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课程文化建设的未来密码
2014-08-07刘菲菲
刘菲菲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校长
破译课程文化建设的未来密码
刘菲菲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校长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反映了学校文化的个性,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以它特有的形态、结构和价值取向,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课程要成为课程文化,至少需要以下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正确的价值和理念;二是要有完整的体系和整合;三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序列;四是要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五是要有有效的实施和评价。这五个要素当中,价值和理念乃课程文化的核心。
纵观当前的课程文化建设,一般是基于学校自身特点,依靠已有师资、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建构课程。面对今天的课程,昨天的知识,明天的问题,我们要意识到传递课程知识只是一种形式,最终要促进思维发展。从事物的原初状态出发而不是从既有的观念出发来审视我们眼前的世界,审视我们的教育,这是张楚廷教授在《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中给予大家的最迫切的期待。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国家课程的创造力,课程价值的选择力,课程设置的决断力,基于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素养来规划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那么,课程文化建设的未来密码到底是什么?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融合
国际视野关注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变化,具有宽容理解、互利双赢的心态,具备追求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思想。本土情怀则是对家乡和祖国有深深的依恋,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真诚的热爱,有强烈的国家复兴责任意识。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世界是平的。”然而,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有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最广泛而有选择地接纳外来文化,是当前课程文化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日、美、英等国在课程建设中重视将课程资源纳入国际背景下予以开发,从而打造出具有极大国际影响的精品课程。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顺应全球化趋势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美、英等国为提升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而提出的以“绿色教育”为核心的绿色学校行动。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校长冯晓旭提出“责立南小,任当世界”的宣言,中国教育报以“孕育中国灵魂,开启世界眼光”的专题策划报道了该校如何在价值观和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程文化建设。具体而言,该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有四个方面:一是工具类课程,包含外语和母语两大类。在外语类课程上,突出“多元文化,思维表达,语言技能”三位一体的外语教学新特色,开设多个语种,选用多种教材,实行小班授课,聘请外籍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运用能力。二是国际交流性课程,包括中外学生交流互访、国外语言夏令营、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等国际交流。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学校有爱心社、模拟联合国等近30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的心智发展、特长培养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四是地方文化与社会资源课程,包括实地考察、专题调查、红色之旅、实习基地及专家、教授的拓展性讲座等。
精英品质与平民意识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在毕业典礼上赠言莘莘学子:“行为精英、心为平民”。我们从这八字箴言里解读到的信息是:培养精英不能狭隘地定位为造就领袖人才,而应该关注“精英品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品格塑造,所以要将精英品格培养融入课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学校、社会所肩负的责任,进而形成服务社会、贡献群体的良好品格。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领导才能、乐观向上的精神、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洛阳市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张胜辉的培养目标很明确,也很独特——要将师生培养成像水一样善良、正直、坚毅、有责任心的人。学校的课程文化也坚守着这样的目标。张校长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这样的本性是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坚守:努力做水一样的人,校长要做水一样的人,教职员工要做水一样的人,培养学生像水一样做人。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水性。”以此滋养着以水为主题的课程文化。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地处“长株潭”融城中心的特殊位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特别多,孩子们举止言谈缺乏自信。由此,学校建构了“相信是一种力量”的核心文化,取“相”之“交互”的本意,“信”之“崇尚”为内涵,促进自信与他信品质的生成。以信任教育为主旨,开发“写字、阅读、演讲”三大课程。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写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提升理解的水平,演讲则优化沟通能力。拥有“写、读、说”技能既是普通平民谋生的底线,更是精英立足未来社会的“必杀技”。诚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专家多尔曾提出“3R”课程,即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它十分简洁地概括了学生(早期)所应习得的,被认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在多尔看来,这是一个现代主义课程模式,它着重体现的是知识的工具理性。写字、阅读和口头表达的演讲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性的课程;是提升自信、构建精英意识的课程;是倡导人文关怀、终生受益的课程。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平衡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学者于光远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就是求异谋同、独立思考和自由。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彼此共生共长、相互促进。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是课程文化的一种新理念。
哈佛大学的著名就在于它丰富的、人文的,给学生足够选择空间的课程。就小学教育而言,我们课程不追求量多,而应该是质的发展。要减少填鸭式地塞给学生表面繁茂但没有生长力的枝叶知识,给予学生能生根发芽不断成长的种子知识。提供合适的环境让学生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索、研究,让他们能发现自我的灵性,激发自我的潜能。
山东省德州市北园小学专注人文素养的形成,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他们先后编写了《做幸福的北园人——主流文化读本》、《留下童年成长的足迹——我的成长档案》、《北园小学学生眼中的百位名人》、《北园小学教师心中的教育大师》等校本课程。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位于千古奇人、中华游圣徐霞客故居北侧。该校以徐霞客精神“敢于超越,勇创新路”为校训,以“霞客文化”润泽师生心灵,着力构建生命成长的生态校园、活力校园,从徐霞客的成长历程中寻找人才成长规律,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科学精神,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霞客课程文化,开发校本教材《走近霞客,走向实践》。该教材以“走近奇人”、“走近奇游”、“走近奇书”为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拥有独特的人文情怀。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同步
“课程就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经历。”童年就该是童年的样子。童年不该是只有课表、成绩、竞争等灰色记忆,我们应该归还彩色童年给孩子。上帝给了儿童充足的精力来探索、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学校应该为孩子们创造合适的课程,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的需要服务,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拥有一生幸福的基石——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充分的自信。
课程文化服务于儿童成长,我们应当从儿童的文化本源视角去审视课程文化建设,做到事前三问:为什么要做(学生是否需要)?怎么做(学生是否喜欢)?做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从中能收获什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它极大地改变着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意识,建构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引领孩子们度过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学校生活。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小学围绕“课程——让生命更灿烂”的理念,整合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隐性课程,设计“生命树”学校课程结构,主要由以下四个板块组成。
“夯实生命”,以基础型课程为主,核心学科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基础学科还包括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与健身、美术、自然等学科,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要形式。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呵护生命”,以隐性课程为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丰富生命”,以拓展型课程为主,在学习的时空上予以延伸,以此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灿烂生命”,以探究型课程为主,以开放情境下的多渠道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不断地挖掘家庭、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以追寻生命、提升生命、设计生命、绽放生命为主题,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创造创新,从而让生命绽放无限的光彩。
以上四个板块之间互相配合,凝成合力。“夯实生命”是“生命树”之根,是核心,为生命的茁壮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呵护生命”是“生命树”之干,为生命成长保驾护航;“丰富生命”是“生命树”之枝,向更广阔的时空汲取生命成长的养分;“灿烂生命”是“生命树”之叶,为生命成长而绽放喝彩。
个性发展与团队精神协同
美国的布洛克等一批后现代主义课程学家批判了现代课程的线性、预定性、控制性本质,认为课程的功能在于带领学生离开机械单调的、预先设定的、清晰可见的路线,而进入“迷途”,转向自己身份的创造,其核心论断直指课程文化的个性发展。“个性”,通俗地讲是指一个人与众不同的个人特点。团体精神不是集体主义,不应追求趋同而埋没了人最本质的东西——个性与特长。团队精神讲究的是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一个“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团队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互补型的团队则最可能成功。由此,课程文化的烂漫色彩便如此奇妙的建立在团队协同过程中,于千人千面的个性光芒里。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小学的阅读课程源自香港“阅读•梦飞翔”文化关怀慈善基金会主席梁伟民。梁伟民先生在香港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曾留学国外,有着丰富、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他所创立的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小学图书馆的建立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他引导学校建立图书馆课程,让孩子们学习阅读方法,了解图书馆知识,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课程文化。阅读推广逐渐由语文学科向多学科转变。数学组采用广播推荐和课堂融合的方式,向学生推荐《马小跳玩数学》等书籍。英语教师和学生参与英文绘本故事讲述,营造浓厚的英文学习氛围,让孩子受到熏陶。
教师们敏锐地捕捉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因势利导推荐图书。五年级何挥秧老师从孩子们课间玩“三国杀”纸牌游戏的现象出发,引导孩子读《三国演义》,在五(4)班掀起了一股阅读《三国演义》的风潮。此后,五年级每个班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孩子们以讲故事、演情景剧、说相声、积累歇后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呈现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各年级不少教师都在班级开展了读书会活动,营造了阅读的氛围。教师们这些有创意的自选活动,展现了一种个体的敏感激情,群体教育的团队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和激情,将引领孩子们走向阅读的深处。
办学校,其实就是兴文化。我们对文化理解的深度,决定了办学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