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堂走来
——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2014-08-07汪春燕

未来教育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件学科课程

汪春燕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

从课堂走来
——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汪春燕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

2011 年以前的我,课讲得很好,教案设计得非常精心,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学生争相拷贝;我对教材熟悉得可以准确地说出哪些内容在哪一页码上,让学生非常惊奇。因为对待教学的认真负责,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肯定,得到了很多荣誉,所以我对自己充满自信。2011年,学校开始实施选课走班制,同时开展课程改革。作为地理学科的教研组长,我责无旁贷,连续承担了三门地理课程的教学。这三门课程的教学经历,让我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成长。

第一轮教学开始时,我依然规规矩矩,按照学习指南上的知识要点,改进、讲课,再改进、再讲课。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上课速度特别快,人教得特别累,但是因为知识点都讲到了,倒也踏实。讲着讲着,我发现学生开始疲惫,开始不那么专注。作为听众,就是听再精彩的演讲,他也有腻的时候,我想这样下去真的不行。我的教案、我的板书,应该是做到了非常好,我的课件一直都是修改到上课之前,几十张甚至几百张的内容够丰富了。可是这样的课堂,学生们真喜欢吗?第一轮教学在疑惑中结束。

第二轮教学怎么办?一如既往、信手拈来地讲?眼前是有现成的课程资料,现成的课件,可是那一定不是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学生求知的愿望依然那么迫切,我对自己的教学却开始变得不自信了,总是在质疑自己——我这样教学生满意吗?他们收获的是什么?纠结。这时候,许许多多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了,能保证人手一台的电脑也配备齐了,硬件设备、课程资源,该有的都有了,交流方式、教学方式必须得跟着变化。

就这样,我设计了第二轮教学的基本流程。对于每一个知识专题,我都编制了问题链,在学习该专题的第一节课前,我都要将这个问题链向学生展示一下,学生带着我的这些问题,看书、查资料、讨论,摘取文字、图片,制作电子文件夹、文档,提交解决问题的方案,忙得不亦乐乎。等到第二堂课,学生会结合自己制作的电子文稿进行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真诚和善良,提问的同学会称赞讲课的同学:你的讲述很有条理,你的分析很有逻辑,你的文稿颜色搭配得太棒了。也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犀利和批判,比如对这个观点不认同,是不是可以这样?第三节课,学生继续根据老师的提问和专题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看书查资料。第四节课再次交流和分享。

在我给学生的每一个专题问题链当中,都包含有几个甚至十几个问题,很是齐全、丰富。我的近百位学生都在依据它们进行自主学习。从此,学生听讲不再是仅仅听老师讲了,而是在听自己的同学讲,听得满怀欣喜,听得兴高采偏区力,明显高于其他太阳系公转公道偏区力?同属一个纬度地区,为什么北极是北冰洋,南极是南极洲?如何处理计划生育之间的矛盾?首钢集团为什么首次选址在北京,现在又迁出的北京?……烈;课堂上每个人都是主角,说地球、说地图、说气候、说故事,说得满怀投入,说得兴致勃勃。地理教室里,书架上书很多,学生们拿了好几本,看完这本看那本,恨不得把所有的书都翻出来看看。地理不就是画图说话吗?铅笔、尺子、橡皮、涂改液、粉笔全都用上了,还真管用。对着地球仪,对着地理教室的这些模型,对着演示仪,想一想再想一想。中午在校园里找一处阳光灿烂的地方,测一测今天的正tan角,做了就理解。我更爱我的电脑课,每位学生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百度一下,浏览文字,观看视频,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学生在心得里写道:地理学培养了我一种科学的思维,如果没有经历这三个专题的学习,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不会认为这些自然现象之间有着如此神奇的规律,而如果被问及这些问题,我想我能给出的答复只能是——“地球就是这么长的”!就这样,在第二轮教学中,学生变了,从听众变成了主角,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这样的效果貌似不错,可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不断地追问自己。只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就够了,只要让他们给出同一问题下的标准答案就满意了吗?学生们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呢?学生应该收获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什么样的学科能力、什么样的学科素养呢?

第三轮教学,我再次对教学流程进行了设计。第一节课,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专题问题;第二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课程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节课,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成果;第四节课,再次阅读,再次提出自己的新的体验。课堂上,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那些不同的问题、精彩纷呈的答案,让课堂上笑声朗朗、掌声连连;而几乎成为旁观者的我,总是拍案惊奇。每节课,我们就这样在一个一个奇思妙想中惊喜。

我从中发现,学生的想法,比我当初想象的多得多。对于一个小专题,他能提出一串的问题——为什么水星公转公道的

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同学们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学习资源。在课程结业的时候,大家将课程资源包传到网上共享。曾经课堂上,是“一个主角多个聘用”,一个课件多人用,现在课堂上人人都是主角,课件多到数不过来。丰富的课程资源,多样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

学生在他们的学习总结中写道:

“地理课教给我做事的方法和原则。有序地使用电子资料夹,有序地利用教科书,使用电脑……这些看似小事,但是其中却有大学问,让我受益匪浅。还有地理学习的方法——整理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搜索网页,实践操作,通过这几种方式,让我在学习地理时,有了更加立体生动的体会。我发现,这些方式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地理学科,其他的学科也可以借鉴。

“半学期的地理课之后,我对地理这一学科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地理也可以这么学!在老师的安排下,地理完全成为了自学的天下,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的知识,则需要我自己去查资料。课上的发言都没有对错之分,不同的只是同学们认可与不认可,地理课真正地成了学生探索的海洋。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光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收集知识。网上有太多的东西,乍一看挺吓人的,不知道该用哪个。但是经过老师给予的多次实践机会,我逐渐掌握了资料的收集方法,并且提高了整合概括能力,知道如何精简地解说出自己了解到的地理知识,并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让大家明白。地理真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科。”

……

三轮课堂教学,三次方式的改变。我由最初的自信满满,到困惑甚至是痛苦,思考课程改革的理念,再到尝试改变,直至看到学生的变化,我才又找回了做教师的自信。不把课堂还给学生,你就不知道他们有多厉害、有多精彩。而我亲爱的学生们,经历了短短一个学期的地理课程学习,了解了宇宙的深邃与奥妙,知道有太多未知世界的问题等待他们去探索,也明白开启答案的钥匙原来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勇于质疑,善于探索,追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乐于创新,这也许就是我理解的学科教育本质。

猜你喜欢

课件学科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