考虑使用激素治疗,主要可以使用甲泼尼龙等药物,根据具体病情调节剂量。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甘露醇等降颅压的药物。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儿要给予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分别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3例(4.29%),脑炎4例(5.71%),脑干脑炎55例(78.57%),急性迟缓性麻痹8例(11.43%)。患儿神经受累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见表1)。
表1 70例患儿神经系统主要症状和体征
结合表1: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神经系统表现以精神差出现最为频繁,发生率为95.71%(67/70),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项发生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70例患儿中多存在轻微的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表现。患儿平均收缩压为(112.3±11.4)mmHg,平均舒张压为(73.2±10.6)mmHg。患儿平均心率为(146.8±22.7)次/min;平均呼吸频率为(37.9±10.1)次/min。患儿中合并肺部感染为13例(18.57%),合并腹泻为4例(5.71%),合并麻疹为1例(1.43%),合并水痘为2例(2.86%)。
70例患儿中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增高35例,减少3例;血红蛋白降低46例;血小板增高24例。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肌酸磷酸激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异常为11例。患儿血糖升高为33例。C反应蛋白升高3例。5例患儿脑脊液检测结果异常。12例患儿的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窦性心动过速。2例患儿的脑电图检测结果显示异常。
70例患儿中68例经过治疗均治愈出院,治愈率97.14%,2例死亡,死亡率2.86%。死亡患儿均为3岁以内的幼儿,病程小于3d,死亡患儿均表现为神经源性肺水肿。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3]。发病后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4-5]。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如果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死亡[6-8]。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EV71和CoxA16最为常见[9]。患儿发病后会出现多种神经系统病变,本次实验中,共选择了70例患儿,发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患儿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3例,脑炎4例,脑干脑炎55例,急性迟缓性麻痹8例。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患儿普遍出现白细胞、血糖升高现象,可能和患儿的感染进入心肺衰竭期有关[10]。而在神经受累的临床症状中,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神经差、肌肉痉挛抽动、呕吐、易激惹等,此外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昏迷、尿潴留、颅神经麻痹等情况,由于受累症状不同,更需要临床医生提高重视程度,避免误诊的情况出现。
治疗后2例患儿死亡,死亡原因为急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对于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的具体机制还没有明确的学术定论,有研究报道可能是神经源性的,即手足口的肠道病毒入侵脑干,进而造成脑干脑炎损伤患儿迷走神经背侧核和孤束核,同时引发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和儿茶酚胺的短时间大量释放,最终导致患儿急性心肺衰竭[11],对死亡患儿进行的尸检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推论。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时,应该施行阶段性管理治疗,应该充分认识和掌握患儿各个阶段疾病症状和病情发展规律,对于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治疗方案以及有效改善患儿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1] 王琦.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1(9):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9):9-11.
[3] 蒋永新.手足口病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15):106.
[4] 杨荣平.626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8(13):15.
[5] 谭玉霞.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山东大学,2012,10(15):8-9.
[6] 楼晓芳,周红琴,谢王芳,等.集束干预策略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撤机困难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第6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集[M].2012:522-523.
[7] 张亚琴,周清平,申孟平,等.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6(5):161-162.
[8] 翁开枝,朱少波,叶小玲,等.危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5):525-527.
[9] 莫扬,李智山.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044-2045.
[10] 阮菁如,梁英,黄佳峰,等.危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8):857-860.
[11] 张晴,谭丽,敖仇波,等.76例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9):2113-21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079
湖南 422000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