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时期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与“良方”
2014-08-07李精庭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简介:李精庭(1963-),男,惠州市博赛技工学校常务校长,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民办职业教育。(广东 惠州/516200)摘要:民办技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升级急需技能人才的形势下起到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招生市场,民办技校特别是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却面临招生难的窘境。本文通过剖析珠三角某城市民营企业办技校招生难的“症结”,探求初创时期民办技校赢得生源的“良方”。
关键词: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良方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46-03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这类学校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解决骨干技术工人空前短缺的矛盾,由政府、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形成的,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城中,学校始终坚持自身特性与方向,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骨干技术工人,为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认为,企业自己办技校是培养适应企业发展储备成熟技工的捷径,于是衍生“企业办技校”的现象,作为产业结构升级较快的珠三角地区,个别民营企业家也大胆投资创办技校,既为自己主营产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售后服务技术人才,也为同行业输送一线生产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民营企业办技校在珠三角地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所以办学三五年下来,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源问题令部分办学者苦不堪言。
下文,笔者以珠三角某城市民营企业创办的技校面临的招生状况为例,剖析初创时期民办技校招生难的“症结”,探索初创时期民办技校赢得生源的“良方”,与职业教育领域的同仁商榷。
一、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
(一)“症结”之一是民办技校招生市场生源空间“狭小”
第一是大学与普高扩招挤压技校的生源。
初中毕业生是技校最主要的生源,据权威统计数字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总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仅2008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1859.60万人,比上年减少8.9万人;在校生5584.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1.22万人;毕业生1867.95万人,比上年减少95.76万人。而初中毕业生数量的减少,将对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招生直接产生影响,作为初创时期的规模较小的民办技校,受影响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高职高专类的职业院校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笔者所在的城市某职业学院去年的录取分数线降至200分左右,随着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惠民政策涉及教育领域,纷纷出台普及12年教育政策,这就使得本来就萎缩的生源再度减少,留给职业类学校的生源就非常有限,留给未列入教育系统招生计划的技校生源所剩无几,特别是留给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生源可谓少之又少了。
第二是技校直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生源渠道不畅。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技校归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校、职中、职高等学校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加上各市县为公办技校保生源,出台利好政策,由于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没有常规的招生渠道,缺乏宣传平台,社会认知度不够,不少学生和家长对技校认识不够,自然不会选择前来就读,因此,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生源就处于了依靠人脉关系,或是历届毕业生和家长的口碑来获得少量生源。
第三是社会上“文凭至上 ”的传统观念影响,使技校教育得不到社会广泛认同。
社会发展至今,人们普遍还带有学历崇拜,轻视技能的偏见。于是把职业教育视为“劳力教育”。“劳力者治于人”观念根植于社会各阶层,令技工无法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在众多家长的眼里,孩子读书首选的还是学历教育,认为技校生毕业后做的是一线工人,读不读技校照样是做一线工人。每年的春秋季招生,尽管各技校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还是很难动摇家长选择孩子读普高,或进入职业院校读“五年一贯制”大专的信念,技校的生源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二)“症结”之二是初创时期民办技校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公办或办学历史久的技校相比,生源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步伐,出台了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在表面上似乎缓解了民办技校招生难的窘况。但是在公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民办技校完全处于劣势。许多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打造职业教育名片,巨资投入整合职校、中专或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或重视投资公办技师学院。绝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为孩子选择办学条件好的公办职业院校或技校,实在进不了公办技校,才选择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技校,那么,作为创办初期的民办技校在生源上的竞争处于了劣势。
·民办教育·初创时期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与“良方”(三)“症结”之三是学生总量在减少,影响了民办技校的生源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当下技校的适龄学生一般多为独生子女,学生总量在减少,自然会更加影响民办技校的生源。“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况且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逐渐富裕了,家长们不惜倾其所有望子成龙,不希望孩子从事艰苦的一线生产劳动。”许多家长如此认为。因此,作为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招生遭遇无生可求的境地。
(四)“症结”之四是部分初中学校在往职校技校输送学生时存在功利心理
部分初中学校领导或初三年级班主任往职校技校输送学生存在输送生源的“商业化”意识,招生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潜规则”,这致使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也陷入每年春秋季激烈的“招生大战”中,从而使得珠三角的部分地区和城市民办职校技校在生源争夺中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境地,增加了职校技校的办学成本,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技校招生难的“良方”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技能岗位的需求非常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对技工水平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探求民办技校招生难的“良方”,对于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技术工人,以及发展壮大民办技工教育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良方”之一是推进职业教育领域职校营造尊重技能人才氛围,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长效奖励机制,为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技校赢得生源“造势”
可喜的是,今年的两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又上升到新的高度,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纷纷呼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各地纷纷出台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奖励机制的相关政策,还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提高全社会提高意识,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将有效推进技工学校的多元化办学,民办技校也将会受益而逐步赢得生源。
(二)“良方”之二是在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和激励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办学者也要增强办学信心和实力,为赢得生源拴上“双保险”
首先,地方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技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要尽快出台和落实扶持奖励技校特别是民办技校的激励政策,让办学者看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曙光”。近年来,在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中,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成长奖励政策,同时也出台了发展民办技校的专项奖励基金政策,但是政策规定中的“申请专项扶持资金的技校在校生规模必须达到1200人以上”这一点,对于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笔者建议可按每年在校生递增的生源数量,进行等级招生奖励,制定这样的合乎招生现实的政策,才能使办学者感到政府真正扶持。
其次,作为民办技校的办学者,也要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眼光要放远一点,进一步加大办学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增强软实力,真正以实力来赢得生源。
(三)“良方”之三是搭建民办技校沟通平台,成立民办职业教育联盟
鉴于民办技校发展还不平衡,不少学校特别是对于初创时期的企业技校,专业设置比较单一,生源组织不力,招生人数达不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加之办学场所和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制约了办学质量的提高,从而缺乏现实竞争力。建议当地人力资源部门搭建民办技校沟通平台,成立民办职业教育联盟。这样,既解决了民办技校的招生难问题,又解决了专业同质化、资金短缺、办学实力弱的问题,使民办技校招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这种集体“抱团取暖”的联盟方式,将会有效增强民办技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生源市场的竞争力。
(四)“良方”之四是民办技校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增强招生市场竞争力
作为民办技校要在“质、信、诚、勤”四方面做足文章,才能赢得生源。首先是把好技能人才市场的“脉搏”,开设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增设“短线专业”的同时,巩固建设好“长线特色专业”。其次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效引进储备培养奖励机制,使每个专业学科都有过硬的骨干专业教师,确保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达到以“质“招生,提高技校生的就业率,以“信”招生,对外以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诚”招生,改进招生工作作风,以“勤”招生。作为办学者,还要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优美的校园、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师资来吸引学生,取信于家长,达到“招得进、育得好、送得出”的目标,这样,民办技校的招生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许蓓蓓.技校如何走出招生困境[N].安徽日报,2011-08-30.
[2]邱天人.技校招生难为何与用工荒并存?[J].央视网非常识(增刊),2011(168).
[3]刘泗涌.从市场角度分析民办院校招生工作[J].华章,2012(15).
责任编辑何丽华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简介:李精庭(1963-),男,惠州市博赛技工学校常务校长,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民办职业教育。(广东 惠州/516200)摘要:民办技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升级急需技能人才的形势下起到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招生市场,民办技校特别是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却面临招生难的窘境。本文通过剖析珠三角某城市民营企业办技校招生难的“症结”,探求初创时期民办技校赢得生源的“良方”。
关键词: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良方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46-03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这类学校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解决骨干技术工人空前短缺的矛盾,由政府、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形成的,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城中,学校始终坚持自身特性与方向,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骨干技术工人,为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认为,企业自己办技校是培养适应企业发展储备成熟技工的捷径,于是衍生“企业办技校”的现象,作为产业结构升级较快的珠三角地区,个别民营企业家也大胆投资创办技校,既为自己主营产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售后服务技术人才,也为同行业输送一线生产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民营企业办技校在珠三角地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所以办学三五年下来,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源问题令部分办学者苦不堪言。
下文,笔者以珠三角某城市民营企业创办的技校面临的招生状况为例,剖析初创时期民办技校招生难的“症结”,探索初创时期民办技校赢得生源的“良方”,与职业教育领域的同仁商榷。
一、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
(一)“症结”之一是民办技校招生市场生源空间“狭小”
第一是大学与普高扩招挤压技校的生源。
初中毕业生是技校最主要的生源,据权威统计数字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总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仅2008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1859.60万人,比上年减少8.9万人;在校生5584.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1.22万人;毕业生1867.95万人,比上年减少95.76万人。而初中毕业生数量的减少,将对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招生直接产生影响,作为初创时期的规模较小的民办技校,受影响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高职高专类的职业院校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笔者所在的城市某职业学院去年的录取分数线降至200分左右,随着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惠民政策涉及教育领域,纷纷出台普及12年教育政策,这就使得本来就萎缩的生源再度减少,留给职业类学校的生源就非常有限,留给未列入教育系统招生计划的技校生源所剩无几,特别是留给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生源可谓少之又少了。
第二是技校直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生源渠道不畅。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技校归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校、职中、职高等学校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加上各市县为公办技校保生源,出台利好政策,由于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没有常规的招生渠道,缺乏宣传平台,社会认知度不够,不少学生和家长对技校认识不够,自然不会选择前来就读,因此,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生源就处于了依靠人脉关系,或是历届毕业生和家长的口碑来获得少量生源。
第三是社会上“文凭至上 ”的传统观念影响,使技校教育得不到社会广泛认同。
社会发展至今,人们普遍还带有学历崇拜,轻视技能的偏见。于是把职业教育视为“劳力教育”。“劳力者治于人”观念根植于社会各阶层,令技工无法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在众多家长的眼里,孩子读书首选的还是学历教育,认为技校生毕业后做的是一线工人,读不读技校照样是做一线工人。每年的春秋季招生,尽管各技校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还是很难动摇家长选择孩子读普高,或进入职业院校读“五年一贯制”大专的信念,技校的生源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二)“症结”之二是初创时期民办技校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公办或办学历史久的技校相比,生源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步伐,出台了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在表面上似乎缓解了民办技校招生难的窘况。但是在公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民办技校完全处于劣势。许多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打造职业教育名片,巨资投入整合职校、中专或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或重视投资公办技师学院。绝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为孩子选择办学条件好的公办职业院校或技校,实在进不了公办技校,才选择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技校,那么,作为创办初期的民办技校在生源上的竞争处于了劣势。
·民办教育·初创时期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与“良方”(三)“症结”之三是学生总量在减少,影响了民办技校的生源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当下技校的适龄学生一般多为独生子女,学生总量在减少,自然会更加影响民办技校的生源。“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况且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逐渐富裕了,家长们不惜倾其所有望子成龙,不希望孩子从事艰苦的一线生产劳动。”许多家长如此认为。因此,作为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招生遭遇无生可求的境地。
(四)“症结”之四是部分初中学校在往职校技校输送学生时存在功利心理
部分初中学校领导或初三年级班主任往职校技校输送学生存在输送生源的“商业化”意识,招生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潜规则”,这致使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也陷入每年春秋季激烈的“招生大战”中,从而使得珠三角的部分地区和城市民办职校技校在生源争夺中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境地,增加了职校技校的办学成本,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技校招生难的“良方”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技能岗位的需求非常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对技工水平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探求民办技校招生难的“良方”,对于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技术工人,以及发展壮大民办技工教育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良方”之一是推进职业教育领域职校营造尊重技能人才氛围,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长效奖励机制,为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技校赢得生源“造势”
可喜的是,今年的两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又上升到新的高度,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纷纷呼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各地纷纷出台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奖励机制的相关政策,还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提高全社会提高意识,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将有效推进技工学校的多元化办学,民办技校也将会受益而逐步赢得生源。
(二)“良方”之二是在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和激励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办学者也要增强办学信心和实力,为赢得生源拴上“双保险”
首先,地方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技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要尽快出台和落实扶持奖励技校特别是民办技校的激励政策,让办学者看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曙光”。近年来,在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中,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成长奖励政策,同时也出台了发展民办技校的专项奖励基金政策,但是政策规定中的“申请专项扶持资金的技校在校生规模必须达到1200人以上”这一点,对于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笔者建议可按每年在校生递增的生源数量,进行等级招生奖励,制定这样的合乎招生现实的政策,才能使办学者感到政府真正扶持。
其次,作为民办技校的办学者,也要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眼光要放远一点,进一步加大办学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增强软实力,真正以实力来赢得生源。
(三)“良方”之三是搭建民办技校沟通平台,成立民办职业教育联盟
鉴于民办技校发展还不平衡,不少学校特别是对于初创时期的企业技校,专业设置比较单一,生源组织不力,招生人数达不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加之办学场所和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制约了办学质量的提高,从而缺乏现实竞争力。建议当地人力资源部门搭建民办技校沟通平台,成立民办职业教育联盟。这样,既解决了民办技校的招生难问题,又解决了专业同质化、资金短缺、办学实力弱的问题,使民办技校招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这种集体“抱团取暖”的联盟方式,将会有效增强民办技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生源市场的竞争力。
(四)“良方”之四是民办技校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增强招生市场竞争力
作为民办技校要在“质、信、诚、勤”四方面做足文章,才能赢得生源。首先是把好技能人才市场的“脉搏”,开设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增设“短线专业”的同时,巩固建设好“长线特色专业”。其次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效引进储备培养奖励机制,使每个专业学科都有过硬的骨干专业教师,确保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达到以“质“招生,提高技校生的就业率,以“信”招生,对外以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诚”招生,改进招生工作作风,以“勤”招生。作为办学者,还要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优美的校园、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师资来吸引学生,取信于家长,达到“招得进、育得好、送得出”的目标,这样,民办技校的招生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许蓓蓓.技校如何走出招生困境[N].安徽日报,2011-08-30.
[2]邱天人.技校招生难为何与用工荒并存?[J].央视网非常识(增刊),2011(168).
[3]刘泗涌.从市场角度分析民办院校招生工作[J].华章,2012(15).
责任编辑何丽华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简介:李精庭(1963-),男,惠州市博赛技工学校常务校长,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民办职业教育。(广东 惠州/516200)摘要:民办技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升级急需技能人才的形势下起到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招生市场,民办技校特别是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却面临招生难的窘境。本文通过剖析珠三角某城市民营企业办技校招生难的“症结”,探求初创时期民办技校赢得生源的“良方”。
关键词: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良方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46-03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这类学校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解决骨干技术工人空前短缺的矛盾,由政府、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形成的,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城中,学校始终坚持自身特性与方向,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骨干技术工人,为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认为,企业自己办技校是培养适应企业发展储备成熟技工的捷径,于是衍生“企业办技校”的现象,作为产业结构升级较快的珠三角地区,个别民营企业家也大胆投资创办技校,既为自己主营产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售后服务技术人才,也为同行业输送一线生产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民营企业办技校在珠三角地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所以办学三五年下来,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源问题令部分办学者苦不堪言。
下文,笔者以珠三角某城市民营企业创办的技校面临的招生状况为例,剖析初创时期民办技校招生难的“症结”,探索初创时期民办技校赢得生源的“良方”,与职业教育领域的同仁商榷。
一、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
(一)“症结”之一是民办技校招生市场生源空间“狭小”
第一是大学与普高扩招挤压技校的生源。
初中毕业生是技校最主要的生源,据权威统计数字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总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仅2008年,全国初中学校招生1859.60万人,比上年减少8.9万人;在校生5584.97万人,比上年减少151.22万人;毕业生1867.95万人,比上年减少95.76万人。而初中毕业生数量的减少,将对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招生直接产生影响,作为初创时期的规模较小的民办技校,受影响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高职高专类的职业院校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笔者所在的城市某职业学院去年的录取分数线降至200分左右,随着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惠民政策涉及教育领域,纷纷出台普及12年教育政策,这就使得本来就萎缩的生源再度减少,留给职业类学校的生源就非常有限,留给未列入教育系统招生计划的技校生源所剩无几,特别是留给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生源可谓少之又少了。
第二是技校直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生源渠道不畅。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技校归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校、职中、职高等学校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加上各市县为公办技校保生源,出台利好政策,由于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没有常规的招生渠道,缺乏宣传平台,社会认知度不够,不少学生和家长对技校认识不够,自然不会选择前来就读,因此,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生源就处于了依靠人脉关系,或是历届毕业生和家长的口碑来获得少量生源。
第三是社会上“文凭至上 ”的传统观念影响,使技校教育得不到社会广泛认同。
社会发展至今,人们普遍还带有学历崇拜,轻视技能的偏见。于是把职业教育视为“劳力教育”。“劳力者治于人”观念根植于社会各阶层,令技工无法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在众多家长的眼里,孩子读书首选的还是学历教育,认为技校生毕业后做的是一线工人,读不读技校照样是做一线工人。每年的春秋季招生,尽管各技校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还是很难动摇家长选择孩子读普高,或进入职业院校读“五年一贯制”大专的信念,技校的生源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二)“症结”之二是初创时期民办技校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公办或办学历史久的技校相比,生源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步伐,出台了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在表面上似乎缓解了民办技校招生难的窘况。但是在公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民办技校完全处于劣势。许多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打造职业教育名片,巨资投入整合职校、中专或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或重视投资公办技师学院。绝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为孩子选择办学条件好的公办职业院校或技校,实在进不了公办技校,才选择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技校,那么,作为创办初期的民办技校在生源上的竞争处于了劣势。
·民办教育·初创时期民办技校招生难“症结”与“良方”(三)“症结”之三是学生总量在减少,影响了民办技校的生源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当下技校的适龄学生一般多为独生子女,学生总量在减少,自然会更加影响民办技校的生源。“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况且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逐渐富裕了,家长们不惜倾其所有望子成龙,不希望孩子从事艰苦的一线生产劳动。”许多家长如此认为。因此,作为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招生遭遇无生可求的境地。
(四)“症结”之四是部分初中学校在往职校技校输送学生时存在功利心理
部分初中学校领导或初三年级班主任往职校技校输送学生存在输送生源的“商业化”意识,招生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潜规则”,这致使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也陷入每年春秋季激烈的“招生大战”中,从而使得珠三角的部分地区和城市民办职校技校在生源争夺中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境地,增加了职校技校的办学成本,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技校招生难的“良方”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技能岗位的需求非常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对技工水平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探求民办技校招生难的“良方”,对于确保区域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技术工人,以及发展壮大民办技工教育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良方”之一是推进职业教育领域职校营造尊重技能人才氛围,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长效奖励机制,为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技校赢得生源“造势”
可喜的是,今年的两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又上升到新的高度,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纷纷呼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各地纷纷出台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奖励机制的相关政策,还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提高全社会提高意识,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将有效推进技工学校的多元化办学,民办技校也将会受益而逐步赢得生源。
(二)“良方”之二是在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和激励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办学者也要增强办学信心和实力,为赢得生源拴上“双保险”
首先,地方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技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要尽快出台和落实扶持奖励技校特别是民办技校的激励政策,让办学者看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曙光”。近年来,在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中,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成长奖励政策,同时也出台了发展民办技校的专项奖励基金政策,但是政策规定中的“申请专项扶持资金的技校在校生规模必须达到1200人以上”这一点,对于初创时期的民办技校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笔者建议可按每年在校生递增的生源数量,进行等级招生奖励,制定这样的合乎招生现实的政策,才能使办学者感到政府真正扶持。
其次,作为民办技校的办学者,也要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眼光要放远一点,进一步加大办学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增强软实力,真正以实力来赢得生源。
(三)“良方”之三是搭建民办技校沟通平台,成立民办职业教育联盟
鉴于民办技校发展还不平衡,不少学校特别是对于初创时期的企业技校,专业设置比较单一,生源组织不力,招生人数达不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加之办学场所和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制约了办学质量的提高,从而缺乏现实竞争力。建议当地人力资源部门搭建民办技校沟通平台,成立民办职业教育联盟。这样,既解决了民办技校的招生难问题,又解决了专业同质化、资金短缺、办学实力弱的问题,使民办技校招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这种集体“抱团取暖”的联盟方式,将会有效增强民办技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生源市场的竞争力。
(四)“良方”之四是民办技校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增强招生市场竞争力
作为民办技校要在“质、信、诚、勤”四方面做足文章,才能赢得生源。首先是把好技能人才市场的“脉搏”,开设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增设“短线专业”的同时,巩固建设好“长线特色专业”。其次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效引进储备培养奖励机制,使每个专业学科都有过硬的骨干专业教师,确保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达到以“质“招生,提高技校生的就业率,以“信”招生,对外以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诚”招生,改进招生工作作风,以“勤”招生。作为办学者,还要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优美的校园、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师资来吸引学生,取信于家长,达到“招得进、育得好、送得出”的目标,这样,民办技校的招生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许蓓蓓.技校如何走出招生困境[N].安徽日报,2011-08-30.
[2]邱天人.技校招生难为何与用工荒并存?[J].央视网非常识(增刊),2011(168).
[3]刘泗涌.从市场角度分析民办院校招生工作[J].华章,2012(15).
责任编辑何丽华