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2014-08-07伍日照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肺癌实验组

伍日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伍日照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实验组采用PET/CT显像评估,比较2组患者扫描时间、花费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35例病情稳定,且患者对本院满意度为95%,患者1年生存率为45%,15例患者远期生存,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扫描时间为(20±4)min,检查费用为(4500±890)元,病情进展时间为(3.9±1.1)个月,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为(9.2±0.6)个月,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T/CT显像技术操作简单,扫描时间较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估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占肺癌的80%~85%。非小细胞肺癌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这种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一旦确诊60%~70%的患者已经是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研究表明,PET/CT拥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1]。为了探讨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本研究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广东江门市中心医院在2011年11月~2014年9月接受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单日、双日)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49.4±1.3)岁。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均符合肺鳞癌或肺腺癌,或腺鳞混合癌临床诊断标准[2],且患者经过胸部CT能够明显发现其病灶。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实验组采用PETCT显像评估,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在检查前4~6 h要禁食,在检查血糖水平时要保持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以下。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按0.10~0.12 mCi/kg肘静脉注射18 F-FDG,给药后暗室静卧50~60 min嘱患者排空膀胱,然后上检查床开始扫描[3]。

患者在进行PET/CT扫描时主要分为两步:让患者先进行CT扫描,然后再进行PET扫描(能够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图像)。患者在CT扫描时具体参数如下:扫描电压为140 kV、电流控制在160~200 mA、层厚5 mm、球管单圈旋转时间为0.8 s。扫描结束之后,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进行图像重建,实验中将PET和CT扫描得到的图像传送到Xeleris工作站进行融合。并采用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然后根椐病灶浓聚程度、形态、位置、放射性分布,并结合CT所见诊断。然后,经过标准摄取值(SUV)的计算对患者病变部位勾画出比较感兴趣的区(ROI),最后,由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计算,最终求取平均值[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5例病情稳定,且患者对本院满意度为95%,患者1年生存率为45%,15例患者远期生存,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指标及其病情变化比较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扫描时间为(20±4)min,检查费用为(4500±890)元,病情进展时间为(3.9±1.1)个月,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为(9.2±0.6)个月,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癌症中位居第一,这种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比较隐逸,患者一旦确诊多数患者已经是晚期。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放疗为主,但是这种方法存活率较低,患者治疗后容易造成癌细胞转移外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5]。

目前,对于肺癌放化疗、内分泌治疗或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国内外多采用WHO标准、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1.0或者1.1标准,上述标准对肿瘤治疗后的评价都是基于解剖影像上肿块大小改变来判断,存在以下问题:(1)难以鉴别是治疗后存在细胞活性肿瘤组织还是坏死、纤维化组织;(2)肿物治疗后在解剖学上的改变要比功能上改变慢;(3)若肿瘤位于空腔脏器,如食管与胃肠道,则难以使用RECIST标准评价疗;(4)部分靶向治疗药物并非使肿瘤迅速缩小,而是使之长期稳定,如果使用RECIST标准评价,则可得上述药物无抗癌活性结论,故WHO标准、RECIST标准存在局限性[6]。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扫描时间为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检查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有38例患者对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表明,PET/CT拥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18 F-FDGPET/CT正电子显像利用18 F-FDG在肿瘤细胞内的浓聚程度与细胞内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呈正相关,即肿瘤恶性程度越高,18 F-FDG摄取越明显的特点,利用PET/CT不仅能够早期发现、确诊肿瘤的发病部位、肿瘤的性质、代谢异常程度,还可以根椐患者治疗后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活性准确评估治疗疗效。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7]:采用PET/CT显像能够从患者代谢和结构改变方面监测疗效,这比常规影像学有更大的优势,肿瘤治疗后的代谢反应,是更好的预测肺癌治疗后疗效的指征,对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8]:患者在采用新辅助化疗后,若患者FDG摄取降低>60%,其5年生存率为60%;若下降程度<60%,其5年生存率仅为15%。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PET/CT后,有35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患者病情也得到控制,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年生存率为45%,15例患者远期生存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PET/CT显像技术操作简单,扫描时间短,检查费用较昂贵,但从长远分析,其检查结果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丁征平,申屠阳,赵天成.高龄非小细胞肺疮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J].中国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l):14-17.

[2] 胡漫.18 FDG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驶I区勾画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4):258-261.

[3] 万崇华,罗家洪,张灿珍,等.癌症病人生命质量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12,19(2):56-60.

[4] 管一晖,何胜利,董竞成,等.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1,81(19):1180-1183.

[5] 刘兰平.18 F-FDGPET-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放疗勒I区的初步探讨[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6):453-456.

[6] 李冬.非小细胞肺癌VEGF表达与SUV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298-299.

[7] 葛明建,吴庆琛,向小勇,等.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3):254-256.

[8] 应少聪,张婷,邝龙芳,等.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81-78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ET/CT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eff i cacy evaluation in. Methods 80 cases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treated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medical staff inspection time (daily, double da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ssessment, PET/CT 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canning time, cost index.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5 cases of stable disease, an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satisfaction was 95%, 1 year survival rate was 45%, 1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ng-term survival,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weep time of (20±4) min, inspection fees for (4500±890) yuan, tim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to (3.9±1.1) month,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9.2±0.6) for month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ET/CT imaging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horter scanning time, although the cost of inspection is more expensive, but from the long-term analysis,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signif i cance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39

广东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伍日照)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肺癌实验组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